張云起
【摘 要】 目前,低碳經濟逐漸進入全球視野范圍,成為各國之間新的一輪競爭的焦點。基于我國提出的對經濟的各項要求,發展低碳經濟刻不容緩。本文針對低碳經濟在中國新常態的時代背景下、在提出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下、在優化中國經濟產業結構的目標下所起到的重要作用進行詳細闡述,以期為相關人員提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 低碳經濟 新常態 科學發展觀
前言:我國的經濟目前已經進入到中等發展水平,限制我國經濟增長的條件如今也隨著時代的變化產生了變動,宏觀調控的方式必須做出改變以適應經濟失衡的新特點。新的經濟增長可以確保在質量和效益雙豐收的情況下繼續保持中等發展速度向前邁進,但是卻不得不面對流通成本、資金成本難以負擔等許多新的挑戰,此時采用低碳經濟的發展模式對于我國經濟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
一、低碳經濟是中國新常態背景下的內在生性機制
低碳經濟是人類經濟發展史的又一個里程碑,它能夠有效約束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保證其在環境的承載范圍之內,是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后的一項重大進步。低碳經濟可以促使人類生產方式發生轉變,同時也將帶動人類消費方式的轉變,進而改革相關領域的協調機制。低碳經濟倡導采用綠色高科技和管理辦法,將社會中采用的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的經濟發展模式被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社會經濟發展模式所取代,這與新常態的經濟轉型的內在要求不謀而合。而且發展低碳經濟有力于保護生態環境、開發新型的清潔能源,進而可以使我國的經濟發展可持續。在一定的資源環境約束條件下,我國的經濟發展方式不得不進行一系列優化升級的舉措,而經濟發展方式的優化升級又可以改善生態環境的狀況。面對經濟新常態的不斷發展變化,國家應該找到使其向前發展的動力,采用改革市場化、提高經濟管理系統的效率等方式,來逐漸實現低碳經濟發展模式在我國經濟發展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換言之,發展低碳經濟不僅可以保證經濟的快速發展,又可以控制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對生態環境所造成的危害,將碳排放合理地控制在自然環境可承受的范圍內,進而促進我國經濟的良性發展。
二、低碳經濟是中國科學發展觀的新經濟發展觀
科學發展觀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多種發展理念,其中低碳經濟發展觀可以使得生態發展與經濟發展共同進步,是科學發展觀的新經濟發展觀。當前,影響我國科學發展的重要問題便是經濟的快速發展不得不建立在破壞環境的基礎之上,人類付出的資源環境代價早已超出了人類所能承受的,溫家寶總理曾指出,我國發展面對的眾多矛盾中,經濟社會發展與資源環境壓力這對矛盾是最難解決的,要想化解這個矛盾,只能依靠科學的發展模式,盡量少的留下污染物,盡量多的保留可供人類生存的資源。據有關數據顯示,預計在2050年世界經濟將比此時要高出三倍,甚至更多,但是全球的石油天然氣儲量也將會耗盡,面對這樣態勢,低碳經發展已然成為了一種有效的發展方式,其以人為本的核心,恰好能夠實現發展是為了人民的根本目標。如今,社會在進步,時代在發展,人民的需求也在不斷提升。物質文化仍然對人民群眾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生態環境又是人民群眾生存的根本,干凈的水源、新鮮的空氣和放心的食物,都是人民群眾的基本需求,因此,最能滿足大眾、滿足我國經濟發展需求的便是發展低碳經濟。其次,全面發展的核心在于經濟發展,經濟基礎決定著上層建筑,只有用經濟基礎作為支撐,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發展才能有序進行,而一切的發展又要依賴于生態基礎,因此,全面發展的內在要求便是要達到生態建設與經濟建設的協調發展。
三、低碳經濟是優化中國經濟產業結構的重要動力
中國發展低碳經濟是根據本國的實際情況選擇的正確道路。以中國河南省為例,作為農業大省,其能源消耗量必定要高出其他省份,因此為節約能源,需要不斷降低農業發展對化石能源的依賴,實現新的發展方式。河南省目前的農業可以說是高碳農業,而發展低碳農業的措施是要減少化肥和農藥的使用量,充分利用農業的剩余能量,并推進新的節能技術在農業種植和生產過程中大范圍的使用,可采取普及太陽能集熱器等措施。對于服務業來說,其跨越式的發展能夠促使服務業快速進入低碳經濟的發展行列中,低碳經濟不僅可以促使中國經濟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更是增長方式的轉型附加標準。仍然以河南省為例,其工業化正在發展,但在其發展時期減少碳排放量簡直難如登天,因此轉向服務業的發展戰略,也不失為一個新的道路。低碳經濟如今已經走進人們的生活,成為社會文明的標志,面對當今世界節約能源、保護環境的總要求,我國經濟應該充分結合本國國情,探索低碳經濟的中國發展道路,拓展經濟發展空間,在國家的各個領域內提前做準備,抓住時機,推動我國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
總 結
中國未來能否成為經濟發展大國,在世界經濟排位賽中取得較好成績,很大程度上要依靠低碳經濟在我國的發展狀態,我國發展低碳經濟必須因地制宜,從本國實際情況出發,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步伐,以發展為了人民為中心思想,做到統籌兼顧,化解人類發展與自然保護之間的矛盾,最終實現經濟建設與生態建設共同發展的目標。
【參考文獻】
[1] 王鵬. 中國發展低碳經濟問題研究[D].山東輕工業學院,2012.
[2] 徐國政. 碳約束下中國能源消費結構優化研究[D].中國礦業大學(北京),20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