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蕓
摘要:體育在高中課程設置中雖然占據的課時比重很小,但屬于唯一一門以室外教學為主,并鍛煉學生身體素質為目的的學科。本文中我將結合教學實際,談談作為一名高中體育教師如何上好高中體育這門課程。
關鍵詞:高中體育;教學工作;理論;實踐
提起體育這門學科,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之中,無非就是教師帶領學生到操場上進行課外自由活動,一方面,借助一些籃球、排球等常見的體育教學器材讓學生進行短時間的身體鍛煉;另一方面,通過跑步、跳遠等既定項目考察一下學生的基本身體素質。尤其是在以往的應試教育教學體制影響下,學校更加注重對于學生理論知識的傳輸,以及對于考試高分的追求。所以對于音體美等不涉及考試的科目基本采取放任政策,課堂教學基本等同于走過場、完任務。這就導致學生在這些上能夠學到的內容微乎其微,并且由于不受重視,音體美類課程的課時也往往會被其他理論學科所占用,在高中日常教學過程中情況更甚。而近年來,上述所說的情況由于素質教育教學的出現而有所改善。
素質教育教學體制強調學生德智體美勞全方位的發展,并且在理論知識教學的基礎上,更加強調對于學生興趣的培養和能力的養成。所以在日常教學過程中,不僅僅是語數外等理論科目在教學方法和模式上呈現出更加的人性化的改革,音體美等科目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所受到的重視程度也大大提高,作為一名高中體育教師,我在近年來的教學過程中感受最為明顯。所以在我看來,新時期作為體育教師我們需要做的首先是從自身出發,在教學觀念和教學態度上做到與時俱進,適應新時期體育教學的要求和目標,然后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打破桎梏,改變教學模式和方法,讓體育教學發揮其提高學生身體素質,了解體育知識,幫助學生環節學習壓力的教學目的。因此,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具體談談如何做好高中體育的教學工作。
一、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
在我看來,對于體育教學來說,最為重要也是最為直接的教學目的便是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所以在日常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要做的便是通過合理化的課堂教學安排,選擇合適的教學器具,引導學生進行合理化的體育運動,并在此過程中發現并培養學生的運動興趣,通過課堂帶動學生養成運動習慣,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
首先,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教學實際選擇合適的運動方式。尤其是對于高中生來說,一方面,高強度的日常理論知識導致大部分學生并沒有太多的時間進行課下運動,所以身體素質普遍較弱,尤其是對于女生來說,更加缺乏相應的運動量。所以在日常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盡量選擇與之合適的運動項目,避免學生因為運動過量而因肌肉酸痛、乏累等情況,不但達不到鍛煉效果反而對學生的日常學習產生影響。例如對于男生來說,教師可以適當的選擇籃球、排球等球類運動,對于女生來說則可以選擇乒乓球、羽毛球等運動強度相對較小的項目。當然這些選擇的前提是要結合學生的意愿,避免打擊學生的上課積極性。
其次,相對于理論課程教學來說,體育教學不論是在教學內容還是教學模式上選擇的自由性相對較大,所以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可以結合實際教給學生一些更具實用性的內容,例如對于女生來說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交給女生一些實用性的防身術。因為對于女生來說上文中已經提到本身與男生就存在力量上的差距,所以在面對危險時自我保護能力不足,所以如果學校師資力量能夠保證或者教師本身素養能夠達到的條件下,教師可以適當性的交給學生部分日常防身技能,預防學生在面臨危險時缺乏應有的自我保護能力。
二、緩解壓力,愉悅身心
體育課堂不同于其他科目的教學最主要的特征就是,課堂通常不是設置在室內而是室外,對于學生的限制性也就性對較小,所以在體育課堂上學生有更大的思維和身體自由度,這也就相對應的給了學生更多身心上的放松條件。所以對于教師來說,我們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要結合這點,通過體育課堂幫助學生緩解壓力,放松身心。
首先,在體育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能夠發現并挖掘學生的運動興趣,從而培養學生的運動習慣。我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大部分高中生不喜歡體育運動,并不僅僅是因為課業壓力導致沒時間,更多的是因為在體育課堂上千篇一律的運動形式,導致學生缺乏相應的運動興趣。所以在新時期的體育課堂上教師要做到興趣導向教學,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申請更為豐富的體育器材,并在運動過程中更多的讓學生自己選擇感興趣的運動項目,并進行指導,這樣通過課堂映射到課外,讓學生通過課堂體育教學培養起運動興趣和習慣,從而引導學生在課下也能積極進行體育活動,環節長時間課堂理論知識學習所帶來的精神壓力和勞累。
其次,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實現教學形式的突破,體育課不一定非得按部就班的進行傳統體育項目。教師也可以帶領學生通過游戲的方式達到運動的目的。尤其是對于大部分女生來說,本身對于大部分體育運動就不感興趣,所以課堂主動參與性低。所以我們在課堂上可以集體組織一些游戲,例如丟沙包、踢毽子等趣味性體育運動,這樣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參與度,進而最大限度的讓所有的學生在體育課堂上有所收獲。
三、做好體育知識的傳輸
雖然體育是一門以培養學生身體素質為主的科目,但并不意味著體育教學局限于單純的體育運動教學。教學大綱還要求在培養學生身體素質的同時,傳輸給學生相應的運動相關知識,從而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夠做到科學運動,并具備相關的運動知識和應急處理能力。
首先,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教授給學生最為基礎的運動知識,當然這些通常情況下是和各種運動項目相匹配。例如,一方面,在運動之前教師要給學生講解如何做好熱身運動,從而減小運動損傷的可能性;另一方面,針對不同的體育運動,教師要做好不同的技巧指導,并且針對其最容易出現的問題,做好知識的補充,從而為學生的科學運動保駕護航。
其次,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教給學生相應的運動損傷應急處理知識。畢竟運動最不可避免的就是損傷,小到擦傷、抽筋,大到骨折、出血。這些都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授給學生一定的應急處理知識,從而保證學生在運動過程中做好防護工作,并且在意外發生是能夠自救及互救,將運動損傷減小到最低。
以上就是我針對高中體育教學所得出的一些體會,希望對其他體育教師日常教學工作的優化有所幫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