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英
摘 要:老齡化的日趨嚴重,促使近年來經營性墓地行業也在加速發展。這一需求與生命物理結束的矛盾就導致對公墓價格、使用及管理的熱議。當今,正確認識、分析并解決經營性公墓中存在的問題和困境,不僅關系著殯葬業的科學發展,同時也關系著社會的和諧穩定。
關鍵詞:經營性墓地價格 問題 政策建議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7)10-184-02
近年來,隨著房市的火熱,公墓也成為大家熱議與關注的焦點。但公墓與住房有個明顯不同,就是公墓有很大程度的精神需求與生命歸屬。這一需求與生命物理結束的矛盾就導致對公墓價格、使用及管理的熱議。而現在,中國老齡化日趨嚴重,自然墓地價格、護墓費高也成為百姓熱議的話題。如此收費不止,且標準非常不靠譜的公墓收費,究竟是怎樣形成的、根源是什么?追根溯源,不能不說,它很大程度上是由目前我們的墓地管理體制和嚴重短缺的墓地供給現狀所決定的。眾所周知,目前我國城市公墓主要是由少數經營性公墓壟斷經營的,與此同時,長期以來,由于強調“節約土地”,我國城市墓地用地供給又非常短缺不足。在這種公墓短缺背景下,再加上壟斷化的公墓經營,天價墓地之后,又有“護墓費”催繳,無疑并不讓人感到費解、意外。
對此,太原市價格監測中心針對我市經營性墓地的經營情況、服務價格進行了調研,情況如下。
一、太原經營性墓地現狀
近日,太原市價格監測中心也通過多種渠道調查,了解到我市主要的經營性墓地只有8家是合法的,分別為仙居園公墓、龍山公墓、永安公墓、臥龍山公墓、黃坡公墓、晉陽五福園公墓、極樂山莊公墓、永寧園公墓,而且這8家經營性公墓都已開設了節地生態安葬墓區,這證明在節地生態安葬方面,太原市在全國已經走在了前面,但還需不斷探索。2014年寒衣節,永安園組織了太原市第一次集體公益生態葬活動。2015年“七月十五”中元節,龍山墓園組織了集體公益生態葬活動。2016年,臥龍山墓園再次組織公益生態安葬活動,在全市民營公墓中起到很好的示范帶頭作用。
二、經營性墓地存在的各種問題
老齡化的日趨嚴重,促使近年來經營性墓地行業也在加速發展。這一需求與生命物理結束的矛盾就導致對公墓價格、使用及管理熱議,同時由于相關法規的滯后,出現公墓使用年限與實際需求的質疑。所以,關于公墓價格中經常會提到的管理費該不該收?如何收?標準是多少?這樣的問題擺在了經營單位、主管單位及消費者面前。但是,在經營性墓地需求旺盛的前提下,經營性墓地行業的問題也隨之一一暴露出來。
(一)服務價格收費不統一、不透明、不規范
根據民政部頒布實施的《公墓管理暫行辦法》,經營性公墓的墓穴管理費一次性收取最長不得超過20年。如果法律的角度來理解此條通知:盡管各個地區墓地的墓穴價格高低不一,收費后的配套項目也各有不同,但卻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市民購買公墓后并非擁有其所有權,而只是使用權,滿20年后還要再交納管理費,逾期不交者可以按無主墓處理。但在實際的運行中這與大眾情結與傳統孝道有很大程度的相悖,這樣的難題就交到了許多已屆滿20年的城市公墓經營單位手里。但據調查了解現在各公墓經營單位對墓地到期后怎么續交、按什么價格續交等細節性問題均沒有具體的規定,給到期墓地的處理帶來了很大難度。
(二)墓葬用地緊缺
據了解,隨著老齡化日趨的嚴重,入墓率近幾年也在逐漸提高,再加之我市人多地少、資源緊缺,這一情況更加說明我市的墓葬用地壓力非常突出,面臨著墓葬用地日益飽和的狀況。例如,近期我市雙塔烈士陵園也在拆遷進行中,所以物以稀為貴,如不去設法盡快解決,數年內即將出現無地可葬的“墓穴危機”。這些狀況的存在,對經營性公墓的經營狀況將產生很大的影響。
(三)部分公墓經營者以及投機者利用供求雙方信息不對稱抬高墓價
由于殯葬產品不是普通商品,市場競爭不充分,產品成本也不透明,完全由經營者自己說了算,而且殯葬業具備供求雙方信息不對稱的特征,所以也就出現了墓地部分經營者和投機者抬高“墓價”的各種方法。其中最為常見的就是利用國家審批政策從嚴的形勢,通過“捂盤惜售”等手段制造墓地緊俏假像,利用百姓群眾剛剛經歷喪親之痛,既沒有價格博弈能力,也不具備消費理性,只想入土為安的心理,鼓吹墓地價格上升的預期,從而抬高墓地市價。此外,經營者還通過打造豪華高檔墓區,利用老百姓千年以久的“有沒地位看車輛、有錢沒錢看墓房”的傳統思想感情消費來兜售高價墓。而且近些年來,受資金流動性過快的影響,更有一部分人鉆法律制度的空子,開始逐漸轉入殯葬業,進行炒墓地,導致墓地價格逐漸提高。
(四)經營性公墓飽和后缺乏制度性的維護機制
根據民政部頒布實施的《公墓管理暫行辦法》,部分墓穴20年使用期限已滿后,后續應如何續費等相關問題已成為主管部門頗感棘手的難題。此外,在相關法令中,對于墓穴的管理費用也沒有具體的規定。據走訪調查,多數經營性公墓在現實中一般按照墓地價格的5%收取20年的管理費。公墓收取管理費用本應該主要用于對墓地建筑的維護,聘用專門人員擦拭墓碑、打掃墓地周圍衛生、還有園區綠化植被的保養等。以此來更好地為已故者提供有品質的維護修繕服務,提供一個青山綠水干凈整潔的環境。但現實中管理費在收取后有的作為利潤被個別部門收繳或者被合營單位分配,全部用于墓園的維護和修繕的很少,即使有部分留存,伴隨著物價成本的不斷提高,也很難承擔起未來墓園的維護和修繕。當今,經營性公墓的土地已面臨嚴峻飽和。20年后,個別經營性公墓很可能成為“死墓”。對于這些墓園,應如何進行后期維護以及維護費如何籌集等一系列問題,目前還沒有制度性措施予以保障。墓地的運營缺乏持久性保障的問題,如果不能早發現早重視并加以解決,將來必然會成為政府部門的沉重負擔。
