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泰



【摘 要】研究利用C大學2016年學生使用互聯網調查數據,分析了大學生利用法律、認知、情緒宣泄、逃避和攻擊五個方式解決網絡欺凌問題現狀,并對比和初步分析了不同性別、年級、學科大類學生在該五個維度上不同。
【關鍵詞】大學生 應對 網絡欺凌 現狀
近來來,伴隨著互聯網及各種通訊設備的廣泛使用,網絡欺凌(Cyber bullying)由此產生。網絡欺凌是指匿名的個人或者群體通過電腦或者手機等電子媒介,以電子郵件、短信、網頁和社區等形式對他人進行的嘲諷、謾罵、侮辱、威脅、騷擾等人身攻擊,從而造成受害者心理上的傷害。大學生是使用網絡的重要群體,網絡欺凌行為在其身上時有發生。大學生在面對網絡欺凌時,會采取怎樣的應對方式?本文利用C大學2016年大學生使用互聯網調查數據試對其分析。
一、研究方法
1.調查設計
本研究的數據資料來源于“C大學學生使用互聯網調查研究”,該問卷由C大學長期從事一線學生工作的教師與專家編制,并經過了多次修改才運用到調查中。
問卷由五部分組成。第一部分重在了解畢業生的個人背景和家庭基本情況,包括性別、年齡、院系專業、政治面貌、家庭所在地、父母的職業、所受教育程度、家庭經濟階層等。第二部分主要是調查學生的網絡使用習慣。第三部分針對的是學生網絡欺凌調查,包括是否遭遇網絡欺凌現象、遭遇到何種方式的網絡欺凌及應對網絡欺凌的方式。其中應對網絡欺凌部分由法律應對、攻擊應對、認知應對、逃避應對、情緒宣泄五個分量表18個題目構成。根據統計指標顯示,該問卷的信度和效度都較高,可以進一步用來測定大學生網絡欺凌現狀。
2.樣本
本次調查以C大學大一至大四學生為調查對象,共隨機發放問卷3600份。共回收問卷3150份,其中有效問卷3033份,有效率96.2%,其中男生占了58.3%,女生占了41.7%。大一學生占31.4%,大二學生占23.7%,大三學生占27.8%,大四學生占17.1%。
3.數據的處理與分析
用 VF6.0軟件建立數據庫,并使用SPSS17.0 統計軟件分析。
二、統計結果
1.大學生網絡欺凌方式現狀
調查結果顯示(表1),大學生網絡欺凌應對方式各維度平均數由小到大的順序依次為:法律應對、攻擊應對、認知應對、情緒宣泄、逃避應對。總體而言,大學生網絡欺凌應對方式不積極。其中,僅有 6.2%的學生用法律應對的平均分大于4 分。在五個維度中,逃避應對方式使用最頻繁,平均分為3.88。且有54.5%的大學生逃避應對平均分高于4 分。法律應對使用最少。這些數據說明了大學生在面對網絡欺凌行為時,往往會采取比較消極的應對方式,因此提高大學生對網絡欺凌應對方式能力尤為重要。
2.不同性別大學生網絡欺凌應對方式
大學男生與女生對網絡欺凌應對方式的選擇上有相對一致的選擇。首先他們會采取逃避應對的方式,其次是情緒宣泄應對策略,再次是認知策略。對攻擊應對策略的選擇,男性則高于女性,這可能與男性的性別特征有關系,因此男生采取攻擊應對策會高于女性。女生對于情緒宣泄策略的選擇高于男性,這可能因為女性相對于男性而言,情感比較細膩,感性成分較多。因此在受到網絡欺凌侵害時,她們會更多的去傾訴內心的困擾與憂慮。
3.不同年級大學生網絡欺凌應對方式
表3呈現的是不同年級大學生應對網絡欺凌方式。一年級學生在面對網絡欺凌時,大多選擇逃避,其次是情緒宣泄、攻擊與認知,最后為法律應對。二年級學生則習慣調整自身思維與加深對事情的認知,逃避和情緒和情緒宣泄其次,最后仍然是法律應對。三、四年級學生情況和一年級學生情況大致一樣。雖各年級學生采取法律應對均較少,但四年級學生得分高于其他三個年級,這可能因為大四學生普遍較成熟;在認知維度二年級學生得分最高;三年級學生則在逃避應對得分上高于其他三個年級;在情緒宣泄維度和攻擊維度平均分最高的是一年級學生。
4.不同學科大類學生網絡欺凌應對方式
不同學科大類學生在應對網絡欺凌方式上也不同(如表4)。文科大類學生在逃避應對、情緒宣泄應對維度高于理科大類學生,但在法律應對、認知應對以及攻擊應對維度低于理科學生。可能是文科的專業教育側重培養人文關懷,使得學生大多較感性。而理科則注重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與問題探究能力,這使得他們在面對問題時,善于理性分析。文、理科學生相距較大的是在情緒均分和攻擊均分。這與性別分別與特點有關。文科大多為女生,他們在處理問題時,情感較細膩,感性成分較多。因此在受到網絡欺凌侵害時,她們會更多的去逃避、傾訴內心的困擾與憂慮。理科則男生居多,他們更傾向于用攻擊解決問題。
三、結論
大學生面對網絡欺凌時,逃避應對方式和情緒宣泄使用最頻繁,法律應對使用最少。總體采取比較消極的應對方式。大學男生與女生對網絡欺凌應對方式的選擇上有相對一致的選擇,但女生往往傾向于逃避應對和情緒宣泄,男生則更習慣法律應對、認知應對以及攻擊應對。一年級學生在面對網絡欺凌時,大多選擇逃避,二年級學生則習慣調整自身思維與加深對事情的認知。文科大類學生在逃避應對、情緒宣泄應對維度高于理科大類學生,但在法律應對、認知應對以及攻擊應對維度低于理科學生,相距較大的是在情緒均分和攻擊均分。
參考文獻:
[1]李醒東,李換.網絡欺負——悄然興起的校園暴力[J].教育科學研究,2010(07).
[2]井世潔.大學生的自尊、社會支持及控制點對應對方式的影響機制研究[J].心理科學,2010(03).
[3]祝玉紅,陳群,周華珍.國外網絡欺凌研究的回顧與最新進展[J].中國青年研究,2014(11).
[4]“網絡欺凌”傷害大約64%穗港澳青少年曾遭遇[J].互聯網天地.,2013(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