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雨
摘要: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黨校工作會議中指出:“黨性教育是共產黨人修身養性的必修課。各級黨校要把黨性教育作為教學的主要內容,深入開展理想信念教育、黨的宗旨教育,黨校黨性教育單元要加大力度、增加分量,安排足夠時間,形成黨性教育課程體系,有效改進黨性教育方式方法,提高黨性教育實效。”因此新時期為了提高黨建科學化水平,必須加強黨校黨性教育思路的創新,基于此,本文闡述了新時期黨建工作的主要特征以及新時期黨校加強黨性教育的新要求,對創新黨校黨性教育思路以及提高黨建科學化水平的策略進行了論述分析。
關鍵詞:新時期;黨建工作;特征;黨校黨性教育;要求;創新;策略
一、新時期黨建工作的主要特征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緊緊圍繞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提出了一系列關于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新思想、新要求,形成了黨建工作的主要特征。(1)嚴守黨的紀律,嚴明黨內規矩。我們黨是靠革命理想和鐵的紀律組織起來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也是靠革命理想和鐵的紀律發展壯大,贏得廣大人民群眾的信任與支持,并帶領廣大人民群眾取得了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勝利。面對新形勢、新任務,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充分認識到加強紀律建設對于從嚴治黨的極端重要性。(2)從嚴管理干部,踐行“三嚴三實”。黨中央把從嚴管理干部作為從嚴治黨的關鍵。(3)從嚴整治作風,密切黨群關系。黨的作風是黨的性質、宗旨的外在表現。作風問題關乎黨的形象、關乎黨的生命,必須以最嚴格的標準、最嚴厲的舉措治理作風問題。(4)從嚴落實責任,嚴格責任追究。落實責任、明確職責是全面從嚴治黨取得實效的根本保證,也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從嚴治黨最鮮明的特征。
二、新時期黨校加強黨性教育的新要求
黨性教育在黨校教學中始終處于重要地位。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要堅定黨員干部的理想信念;領導干部到黨校學習,主要任務是學習黨的理論,接受黨性教育;必須把堅定理想信念、提高思想政治水平放在首位;黨性教育是共產黨人修身養性的必修課。因此堅持黨校姓黨根本原則,就是要加強對黨員干部的黨性教育。當前,我黨正處在一個深刻變革的時代,黨校應加強對各種社會思潮的辨析和引導,關鍵時候敢于發聲亮劍,善于解疑釋惑,在重大節點上不失位,在重大問題上不失聲,守護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強前沿陣地
三、創新黨校黨性教育思路,提高黨建科學化水平的策略
1、加強黨校黨性教育的理論教學創新。黨校的黨性教育內容非常豐富,并且黨性理論教學又在黨性教育中處于關鍵地位,作為執政黨的中國共產黨經歷近百年的發展壯大,是一個有意識形態的政黨,是一個有著信仰的政黨,通過理論教學,保持廣大黨員干部的先進性和戰斗力,不斷提高領導干部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自覺性,進一步堅信黨的領導,更加忠誠黨的事業、忠于祖國和人民。通過系統的黨性理論學習、輔導,學員的理論修養更加系統,理論武裝更加扎實,理應成為黨性教育的首要任務。同時黨校教師的講解有別于講解員的對史實介紹性講解,針對一些重點歷史事件、典型人物進行深入分析講解。通過移動課堂的形式把枯燥冗長的理論教育融匯于對革命先烈的學習敬仰之中,回到學校之后再為全體學員上一堂生動的黨性理論教育課,相比于過去一味說教式的理論教學,更能使學員們入腦入心,通過這種方式給學員打造一個情景式、開放式共同探討的移動課堂,調動了學員們積極性和主動性,然后再回歸課堂的理論教學會使學員對黨性修養的體會和認識更加深刻。
2、黨校黨性教育的創新要體現時代性。過去在革命戰爭年代,黨員干部的黨性更多體現在斗爭、犧牲、發動群眾上。隨著時代發展變遷,對黨員干部黨性的要求在不斷增加和拓展,黨性不再是以流血犧牲這樣的方式體現出來,而更多的表現在工作崗位上履職盡責和責任擔當上。黨校黨性教育的教學資源并非僅僅局限在黨史教育資源和歷史教育資源中,黨史歷史資源固然是帶有紅色基因的教學資源,但現代楷模的力量和新開發現代教學基地的使用,會使黨性教學更加具有時代感和現實意義。學員們走出革命歷史的教學課堂,感悟革命先烈那種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是取得革命勝利的法寶,而教育學員在新的歷史時期,立足本職自覺加強黨性修養,是黨性教育的過程中需要著重探討的問題。利用現代教學基地通過先進典型的黨性實踐開展對照檢查,把課堂移動到身邊的楷模和典型。組織學員以學訪團的形式深入到這些現代楷模和典型人物的身邊。通過把黨性教育聚焦在當前黨員干部所處的現實工作與生活中,引起大家的共鳴,這種時代楷模的感召力和示范作用在黨性教育中起到了關鍵作用。
3、黨校黨性教育的創新要力求務實。黨校黨性教育可以以民情大調查為載體進行黨性修養的具體實踐。為了進一步強化對學員們的黨性教育效果,學校不僅組織全體學員走進基層,學習先進人物事跡,分別組織學員深入基層開展黨情民意大調查,并以此為載體對學員們進行以不同主題的黨性修養具體實踐。學員們分別與基層黨員干部和居民舉行座談會,圍繞一些具體議題交流工作經驗,了解基層百姓心聲。同時,可以分組入戶走近百姓,走訪各類有代表性的群眾,認真聽取他們對黨組織和黨員的意見,廣泛征集群眾的愿景和訴求,仔細了解他們需要解決的實際困難和問題,切實摸清民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知曉百姓的所思、所想、所盼。通過以民情大調查為載體,為百姓辦實事、解決百姓微心愿的方式,把弘揚黨的優良傳統與凝聚時代精神有機結合起來,達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結束語
綜上所述,“黨校姓黨”是黨校教育的基本原則,也是黨校教學的根本規律。黨性教育是黨校教育區別于其他教育的重要標志,在黨校教學中突出黨性教育,加強黨性修養是堅持“黨校姓黨”原則的重要體現,因此為了提高黨建科學化水平,必須加強黨校黨性教育思路的創新。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2]李璐.創新黨校黨性教育模式 提高黨性教育實效——以中共長春市委黨校為例[J].長春市委黨校學報,2016(04)
[3]李菲云.創新黨校黨性教育方式方法的思考[J].理論觀察,2017(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