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書琴 林國明 廖肇安 徐金嬋
摘要:鑒于目前國內旅游紀念品大多雷同、無地方文化特色的狀況,本文以粵劇藝術為創作源泉,運用平面視覺元素提煉的方法,提取到“紅線女”的四個經典粵劇藝術形象,以及《丑生》的三個滑稽形象,并運用于明信片及玩偶公仔的旅游紀念品創作中,從而達到傳承與創新粵劇非遺藝術以及創造有特色的旅游紀念品的目的,最后總結歸納出4點適應本土年輕人市場的旅游產品設計方法。
關鍵詞:粵劇藝術 人物角色 元素提取 設計應用 傳承創新
中圖分類號:J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2017)04-0130-02
一、本文研究的課題背景
目前,中國各地旅游商品大多雷同,無地方文化特色,因而造成了各地旅游產業的單一門票經濟的模式,事實上,我國悠久的歷史文明造就了各地絢麗多姿的地方特色文化,為各地的旅游商品開發儲備了豐富的文化底蘊,如能以藝術創意的手法將各地的特色文化嫁接于旅游商品中,必將創新現有的旅游商業模式,大大促進兩大產業(文化創意產業和旅游業)的加速發展。
廣府粵劇藝術是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國際上認可度高,但傳承的方式沒有與現代接軌,年輕人始終對其關注度不高。若能將粵劇藝術和創意旅游產品兩者作跨界融合,以視覺化的旅游紀念品來傳承廣府粵劇文化的形式,使粵劇文化產業有了更廣闊的發展平臺,旅游產業有了更豐富的內涵,產生更高的附加值,兩者都將得到長足的發展。
二、將粵劇藝術應用于文化旅游產品的設計思路與方法
要吸引年輕一代關注并傳承粵劇藝術,必須首先將粵劇藝術與年輕一代的審美情趣聯系起來,粵劇藝術中不乏極高的視覺美感和幽默的題材與元素,如通過創意設計的手法提取出來,巧妙結合實用的生活品或旅游紀念品形式,必將有效吸引年輕人的關注和購買收藏,從而引起他們的興趣,進一步深入了解粵劇文化。
(一)所選取的粵劇藝術人物角色的基本原則
首先,提取視覺元素的基本原則是:必須有目的和有系統的,如果只是隨意選擇一個或某幾個人物進行視覺元素提取,那么題材將是凌亂而無序的,難以形成套系的產品。
鑒于這個原則,本文選取了粵劇名伶紅線女為主要研究對象,以及具有相當幽默感和故事感的“丑生”形象作為創作對象。由于要和年輕一代的審美意趣相契合,所以在形象處理上運用了卡通化的可愛手法處理。
(二)紅線女角色視覺元素提取方法與設計流程
紅線女是粵劇藝術的一代宗師,她開創了中國粵劇史上花旦行當中影響最大的唱腔流派之一——紅派藝術,為嶺南粵劇藝術乃至中華文明樹立了不朽的豐碑。筆者在本次創作中選取了其4個代表劇目的經典形象進行創作,包括:《昭君出塞》《山鄉風云》《關漢卿》《李香君》。
創作流程是:1.選取經典形象的其中一張代表性圖片2.確定顯著特征和大體形象并用鉛筆勾勒3.把鉛筆稿掃描進電腦并用Coreldraw軟件勾勒外輪廓并著色4.把coreldraw軟件所不擅長修整的部分用Ps軟件作后期加工。整個過程第2步是較難的,因為必須充分了解故事內容,才能深刻把握到人物角色的神韻、氣質,雖然是作卡通化的處理,但是要能體現人物的內涵,而不是簡單地換個卡通頭像而已,必須是使形象既具有幽默感,又能反映人物特質。