三、政策建議endprint
當今,及時發現和解決經營性公墓中存在的問題和困境,不僅關系著殯葬業的科學發展,同時也關系著社會的和諧穩定。例如,近年來墓地價格的抬高,從根本上講是現階段老百姓“好面子、講排場、早入土為安”的傳統思想觀念和墓葬用地供應相對有限的現實存在尖銳矛盾的使然,同時也與墓葬用地的定位有待進一步考量有關。由于上述這些原因,墓穴價格近期一直在高位運行。如果不管好這個殯葬暴利大頭,深受殯葬暴利困擾的公眾會感覺死不起、傷不起。因此,對經營性公墓中存在的問題與困境,更需要有一個宏觀性的路徑思考。對此,提出以下幾個方面的建議。
(一)強化行業管理、規范服務收費
為了維護百姓群眾最后的尊嚴,政府應該切實盡到監管責任,建立健全經營性公墓的價格收費管理體制,實行規范透明收費公示制度,合理制定墓地到期后的續費標準,并對實行明碼標價進行嚴格管理。
(二)助推殯葬行業回歸公益屬性
當今,提升公共服務品質,助推殯葬行業回歸公益屬性,也正在成為政府與社會的共識。打破殯葬行業的暴利慣性,回歸公益本質,已刻不容緩。從本質上來講,保障公民最基本的生、老、病、死,應納入國家和政府的公共服務領域。老有所養,死有所安,是國民應享受的權利之一。與此同時,現有的經營性墓地大多數以劃撥、聯營等低成本來獲得土地,這樣也決定了墓地經營中就應當有一定比例的收益回饋社會,用于推動殯葬業回歸公益屬性,用以公共基礎設施的公墓建設,而不應該完全以贏利為目的。
鑒于經營性公墓價格飛漲,公益性公墓建設嚴重遲滯的現實,有關部門將把大力發展公益性公墓逐漸提上日程。當今,公益性公墓建設普遍存在著政府扶持力度不夠、運轉資金相對短缺、發展方向不明確等一系列深層次問題,嚴重地制約著公益性公墓的發展。因此,為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公益性墓地實行籌建、驗收兩審制尤為重要,以及如何實現經營性公墓與公益性公墓建設的良性互動上,都已成為亟待探索和研究的重要課題。
(三)探索推行生態、經濟的墓葬方式,減少墓地的需求壓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突出地位,將其納入“五位一體”總布局中協調推進。近年來,太原市按照國家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積極推進殯葬改革,探索推行節地生態安葬,雖取得一些成效,但還需不斷完善,不斷探索。由于我市以水泥、石材為原材料的墓地群較多,墓地固化現象較為嚴重。與我國傳統的立墳頭式的土葬方式不同,現在石材特別是大理石、花崗巖等的使用,即使過了上百年也非常難風化。這樣的墓地不但不能節約土地,實現資源良性循環,還會使墓地逐年減少,進而影響到墓地價格。因此,應積極地從墓葬用地循環使用路徑來探索多元的殯葬改革,大力發展生態、經濟的墓葬方式,實現葬式葬法的多元化,以此來減少墓地的需求壓力。
據了解,太原市在推行生態、經濟的葬式葬法這方面也做出了積極的努力。其中有8家經營性墓園都已開設了節地生態安葬墓區,有相關需求的市民可以自主進行選擇。節地生態安葬,就是以資源節約、環境保護作為價值導向,鼓勵和引導民眾采用樹葬、花葬、深埋、格位存放等不占或少占土地、少耗資源、少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的方式方法安葬骨灰或遺體,使安葬活動能更好地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 公墓管理暫行辦法.民政部,1992.8.25
[2] 茅佩云.上海利潤率最好的地產項目:透析公墓用地亂象.第一財經日報,2007.4.1.
[3]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中國民政統計年鑒.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1
[4] 馬金生等.關于墓葬用地使用狀況的進一步討論我國墓葬用地的擴張態勢及調控策略.廣西社會科學,2012(6)
[5] 張楠.殯儀館經營狀況調查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
[6] 朱勇.中國殯葬事業發展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
[7]馬金生,張楠.我國經營性公墓的經營狀況與發展對策.甘肅社會科學,2014(1)
(作者單位:太原市價格監測中心 山西太原 030000)(責編:賈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