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勇
摘要:數學來源于生活又運用于生活,數學與學生的生活經驗存在密切的聯系,把數學教學生活化,把學生的生活經驗課堂化,化抽象的數學為有趣、生動、易于理解的事物,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其實是源于生活且無處不在的,數學的學習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中,學習數學是為了更好地解決生活中存在的問題,更好地體現生活。
關鍵詞:高中數學;生活化教學;重要性;生活場景;激發興趣
一、數學生活化的重要性
數學本身來源于我們的日常生活,與我們的生活經驗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早在遠古時期,數學已經被我們的祖先運用于日常生活中,例如,狩獵后的記數、繩子打結來記一些重大事件等。學好數學已經不僅僅是考試的問題,它對一個人以后的發展至關重要,甚至決定了這個人以后的職業方向、生活的質量等。
在數學的授課中,有幾個方面應該引起老師們的重視,首先,在數學教學中要注重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思考,應用自己已掌握的知識來解決數學問題。其次,在授課中也要注意多引用一些生動、入時的生活例子,以便引起學生的共鳴,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體會到學數學的重要性。最后課后的作業也盡量與實際生活相關聯,幫助學生認識到:我不僅要學好數學,更要在日常生活中應用數學。
二、數學問題生活化,創建生活場景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將數學問題生活化,進而創設與學生平時生活聯系非常密切的生活化場景,能夠有效地開拓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促進學生的進步。現實生活中到處都體現著科學知識,學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生活經驗,因此,教師可以創建相關的生活場景,將生活中的全部場景真實地在課堂中展現,讓學生在生活場景中學習知識。這樣,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把握就更加熟悉與直觀,學生對知識的接受就很容易。
另外,教師應該注意,在教學材料的選擇方面,教師應該選擇一些貼近生活實際的材料,把生活場景模擬出來,讓學生在貼近生活的場景中進行數學的學習,也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將難的問題變得簡單,將易混淆的問題分辨出來。例如,在進行函數教學的時候,教師就課堂的導入設計了一個生活化的場景,讓學生猜商品的價格。教師可以拿出一件商品,讓學生在1元到100元之間猜,如果學生猜50 元,教師說高了,學生再在1到49 元之間猜,如果學生猜20元,教師說低了,學生再在21到49 之間猜,直到猜出商品的價格。在一定的范圍之內猜出商品的價格,主要是與在一定的區間內求出函數的零點有很多的相似之處,這樣就很自然地導入到新課的學習中。教師通過創建生活化的場景,充分聯系生活中的實際,有利于激發了學生學習抽象數學知識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三、落實生活化教學
或許大家還是認為數學離自己很遠,其實并不是這樣,數學就存在于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而負責試卷出題的老師們也在絞盡腦汁讓我們的試卷融入更多日常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正如大家所了解到的,北京是個交通設施發達便利的城市,在2014年12月份,北京市針對汽車和地鐵做出了分段收費的調整,而北京模擬試卷也結合實際出了這樣一道題:
李明上班時,需要乘坐地鐵一號線、四號線共計14.9里路到達公司,每天上下班都要乘坐地鐵(不存在其他交通方式),每月上班22天,假設李明每次乘坐地鐵時都使用市政交通一卡通,那么小李每月第22次乘坐地鐵時,他刷卡所支出的費用是多少元;他每月上下班乘坐地鐵的總費用是多少元。”
這道題其實解答起來并不難,小學生也可以解答出來,但是它體現了高考改革的一個重要方向,在以后的高考中不僅要通過增大閱讀量考查學生的閱讀速度、理解能力,還會將日常生活中的數學知識融入試題中去,鍛煉學生的數學實踐能力。這就給我們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們除了要向學生傳授數學知識之外,更要結合高考改革動向,將這種數學生活化的思想落實到我們的教學中去。
四、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傳統的數學教學中,教師把自己作為課堂的主體,對學生進行知識的灌輸,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在課堂中沒有時間和機會發表自己的見解,而且長期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模式會使學生感到枯燥、沉悶,對數學教學逐漸失去興趣,不利于數學課堂教學效果的實現。生活化的數學課堂要求教師根據生活中的事例為學生創設一定的教學情景,使學生感受到數學來自于實際生活,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進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數學課堂中來,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例如,這樣一道例題,某制造商制造并出售球型瓶裝的某種飲料,瓶子的制造成本是0.8πr2分,其中r是瓶子的半徑,單位是厘米。已知每出售1ml的飲料,制造商可獲利0.2分,且制造商能制作的瓶子的最大半徑為6cm。(1)瓶子的半徑多大時,能使每瓶飲料的利潤最大?(2)瓶子的半徑多大時,每瓶飲料的利潤最小?通過與實際生活相聯系的事例,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使學生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數學學習中,從而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總之,日常生活中有豐富的數學知識,我們在教學中必須積極地創造條件,讓學生在生活實際的情境中發現數學問題,自覺地把數學知識運用到各種具體的生活情境中。這樣,學生就能自覺地接受數學,喜歡數學,激發興趣,并且不斷發現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切實感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真正體會到數學學習的趣味性和實用性。
參考文獻:
[1]周子民.《略論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生活化的教學策略》,《教育界:綜合教育研究》 2015
[2]龍橋.《試論高中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方法》,《讀書文摘》 201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