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建軒
大學生手機APP使用情況調查報告
——以江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為例
傅建軒
當前智能手機在大學生群體中已經普及,大學生對手機APP(智能手機應用軟件的簡稱)需求量大且種類繁多。但是,大學生到底對手機APP需求是怎樣的,哪樣的APP更有利于大學生關注“家事、國事、天下事”,以江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生為調查對象,開展了有關手機APP使用情況的調查,重點調查大學生使用手機新聞類APP的情況,對大學生手機APP使用種類、下載方式、使用時間等多個方面展開了深入的調查、統(tǒng)計、分析。
大學生;手機APP;調查報告
一直以來思政課都被認為是 “教學內容相對枯燥、方法單一、課堂規(guī)模大、學生參與互動少、最難講的課”,手機APP的應用從某種程度上可以解決現實中思政課的這些 “痛點”。隨著互聯網和數字技術快速發(fā)展,智能手機在高校大學生群體中已普及使用,這給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教學工作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zhàn),高校思政課教師應充分認識新媒體的傳播特點和獨特優(yōu)勢,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拓展教學途徑。手機APP通過海量信息幫助大學生拓寬視野和加大知識儲備,手機APP的信息傳遞,以文字為載體,同時配有大量圖片、音頻、視頻、鏈接,還可以發(fā)表個人評論,具有較強的視覺感和趣味性,增強了大學生的閱讀習慣和愛好;拓展了大學生的人際交往圈,拓寬了師生交流學習的平臺;學生在任何時候都可以利用手機,了解教師課堂上講授的知識,或通過百度等搜索相關知識,做到“無師自通”。“指尖教育時代”大大增強了大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可以拓寬對大學生進行意識形態(tài)教育、三觀教育、道德法治觀教育渠道,更好地培養(yǎng)新時代的合格人才。
本次調查抽取了部分專業(yè)學生作為研究樣本,由于研究的需要,主要涉及大一和大二的學生,共有十個專業(yè)學生參與。發(fā)放1000份問卷,回收950份問卷,回收率95%,其中有效問卷936份,有效率98.53%。本次調查女生人數為620,占總調查人數的60%,男生人數為350,占總調查人數的35%。隨著智能手機的爆炸式普及增長,這次調查對象全部都在使用智能手機。本次調查的方法是采取發(fā)送問卷、匿名自填問卷的形式。
課題組成員對回收的有效問卷進行了歸納、分析、總結,得出了以下結論:
(一)手機操作系統(tǒng)的使用情況

圖1 手機系統(tǒng)使用情況
由圖1可知,此次調查對象中使用安卓系統(tǒng)的比例最高占53.76%,其次是蘋果系統(tǒng)為39.88%,沒有安裝操作系統(tǒng)的非常少只有1.16%。可見,在大學生中安卓操作系統(tǒng)最受歡迎,超過了一半,而蘋果系統(tǒng)用戶也很受歡迎。由此可預測,未來手機軟件的應用平臺蘋果與谷歌推出的安卓系統(tǒng)將兩分天下。
(二)大學生下載手機APP的數量

圖2 大學生下載手機APP的數量
如圖2顯示,有51.45%的大學生有10-30個軟件,27.17%的大學生有10個以下軟件,14.45%的大學生有30-50個軟件,還有不少學生有50個以上軟件。根據這個數據,可知當前大學生因為所需求的軟件數量還是比較多的。
(三)獲得手機軟件信息的途徑

圖3 獲得手機軟件信息的途徑
由圖3可以看出,大學生下載手機軟件主要還是到下載平臺看排行推薦下載,如360、QQ、豌豆莢、91手機助手等平臺,或是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根據需要利用搜索工具下載。也有一部分緊跟流行趨勢,或是看朋友使用什么自己也去下載使用,其他方式都較少了。可以發(fā)現,大學生還是比較潮流的一類人,不拘泥于枯燥的學習中。
(四)大學生經常使用的軟件情況

圖4 大學生經常使用的軟件情況
由圖4可知,手機軟件在大學生群體中還是使用的非常廣泛,各類軟件都有所涉及。首先,90%以上的大學生都在使用通訊社交軟件,現在大學生幾乎都會使用微信、QQ、新浪博客、微博、yaya家園、眾眾網、豆瓣等軟件進行社交活動,手機軟件通訊即時、方便,網絡視頻、網絡通話還免費,還隨時可以關注到熱門資訊等。這些都為大學生的生活增添了許多樂趣,因此備受大學生青睞。其次,60%以上的大學生在使用休閑娛樂軟件,大學生空閑時間多又正值青春好年華,對各類游戲軟件、音樂軟件、視頻軟件、電影軟件那是抵不住的誘惑,例如傳奇霸業(yè)、九天封神、QQ音樂、優(yōu)酷視頻、電影天堂等。這類軟件種類繁多、視覺感強、更新快,備受大學生的歡喜。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fā)展,網速加快,各種休閑娛樂軟件不斷推陳出新,大學生在枯燥學習中,通過各種手機APP軟件進行視聽享受,這是4G時代給當代大學生帶來的福利。最后,拿到銅牌的是學習類工具軟件,占52.6%。大學生還是以學習為主,手機APP學習軟件、做題軟件、交流軟件等為學生學習帶來了方便,學生可以通過軟件隨時隨地學習,解決疑難問題。另外網絡視頻、閱讀資訊、購物生活、拍照攝影軟件所占比例也不低,都有30%以上,可見手機APP軟件給現在的大學生帶來了豐富多彩的生活。
(五)更新下載一次APP的頻率