(圖1)是紅線女在經典劇目《昭君出塞》中的王昭君形象的創作流程,了解了《昭君出塞》的故事后,筆者認為,除了要把手抱琵琶,在去往匈奴路上刺骨寒風中所披的羽毛披風等外在形象表達出來外,更需要把其端莊美麗、智慧大氣的人物個性與卡通化的幽默手法作很好的結合,才能真正傳達出故事的韻味。所以最終的卡通形象是笑容堅定、目光炯炯、一身羽毛紅袍手抱琵琶的效果,既有卡通形象的特有童趣,又保留了原作的人物特質。
《山鄉風云》中紅線女扮演連長的角色,形象體現軍人氣質和保衛祖國的獻身精神,設計流程也如上文所述,在以可愛幽默的外觀形象中,表現出人物有力的姿態和果敢精神。
(圖3、4)的形象創作手法此處不再贅余論述。
(圖5)是把前面創作的紅線女4個經典劇目形象組合在一起,并加少量文字說明和標題設計,形成一張完整的明信片旅游紀念品創作。色澤柔和、形象鮮明,是能與年輕一代審美情趣契合的融粵劇藝術和卡通藝術結合的藝術創作手法。標題設計部分,加入了《昭君出塞》和《山鄉風云》元素,在“紅”字上加入“琵琶”形象,在“女”字上嵌入“紅星”革命元素,豐富標題效果的同時,增強明信片的故事感和內涵。
(三)丑生角色視覺元素提取方法與設計流程
另一個粵劇主題是《丑生》的創作。選取三個粵劇丑生的經典形象,丑生形象詼諧幽默、生動活潑,讓人看到都忍俊不禁,和現代卡通形象處理手法結合是比較容易引起年輕一代興趣的。創作手法同樣采用提煉典型五觀特征以及對活靈活現的身體姿態進行細致描繪,結合鉛筆稿和平面軟件,創作出以下三個可愛的丑生形象。
最后,把這三個各具特色的丑生形象綜合在一起,以活潑愉悅的粉色作為底圖顏色,配上文字和標題設計,組合成一張《丑生》的經典形象明信片。“丑生”二字標題以及說明文字均采用滑稽的造型,以配合丑生的搞笑感覺。
此外,除了明信片,筆者更運用所創作的丑生形象,設計創作出兩款玩偶公仔,分別是“丑生抱枕”(圖10)及“丑生掛飾”(圖11)。
丑生抱枕延續前文中(圖6)提煉的丑生形象,用簡單的幾塊大色塊概括出丑生的基本形象,抱枕體量適中,年輕人抱在手上拍照會有很幽默的效果,用其作靠墊或枕頭也是較舒適的,所以該玩偶公仔兼具實用性與審美性。
丑生掛飾玩偶公仔的創作理念來自于巧妙將吊掛功能與丑生頭頂的“小辮子”結合在一起,達到實用性與幽默感高度統一的效果,若將該公仔吊掛于背包或挎包上,必將引人注目,創造搞笑氣氛。
結論
通過以上運用設計手法對粵劇人物形象進行的視覺元素提取,并運用于現代產品的設計上,達到對非遺文化藝術傳承創新的目的,筆者總結了以下幾點的設計創作方法:
(一)所選取的人物形象視覺元素必須是有目的和有系統的,這樣對于后期運用元素進行產品創作,尤其是系列化產品創作,將是有序和有系統的,避免盲目設計。
(二)在對人物形象進行提煉并進行平面效果處理時,必須首先深入了解人物角色所處的故事情節背景,才能把人物的神韻氣質刻畫到位。
(三)在進行產品創作設計時,如能將功能性融入到視覺元素本身的形象里面,將有效增強產品的趣味性(如前文所述的“丑生掛飾”玩偶公仔,將掛繩和丑生“辮子”結合在一起)。
(四)產品的設計必須符合工業化大生產的“易于生產、降低成本”等理念,避免過多的工藝手法導致的高成本等問題。畢竟產品不是工藝品,必須做到既有設計感,又方便生產,成本適中才能具有廣泛的市場以及適應年輕一代的消費水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