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環
摘要:單一課堂授課制制約著高校“兩課”教學的效果,“特朗普制”教學模式充分尊重教育規律并把學生的主體地位與教師的主導地位有機結合起來,在教學時間分配上、學生學習場所、教師授課輔導等方面彌補傳統課堂教學的不足。合理分配教師的職責、培養高素質的師資隊伍、加強課程建設、提高師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等措施是“特普朗普制”教學模式在高校“兩課”中的創新運用。
關鍵詞:“特普朗普制”高校“兩課”創新運用
一、目前“兩課”教學——單一課堂授課制的局限性
所謂“兩課”主要是指大學期間大學生必須學習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和《毛澤東思想概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與《形勢與政策》等五門課程。眾所周知,盡管“兩課”教學方式方法改革已經進行多年,并收到一定成效,但是,“兩課”教學的主要模式仍是采取單一課堂授課制:即課堂仍是教師講授理論知識、學生學習及師生互動的主要場所甚至對某些高校來講也是唯一場所。由于學生學習活動場所單一、聽課方式傳統而枯燥、學習動力不足而使“兩課”普遍面臨以下教學困境:學生出勤率低、抬頭率低、教師授課積極性下降、教學效果不佳,有調查顯示:有調查數據顯示:對教師的課堂教學質量表示滿意的僅占9.1%,持一般觀點的高達51.4%,不滿意的人數比滿意人數還高出3個百分點,達到12.1%。
二、“特朗普制”教學彌補傳統課堂教學的不足
“特朗普制”教學在中國作為一種新興不久的組織形式頗受教育界同仁關注,它由美國著名教育家勞伊德·特朗普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創立,在教學時間分配上、學生學習場所、教師授課輔導等方面真正顛覆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它把大班授課、小組討論、個人自學結合起來,因其以靈活的時間單位代替傳統的固定的上課時間,所以又稱之為“靈活的課程表”。高校“兩課”教學有其自身的規律性,大學生也是一個有著獨特個性和思想的特殊群體,而傳統的教學模式強調學生接受知識的必要性而忽略學生掌握理論的自主性、重視教師“傳道、授業、解惑”的功能而對教師“引路人”的角色認識不足,教師唱獨角戲、學生各行其是往往成為很多高校“兩課”的“特色”。“特朗普制”教學模式充分尊重教育規律并把學生的主體地位與教師的主導地位有機結合起來,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基于特朗普制靈活、開放的教學模式,使課堂氣氛活躍、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互明顯增加,學生個性差異和獨特性得到重視,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內在動機和自主性,有利于培養學生主動思考的學習模式,教師得以全面衡量學生的學習效果,對學生學習成績進行有效的評價。”
三、“特朗普制”教學模式在“兩課”教學中的創新運用
在高校“兩課”教學中,應根據“兩課”的特點創新運用“特朗普制”教學模式,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教師職責的合理分類有利于提高教學效果。“特朗普制”教學模式把課堂教學、小組討論與學生自學與自測結合起來,如果不進行分工,每位教師一一去做以上工作,會分散精力、降低效率;相反,如果把教師按照職稱、教學水平、科研能力及個人的能力與愛好分為三類并各其職的話則會事半功倍:教學水平高、學生評價教學能力強的教師負責課堂精講,憑其游刃有余的理論知識、妙語如珠的語言能力、豐富多彩的教學方法必能以個人魅力征服學生,利用有效課堂出色完成教學任務;組織能力強、性格活躍、頗受學生歡迎的教師則負責學生的討論,必能調動大家參與爭論和探討的興趣、從而在不斷的質疑和辯論中達到“愈辯愈明”的目的,完成教師“引路人”的任務;工作認真負責、極具耐心和愛心的教師則負責學生的自學監督,必能使學生完成自學任務、從而發現問題。
(二)學生活動時間靈活分配。“兩課”的性質與內容既有共性又有個性,例如:《馬克思主義原理》課程理論性較強,很多哲學與政治經濟學原理比較深奧,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多講、講透,這樣學生用于課堂聽課的時間相對多一點,其學時可占50%左右,學生討論與自學約共占50%;《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和《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則相反,由于其語言與理論通俗易懂,但是其定論由于歷史背景和評論立場的不同而富有爭議,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少講、精讀,其課時約占30%左右,學生課下搜索辯論史料與自覺時間可共占約70%;《形勢與政策》課多注重當前國際國內形勢發展與國家對應策略,應該主要由學生去發現問題、討論并尋找現實的解決方法,老師主要起“提出問題一引導解決問題”的作用,即使對持不同觀點的學生也應報有尊重的態度求同存異,不能粗暴地否定或者把教材上的理論觀點或教師自己的看法強加給學生。
(三)配套措施得當。特朗普制教學模式對教師的教學能力、科研能力、組織合作能力與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和理論是非的辨別能力要求極高。為保障“兩課”的學習成效,需要做到以下三點:第一、培養高素質、高水平的師資隊伍。高素質教師是高質量教育的基礎,也是提高學校知名度、擴大社會影響的“招牌”,第二,加強課程建設。教師應提前為學生預備豐富的案例庫、視頻資料等以方便學生查找自己在學習中需要的東西。第三,提高師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據對中國礦業大學426名學生的調查統計,其中有78.6%的學生以網絡作為查找學習資料的主要方式”。無論是建設網絡課程、制作視頻資料、作業提交與自評等重要環節都要求學生師生有相當的計算機水平。軟件應用能力和自我修復能力差無異會影響整個教學過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