圖5 大學生更新下載APP的頻率
從此圖看出,部分學生的手機軟件的更新時間間隔較長的,他們對此是不太注重的,相反都覺得較為麻煩,不等到系統(tǒng)多次提醒后不愿更新。原因在于,更新軟件,一方面為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和體驗,卻也讓消費者應接不暇,難以適應更新頻繁的軟件功能。并且有些軟件,更新后效果并不明顯,換湯不換藥,騙取用戶流量費。當然,也存在著一部分的消費者屬于APP愛好者,追隨潮流,只愿意使用最新的軟件,享受最新的科技。
(六)您通常是否下載付費APP

圖6 是否下載付費APP
從圖6中可知,78.61%的大學生不愿意下載付費的APP,大學生作為消費群體沒有經濟來源,對待付費APP還是比較理智的,付費APP讓服務體驗增大成本。同時,免費APP足以滿足大學生的需求。有21.39%的大學生偶爾下載過付費APP,由于付費APP功能更強,有些學生的確有這方面的需求。可見免費APP的使用群體非常大,當然付費APP如果有超強的功能,同樣存在較大的消費群體。
(七)通常情況下,是否愿意付費下載APP

圖7 是否愿意付費下載APP
這一題主要調查大學生為什么不愿下載付費APP。由圖7可知,雖有大部分不愿意使用付費APP,但是,如果采取在確保資金安全的前提下能簡化支付模式,合理定價,給學生優(yōu)惠價格等措施,還是能有效地擴大大學生群體消費付費APP的。
(八)大學生下載和使用哪些新聞類的APP

圖8 大學生下載和使用哪些新聞類的APP
這一題主要調查大學生喜歡下載哪些新聞類的APP。由圖8知,使用騰訊新聞、今日頭條和天天快報的比例最大,分別是占35%、31%、26%;使用百度新聞的最少。可見,學生關注騰訊新聞和今日頭條的占多數。
(九)感興趣的新聞類型

圖9 大學生感興趣新聞圖表
這一題主要調查大學生平時對哪類新聞感興趣。由圖9知,大學生關注最多的是娛樂新聞,其次是社會時事,而對健康與生活關注的最少。大學生年齡大都在20歲左右,對娛樂新聞比較感興趣,現在信息傳播速度快,學生也不只知道在象牙塔力讀書,對外界了解也比較多,關注社會時事的比例也比較高,但他們畢竟年輕,對于財經類健康與生活類新聞關注的較少。
(十)手機APP給生活帶來的影響

圖10 手機APP給生活帶來的影響
圖10表明,手機APP帶來積極影響是主要的,就大學生自身而言,時間安排更緊湊、生活效率更高、學習更加有樂趣,同時擴展了人脈圈、培養(yǎng)了興趣愛好。當然,也有部分學生認為手機給他們帶來了不少消極影響,浪費了時間、花費了金錢、人與人之間關系變淡、人際交往機會減少等。的確,如今很多大學生成為“低頭族”,吃飯看手機、上課看手機、睡覺看手機、地鐵公交車上看手機、走路也看手機等,時時刻刻看手機,造成“世界上最遠的距離是,我在你身邊,你卻在看手機”的局面,有些大學生由此近視、頸椎痛,也有因在馬路上低頭看手機而釀成悲劇的。這種不良的社會現象,每個大學生都應該深思,規(guī)定自己在一定的時間空間里放下手機,珍愛生命,拒絕冷漠。
(十一)卸載手機APP的原因

圖11 卸載手機APP的原因
此題主要調查大學生卸載手機APP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內置廣告太多,大學生對手機APP軟件中附帶的廣告普遍比較反感。其次是由于程序過大,導致程序閃退,甚至使手機卡機。第三個原因是軟件運行不流暢。另外,需要花費流量未被告知APP僅僅是試用版也是大學生卸載手機APP的重要因素。
最后,大多數大學生喜歡內容豐富同時畫面精美的新聞APP,占90%以上的比例;對于手機APP推送通知類的新聞絕大多數是自己感興趣的才會打開去看;比較多的學生對于新聞APP推送通知的新聞還能接受,對廣告就很厭煩;95%以瀏覽新聞對自己很有影響的占51%,有一點影響的占35%,一般般的占14%。
(一)對大學生的建議
1.大學生要利用好手機這把“雙刃劍”,用其所長,避其所短。大學生應以學業(yè)為主,充分利用好手機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提高人際交往能力,拓展視野,豐富生活,絕不能沉迷于網絡游戲,不能成為“游戲一族”、“低頭一族”。
2.大學生要懂得篩選APP,下載優(yōu)質APP。在使用手機APP時,要有安全意識,注意保護個人信息,保護財產和人身安全。對于APP推送的內容,要有辨別能力,能辨別內容好壞與真假。
(二)對思政課教師的建議
手機APP的迅猛發(fā)展,給中國高等教育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應利用手機APP在信息傳播方面的優(yōu)勢,把手機APP作為教學平臺,輔助課堂教學,提高思政課教學的實效性。
1.要轉變觀念,對大學生在課內課外玩手機的情況進行正面引導,想辦法幫助學生提高手機在學習方面的利用率。
2.利用手機APP建立師生學習交流圈,例如建微信群、QQ群,增加師生之間的學習互動性和師生之間的了解與信任。
3.進行手機APP課程學習資源的開發(fā)和建設。例如,最近《學習中國》的手機APP上線,主要內容是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相關著作方面的宣講,將難懂的政治和經濟術語用視頻、動畫、通俗語言展現出來,使政治理論學習非常“接地氣”。此APP一推出就受到各方好評,為師生政治學習、拓展視野提供了大量信息和便利途徑,大大提高了思政課教學的實效性。
[1]趙平.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J].思想教育研究,2000,(1).
傅建軒(1974—),男,江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江西南昌 330088)
江西省教育廳科學技術研究項目“高校思政課教學手機APP軟件的研發(fā)與應用”(GJJ161646)
[責任編輯:黃貝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