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芹
在國家大力發展學前教育的背景下,中職學校幼師專業的招生又呈現出火爆態勢。然而,這種態勢卻讓許多學校喜憂參半,“喜”的是生源多,學校辦學興旺;“憂”的是生源質量相對較低,學校教學困難重重。
學生薄弱的音樂基礎讓音樂教師非常為難。以筆者學校為例,學生大部分來自農村,之前沒有接受過系統的音樂教育,幾乎所有的學生都不識簡譜,更別提五線譜了。而在學前教育課程體系中,音樂卻占有重要地位,許多學科的教學都需要音樂知識和音樂基礎作支撐。所以,提升中職幼師學生音樂素養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厚基強本,強化基礎理論知識
在接觸正規音樂教育之前,許多中職幼師專業學生音樂的“基礎”就是會唱幾首流行歌曲。至于“音律”“記譜法”“調式”“音程”“和弦”“音樂的速度與力度”等稍微專業點的名詞她們幾乎沒有聽過,更搞不清楚“音名”和“唱名”、“節奏”和“節拍”的區別。但這就是今天許多中職音樂教師面對的學情。所以,要想全面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就必須直面學情,不畏困難,從最基礎的樂理給學生講起,從最簡單的視唱開始練起,準確識別音符、節拍、節奏,準確演唱出樂曲的音高,準確把握調式調性,掌握扎實的樂理知識,并從中感受和欣賞音樂的美。因為,在將來的幼兒園教學活動中,幼兒教師必然要教小朋友演唱樂曲甚至認譜。只有現在幫幼師學生打好基礎,她們將來才能正確引導幼兒愉悅聽賞音樂,體驗音樂的美感。
二、加強實踐,提升學生音樂素養
喜歡實踐、不太喜歡理論是當前中職學生一個較為明顯的認知特點。為此,音樂教師應該針對學生的認知規律,不斷加強實踐教學,以此來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
首先,加強課堂表演實踐。在音樂技能課程中,教師要經常和學生互動,鼓勵學生們大膽地進行音樂表演。這樣既可以起到檢驗知識、示范的作用,又可以推動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掌握和運用。當然,也可采取在課堂上請學生擔任“小老師”的角色,讓學生在體會“教”的過程中感悟如何去“學”,進而領悟到將來作為幼兒教師又該如何去“教”。
其次,加強匯報演出實踐。教師可以利用校園文化藝術節或者新年晚會等機會,組織學生進行階段匯報演出,或在畢業前夕舉行畢業生匯報演出,讓學生們根據自己的特長編排節目,展示自己在校所學知識、強化表演能力。這樣不僅可以鍛煉舞臺經驗、表演能力、音樂素養,也能為其他觀看的學生提供一場音樂盛宴,豐富校園藝術文化。
再次,加強教學見習實踐。為更好地了解幼兒教學規律,提升自身教學能力,學校要高度重視幼師學生的見習和實習活動。在見習、實習的過程中,他們既可以跟帶教指導教師學習,又能參與到幼兒教育工作中,了解音樂素養在幼兒教育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學,然后知不足”,通過見習和實習,幼師學生不斷查找和發現自身在音樂感受力、審美力、表現力和創造力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促使自己更好地學習和提升。
三、重視欣賞,提升音樂審美能力
所謂“音樂欣賞”就是人們以聆聽音樂作品的方式來體驗和領悟音樂的真諦,并從中獲得精神愉悅的過程。在中職學校設置音樂素養課程不能簡單地理解為聲樂、鋼琴、舞蹈課,而應該在樂理、視唱練耳的基礎上,以扎實的音樂基本功為基礎,以豐富的表演方式為提升,增加音樂教學法、音樂欣賞、即興伴奏以及學生表演課程和匯報演出實踐課程,通過“視聽結合、學練結合”進一步增強學生對音樂的感悟力,理解和創造力。
需要指出的是,中職幼師音樂欣賞課程作為提升學生音樂素養的一門綜合性課程,它的內容涉及面較廣,既包含中國民族音樂欣賞,又包含西方古典音樂欣賞。通過聆聽經典音樂旋律,激發學生大膽地去演唱歌曲、演奏鋼琴、表演舞蹈,甚至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欣賞心得體會。在音樂欣賞教學中,應以聽賞為主,視覺為輔,通過學習和欣賞具有代表性的音樂作品,開闊學生的音樂視野,體會音樂情感,積累音樂語言,把握音樂風格,激發學習音樂的興趣,培養創新意識和能力,在潛移默化中提升音樂素養。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當前,在國家大力發展學前教育的大前提下,音樂教師肩負使命,要以對未來負責的精神,辛勤工作,不斷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努力培養出合格的幼兒教師。
(作者單位:安徽省霍邱師范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