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李明
[摘 要]“把語文課堂交給學生”,課程教學改革以來,課程改革要求課堂教學要體現以學定教,因需施教,增加靈活度。那么,初中語文課堂如何才能達到最有效的課堂教學方式?筆者根據多年教學經驗,談談我對于中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認識。
[關鍵詞]新課程;語文課;課堂
一、教學目標必須定位準確
“高效性”就是能很好的完成預期目的,并得到進步或發展,在語文教學中就是完成語文教學的目標。預期目的,必須是正確,明確,否則,就會“緣木救魚”,無從談起。
解讀教材是設置目標的基礎,因此,教師在確立教學目標時,首先要加深對教材的理解,根據教材內容和教學大綱,與課標和文本的對話,全方位解讀教材。
首先我們要認真研讀《新課程標準》,將課程的教學理念、教學思想、教學觀念、教學目標等梳理清楚。特別是教學課程的單元目標要理清楚,一步一步循序漸進,加以引導學生,由點到面,形成完整的教學體系。唯其如此,指導教學才能夠綱舉目張,學生才易于接受,使課堂教學達到理想效果,學生才能從記憶中領悟,理解,從理解中加深記憶。其次,與文本對話。就是通過研讀教科書、教參、相關資源等,準確把握課文的主題特色、價值標準、語言特點、寫作手法等。在教學中,要遵循因材施教原則,在制定教學目標要根據學生的不同層次的水平,制定相應的教學目標,由簡入繁,由易到難,千萬不要一竿子插到底。從而保證80%的學生當堂接受教學知識。
另外,課堂教學目標的設計要簡明,清晰,具體,具有可操作性。設計教師和學生互動的內容,并根據課堂教學情景的變化隨時進行必要調整,不要一味照搬照套。同時,課堂結束后,要進行反饋,教學目標、教學過程與教學結果是否達到合理效果。
二、導語導入必須引人入勝
常言說:“萬事貴乎始”。課堂教學也應當重視開頭環節,這就是課堂導入。課堂導入是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在傳授知識、組織教學之始,有計劃、有目的地運用一定方法,設計運用簡短的教學語言,引導學生進入教學環境。導入是課堂教學重要的環節,導入是一堂課的開始,有時也貫穿于課堂教學之中。導入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教學藝術,精彩、高超、新穎、別致的導入必然會為課堂教學的展開奠定良好的基礎,教學也就很快進入最佳境界。語文課堂的導入也應該精心構思,巧妙設計,意蘊深長,引人發思,充盈美感,好的的教師善于運用導語,以個人魅力三言兩語控制全場,抓住學生心理,讓學生思維盡快回歸到課堂腦力思考上,讓學生感受語文的美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中進行導語設計時,教師可以采取多種方法,根據導入內容和形式的不同,筆者把所有語文課導入方法歸納為主題導入法、懸疑導入法、鏡頭導入法、聯想導入法和情景導入法五大類型。
例如,懸疑導入法指在教學中,從教學對象不同角度巧妙地提出疑問,從而引起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思考,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設計的問題要新鮮、新奇、有趣,不“憤”不“悱”,在技巧上講究發人深思,留有余味,引人入勝。寥寥數語,引起懸念,產生問題,把學生帶到課文中去。
總之,好的導語能夠提高我們的課堂效率,更好的完成教學。并且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教學過程必須教之有效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特別是對于課文文本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學生與文本的對話,要讓學生充分的閱讀課文。在課前預習課文的基礎上,要檢查學生對字音是否讀準,對句子是否讀得通順,對詞語是否理解,課文是否讀得通暢。在此基礎上,教師要有條不紊地組織學生討論、交流。通過課文的重點,讓學生暢所欲言談自己對課文的感悟和林理解。這樣既有利于學生語感的培養,課堂教學的效率會隨之提高。
行之有效的課堂教學要根據既設目標由淺入深、由點到面、由校內到校外,體現出緊張、活潑、熱烈、有序的課堂效果,體現出教學新理念。
語文的學習是美文的欣賞、是情感的交流、是品格的塑造、是素質的培養,課本中的文章都是通過精挑細選,對學生的成長有幫助的經典范文。不同的課文有不同的風格,因此教師也要采取不同的處理方法。同時還要有營造教學氣氛藝術。良好的氣氛應當是民主、和諧、寬松、愉悅的,它是創設高效語文課堂的前提。最重要的是教師對學生真誠的“愛”。要樹立正確的學生觀,確立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教師永遠要懷著一顆愛心進課堂,慈愛和微笑是聯系師生情感的紐帶,溝通師生心靈的橋梁,是創設和諧的,愉悅的教學氛圍的重要手段。
四、教學結尾必須有效處理
俗話說,“編筐窩簍, 貴在收口。”課堂結尾是英語課堂教學的最后一個環節, 它是語文課堂教學的基本環節之一。 巧妙的課堂結尾能收到“課雖盡,趣尤存”之功效。常見的結尾方法有總結歸納法、發散思考法、承上啟下法、留有余地法等。例如:初中語文教材的課文《荔枝蜜》、《桃花源記》雖是同屬記敘文。但是它們的寫法不同,文章結構的線索也不相同。這一組文章介紹了記敘文的一些主要的寫法。在單篇教學的結尾,都可以采用承上啟下法,引導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啟發學生預習下一課文,為上好下一課打下基礎。
一堂成功的語文課,不僅導入要引人入勝, 中間環環相扣, 而且課的結尾也要精心設計, 做到課雖盡而意無窮。
通過長期潛移默化,不僅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表演能力、合作能力;同時,增強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應答能力,再則,培養了學生的表演能力。
高效課堂改革作為一個新生事物,他的發展必將讓學生汲取更多的知識,養成良好的習慣,培養豐富的情感,滿足終身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顏榮. 新課改背景下如何構建初中語文高效課堂[J]. 廣西教育, 2013(22):22-22.
[2]王惠. 新課改背景下如何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J]. 中國校外教育旬刊, 2017(7):82-8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