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龍生
摘 要:在多年的農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學過程中,深切感受到思想品德課對學生成長的重要性。特別是城鎮化發展的加快、農村學生人數的減少和農村思想品德課基礎方面的薄弱等因素,對農村的教育教學提出了更加嚴謹的考驗。本人根據多年的農村初中思品的教育教學作了簡單的闡述與分析。
關鍵詞:農村;思想品德;現狀;對策
初中思想品德教學其主要任務是使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合作、學會學習,全面提高認識社會、適應社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但是農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依然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和不足,本人長期從事農村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談談幾點心得和建議。
一、農村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的現狀
(一)傳統的教學方法阻礙了學生創新人格的形成
由于思想品德學科理論性較強,一些教師對新課程改革的目標、新課程理念不夠清楚,主動學習探究意識不夠,沒有對課程目標、基本理念、實施建議更好的去研究,憑經驗組織教學,或者傳統的灌輸式、填鴨式的“一言堂”教育,不能很好地適應現代課堂的教學要求。這種傳統的教學手段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下降,使學生被動地學習,不僅沒有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反而會削弱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自主意識,影響了學生創新意識和獨立人格的形成。
(二)學校、老師、家長、學生普遍對思想品德課的教學存在誤區
由于開卷考試的實行和中考招生制度的改革,中考僅強調了九年級知識的運用與考查,對七八年級的內容較少納入中考考試范圍,所以,這門課在農村認為是次科,誰都會上的課程。同時,也導致了學生認為考試時書上有的抄,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低下,影響了課堂教學效益的提高。
(三)隨著城鎮化的發展,農村家長進城打工增多
現在很多家長把孩子帶在身邊就讀或者經濟較好的家庭把孩子轉入條件較好的城里學校就讀。留在農村的孩子基本上是老人看管,文化素質不高等原因不利于農村班級班風、學風的良性發展.
二、今后農村思想品德課教學的努力方向
在新課標的指導下,要改變農村思想品德教學的現狀,老師應樹立“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讓學生充分發揮主體地位,必須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教師要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面向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善于開發和利用初中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選取學生關注的話題組織教學,為學生的思想品德成長服務
教師必須更新教育教學觀念,用新課程的理念指導我們的思想品德課教學,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樹立“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教師不再是知識與管理的權威,而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指導者、合作者,只有這樣才能建立和諧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才能優化我們的課堂教學,達到最佳的課堂教學效果。
(二)優化課堂結構,合作探究學習,是提高課堂教學實效的有效途徑
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變被動單一接受式的學習為主動探究、合作式的學習,要通過優化課堂結構,改變教師“一言堂”的做法,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創造積極參與、自主探究合作的情境和寬松民主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
1.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農村學生的學情,組建合理的學習小組,充分發揮小組學習的優勢,通過小組的力量,既提高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又加大對中間學生的幫助和培養,增強學困生的學習信心。這是一條學生主動交流、溝通的便捷途徑,通過“兵教兵、兵練兵、兵強兵”的合作學習方式,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不同層次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
2.開展課堂活動,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讓學生更好的融入課堂,提升能力。作為思品教師,要使課堂更有活力,應組織學生多看、多做,多參與合適的活動,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使思品教學過程成為學生反復親身體驗的過程。比如:在講到八年級的《師友結伴而行》時,我讓學生在自愿組合的基礎上分成若干小組,收集一些有關同學朋友之間、男生女生之間在交往中存在的問題、困惑和矛盾沖突的素材,而后根據這些素材編寫反映校園交往的小劇本,并通過小品表演的形式進行交流,讓學生從身邊的小事中了解在交往中應注意平等、信任、尊重、寬容,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3.理論與實踐并重,讓學生成為思想政治的主人。在思品學習中,要讓學生去參加一些實踐活動,并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認真思考,通過小組合作、課堂討論等多種形式來進行展示。通過學生親身體驗,讓學生學會用事實分析問題,用所學的知識去分析和解決問題。
總之,農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現狀的改變,須緊跟時代的步法,與時俱進。用先進的教育理論來武裝自己,充分把握現代教育觀念,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不斷探索和改進課堂教學方法,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深入教育教學改革,農村思想品德教學將會更加充滿生機和活力。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思想品德課程標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張漢忠.農村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課程教育研究,2014(2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