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陳春苑
案例分析
讓新教師展翅飛翔
文 陳春苑

又到一年開學季,幼兒園又有不少新教師充實到教師隊伍中來,新教師有著明顯的發展優勢,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如能力不足,情緒不穩定,處理同事關系、師幼關系、家園關系不當等。為了讓新教師盡快適應幼兒園的工作,縮短成長周期,本園通過師徒結對的方式,做好新教師的指導工作,促進新教師盡快成長。老教師對新老師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這有利于提高幼兒園教師隊伍的整體水平,從而形成優秀教師梯隊,為幼兒園的長遠發展打下基礎。

青青有點調皮,經常騷擾、攻擊其他小朋友,惹得該組小朋友頻繁報告。好幾個家長都找老師要求調位置,不想讓孩子和青青坐。楊老師不勝其煩,上課時讓青青一個人坐旁邊,還警告其他小朋友不要主動接近青青。青青回家情緒不好,告訴了奶奶,加上奶奶來園時看到青青單獨坐在一邊,愛孫心切的奶奶馬上向幾位園長告狀,說楊老師對她孫子的教育方式有問題,故意讓小朋友孤立青青。園長找楊老師了解情況,所以楊老師最近很郁悶,對待青青小朋友的奶奶就沒有好臉色,使得青青的奶奶更有意見,想讓孩子轉學。而楊老師也因此有點心灰意冷,都想辭職了。
分析:楊老師剛入園不久,理想遠大,憧憬著美好的未來,熱情高漲,干勁十足,然而對教育教學工作實踐中可能出現的困難和阻力估計不足,且年輕急躁,處理問題簡單粗暴。在家園溝通不暢的情況下,家長向園領導反映情況。楊老師感覺事事不順心,適應不了理想與現實的巨大反差,從而產生消極心態,不能很好地去應對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和困難。積極的心態是教師做好每一件事情必須具備的一個前提條件。
策略:(1)針對這種情況,我用親身經歷與楊老師交流,幫助楊老師在教學實踐中正確認識幼師職業——瑣碎、艱辛、平淡且清苦,需要不厭其煩,需要不遺余力,需要有和家長打交道的藝術,需要學會換位思考。幫助她樹立信心,面對家長的質疑,逃避是下下之策,只有直面,才能贏得他人的信賴與尊重。(2)在楊老師想通之后,選擇合適的機會,讓楊老師誠懇地向家長道歉。在今后的實際工作中盡力彌補不良影響,運用正面教育的方法,使青青能夠意識到自己行為的不對,并主動改正。(3)建議楊老師學習老教師在家長工作方面的長處,和家長多溝通(特別是爺爺奶奶輩的家長),注意多表揚少批評,爭取他們的理解和支持。
反饋:經過一段時間的溝通交流,青青奶奶對楊老師不再抵觸,而楊老師也分外注意自己的言行,對青青的態度是關愛有加,為了發揮青青的長處,好幾項活動都讓青青帶頭。孩子回家后很開心地敘述了在幼兒園的表現,家長心里的芥蒂逐漸消除了,家園關系進入了良性發展的軌道。
樂樂和堂堂是好朋友,兩個人很喜歡在一起玩。可樂樂喜歡人的方式有點特別:他會不時地捏捏堂堂的臉頰,或在堂堂的頭上、身上拍拍打打。這被堂堂的奶奶撞見幾次,很不高興,認為自己的孫子被欺負了,于是就找丁老師評理。在交談中,丁老師不時附和堂堂奶奶的話,并承諾說:樂樂的行為確實不對,我們一定對他嚴加教育,不再讓他騷擾你家孫子。堂堂的奶奶得到了老師的支持,有時對樂樂也加以呵斥。這下輪到樂樂的奶奶不樂意了,她也去找丁老師理論。丁老師對樂樂奶奶說:是啊,堂堂奶奶太護孫子了,孩子之間一點點小事,她就上綱上線,弄得孩子之間都不團結,看以后誰還敢和她家孩子玩?此后,樂樂奶奶和堂堂奶奶一碰面就冷眼相對,矛盾大有一觸即發之勢。
