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潔
摘 要:“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師的生命力在于發(fā)展與創(chuàng)造,沒有一流的發(fā)展環(huán)境與發(fā)展機制,就沒有一流的教師發(fā)展力與創(chuàng)造力。為了提高育人質(zhì)量,龍泉驛區(qū)頂層設計引領下的“三性課堂”順時而生,催生著教育的變革,給教師的發(fā)展注入了生命力與活力,教師教學方式及學生學習方式都在發(fā)生著轉(zhuǎn)變。
關鍵詞:教育理念;語文教學;真善課堂
2015年初,學校經(jīng)過全體教師討論,提出了“做真善教育,育陽光新苗”的教育理念。“真善課堂”的關鍵落在“三真一善”。“三真”是指學生有真情,學生有真智,學生有真能;“一善”指學生通過課堂學習和常規(guī)教育逐步實現(xiàn)人格的完善。各個學科都有具體的做法與標準,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如何構建充滿活力的真善課堂,真正體現(xiàn)教學以生為本,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夯實雙基,多讀多練,落實語文教學的學科性目標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引導學生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yǎng)語感,發(fā)展思維,初步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如,在教學《雅魯藏布大峽谷》時,我先檢查學生的字、詞掌握情況。然后,將作者的所見、所聞、科考結論作為本課的重點。我先出示這三部分的學習要求,讓學生自由選擇其中一個來學習,要求學生勾畫相關語句并批注要點,并以填空的方式引導學生的發(fā)言,最后讓學生做導游,給游客介紹雅魯藏布大峽谷。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輔助給學生提供了雅魯藏布地圖,讓孩子們有一個更加清晰的空間印象。在“科考結論”部分的學習里,由于這一部分內(nèi)容比較抽象,尤其是對“垂直的自然博物館”的認知,我就用精美的課件將這一部分知識呈現(xiàn)出來,讓學生有了一個更加清晰明確的認知,突破了對課文理解的難點。“學生自主學習—在小組內(nèi)交流—集體交流匯報—學生做導游”,整堂課的教學設計和課堂教學關注的是每一個學生,加強了字詞訓練,注重了文章的表達方式,積極有效地開展聽、說、讀、寫、議等語文實踐活動,落實了語文教學的學科性。
二、情感熏陶,入情入理,落實語文教學的教育性目標
語文學科集人文性與工具性于一體,它的性質(zhì)決定了它的育人性,因此小學語文教學“為人”的課堂不能異化為“唯知”的課堂,兒童的課堂應該是充滿活力充滿真誠的生命課堂。陶行知曾說:千教萬教教人學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教學生求真崇善是我們的職責,語文教學更要重建課堂生活,可以把社會作為我們的大課堂,讓老師和學生作為課堂的一部分,師生每時每刻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相互學習,相互發(fā)現(xiàn),取長補短,讓語文學習的過程成為師生生命相互激蕩、相互完善、共生共長的動態(tài)生成過程,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提升學生的思想品質(zhì)、道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感。
如在教學《禮物》一文中,我談話導入引出禮物;然后讓學生感悟“安琪兒”自行車這個禮物,并讓學生快速瀏覽課文,思考文中的父親與女兒分別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你從文章哪里看出來的?勾畫出相應的句子。從而感悟父親的愛和女兒的愛;再設疑:你們現(xiàn)在對禮物有了什么新認識?通過師生交流從而升華禮物,并讓學生仿寫禮物是 ;是 。最后是分享禮物,師生互贈禮物,可以是一句感謝的話,一句真情的問候,也可以是一本書等。這堂課我?guī)ьI學生用“心”去讀書,去思考,通過溝通交流去觸動學生思維的內(nèi)核,思考父親是一個怎樣的父親,女兒是一個怎樣的女兒?營造了一個“情感的課堂”。學生在其間感受父女間的真善、真情、真美,整個課堂洋溢著生命的激情,充盈著真切的體驗,引領學生在生命的情感世界,向著求真、求善、求美的境界不斷發(fā)展,真善課堂的教育性貫穿在整個教學中。
三、尊重學生,開放課堂,落實語文教學的創(chuàng)新性目標
泰戈爾曾經(jīng)說過:教師與學生關系是一種心靈與心靈的約會關系。語文課堂應是學生心靈自由的家,學生能自由自在地進行語文游戲和活動,興趣盎然,每個人都可以自由地發(fā)表意見,自由地參與教學活動。教師不急于將自己的觀點灌輸給學生,而是鼓勵學生多方面多角度地思考并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學生樂于質(zhì)疑,敢于批判。這樣持之以恒的教學,學生敢想、敢說、敢做,就能最大地發(fā)揮自己的潛力,漸漸地成長為一個善于思考、勇于創(chuàng)新的人體現(xiàn)真善課堂的“創(chuàng)新性”。
如,在教學《詹天佑》一文時,為了讓學生感受詹天佑是愛國的工程師。我先模仿中央電視臺《感動中國》欄目,讓時光隧道穿梭到一百多年前,給詹天佑舉行了一個頒獎典禮,然后我質(zhì)疑,讓學生找出相關語句說為什么感動中國的十佳人物里有詹天佑?帶著問題,學生就能找出相關語句,如:詹天佑受到帝國主義的百般阻撓也不放棄;詹天佑不怕困難,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務;遇到困難,他總是想∶這是中國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條鐵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則,不但惹外國人譏笑,還會使中國的工程師失掉信心。開放的課堂,認真的研讀,詹天佑的愛國精神不言而喻。同樣,為了讓學生體會詹天佑是一位杰出且具有科學精神的工程師。我給學生充分的時間,組織學生自讀,在自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如“精密、高山深澗、中部開鑿井法、兩端鑿近法、人字形線路”,通過學生自己畫、自己演并在小組內(nèi)討論、展示,這一切教學活動,學生自主學習,自主閱讀,自主感悟,自主演練,每一名學生都參與了對重點詞句的理解,并以此為切入口,突出了重點,突破了本課的學習難點,順利地完成了學習目標。開放的課堂一改沉悶的局面,學生在課堂上也學得輕松、自然,落實了語文教學的學科性、創(chuàng)新性。
尊重學生還體現(xiàn)在以生為本,讓學生成為學習中的主人,在學習中自悟自得,而不是教師包辦代替。其策略可以是示范引路,這種方式應放在指導學生自悟自得的最初階段;可以是提供相關條件,讓學生在實踐中探究感悟;可以是創(chuàng)設情境,將課文中某一段落、內(nèi)容,用扮演角色、直接對話等方式表現(xiàn)出來;可以是對比品讀;可以是填補文中空白,使學生悟到深處,得到更真切的收獲,還可以是質(zhì)疑問難、換位思考、審視批判驗證等等。孩子在自讀自得中實現(xiàn)自身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落實三性課堂”的目標上,我們還有一段很遠的路,但只要選擇了遠方,就不怕風雨兼程。我期待著語文教學的蛻變,構建充滿活力的真善課堂。
參考文獻:
[1]宣曉群.談閱讀思維的基本過程[J].林區(qū)教學,2001(3).
[2]張麗.如何讓閱讀和寫作實現(xiàn)有效互動[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