分析:丁老師在和家長交流時,看似安撫了雙方家長情緒,實質上是在激化雙方的矛盾。面對情緒不穩定的家長,教師首先要和家長共同分析事件的起因,探討解決問題的辦法,而不是附和或偏袒一方,導致矛盾升級。
策略:(1)首先,我和丁老師進行了溝通,并達成了共識:教師和家長交流時,一定要注意分寸,孩子在交往中出現的問題,有時并非像大人想象的那樣,他們只是覺得好玩,并沒有主觀上的惡意。教師要從兒童心理的角度給予理解和引導,并對雙方家長解釋清楚。(2)教師關注兩個孩子的交往,將他們友好快樂的交往情景用視頻記錄下來放給家長看。同時,若發現樂樂有不適宜的行為時及時提醒,幫助他樹立正確交往的意識。(3)對于兩位有情緒的家長分別進行溝通和交流:因為兩個孩子個性、氣質、愛好相近,又很聰明,所以他們喜歡在一起玩是好事情,對出現的問題家長要正確看待和引導,如果家長貿然干涉,只會阻礙孩子之間正常的友誼發展,得不償失。
反饋:經過耐心地做兩位家長的思想工作,同時對兩個小朋友也進行了適度的引導,后來又邀請雙方家長來園觀摩活動,家長發現情況不是想象的那么嚴重。兩個孩子表現突出,在一起很快樂,偶爾有一些小摩擦,也是這個年齡段孩子交往中出現的正常情況。現在,家長之間的敵對情緒消除了,見面還能客氣地打招呼。
梁老師在幼兒園實習過一學期,本學期正式帶班。然而每次到梁老師的班上,不管是集體活動還是生活或游戲,都很吵鬧,孩子們大聲說話,隨意跑動,老師不得不提高聲音來提醒孩子,但吵鬧依然。在園里公開教學觀摩活動中,梁老師精心準備,和我反復探討了多次,但在實際教學時,面對十幾個孩子,課堂秩序仍是混亂。師生互動時音量之大幾乎要讓聽課的老師掩耳而逃,最終活動以失敗收場。
思考:梁老師非常尊重孩子,她覺得應該讓孩子們敢于表達,充分自主,但她沒有意識到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任何事情都有個度,超過了度,就等于是在放縱,班級的無序狀態已經嚴重影響了各項活動的正常開展。
策略:(1)首先,傾聽梁老師的苦惱:她很喜歡孩子,但不知道怎樣才能讓孩子們聽自己的話。她也感覺這樣帶班很吃力,對觀摩活動的失利更是無比沮喪。我鼓勵她正確對待一時的挫折,關鍵是要吸取經驗教訓。我給她推薦了文章,幫助她樹立常規管理的意識。(2)帶教學習。讓她在配班時到老教師班上學習,觀察老教師是如何管理及組織幼兒活動的,將學到的有益經驗用觀察記錄的形式記錄下來。(3)在梁老師帶班時進班指導,通過各種具體方法策略指導,幫助梁老師不斷改進帶班形式。
反饋:經過一段時間的指導,梁老師在帶班的方式、方法上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開始運用一些有效的管理手段,如用貼紙、小獎品、有趣的活動吸引孩子的注意力,運用規則示意圖讓幼兒進行自我管理等。班級的音量控制成效明顯,園長進班時秩序好多了。
我園一直以師徒結對的形式幫助新教師盡快適應新的角色。事實證明,這個方法是行之有效的,新教師在工作中遇到的困惑和難題經過師傅的及時幫助和指導得以順利解決,他們自己也在解決問題中學會了分析與思考,工作起來更得心應手,從而在各種活動中嶄露頭角,成就感逐步提升。面對不同的人,老教師指導的側重點應有所不同,特別是當新教師遇到問題或困惑時,應該及時介入,幫他們解決面臨的難題,使他們順利度過適應期,為她們的職業生涯打開一個廣闊的舞臺,更快成為成熟型教師。老教師在與新教師結對的過程中,也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不斷反思自己的教育過程,感受新教師的活力,共同提高,達到雙贏。
(江蘇省儀征市振興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