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根據企業盈利能力評價指標時經常出現問題出發,針對盈利能力分析常見的認識上的誤區和盈利能力分析過程中的局限性,提出改進、完善盈利能力評價指標的思路和方法。
關鍵詞:企業 盈利能力 評價指標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7)10-288-02
什么是企業盈利能力?所謂企業盈利能力,通俗地講,就是指企業獲取利潤的能力。1998年,Richard M.S.Wilson在其撰寫的《盈利能力管理》一書中,總結了多年來盈利能力管理的發展,并收錄了對盈利能力管理的發展曾起到重要作用的重要文獻。Wilson將盈利能力管理定義為盈利能力管理是明確對戰略問題和所關注的重點的一種管理方法。它通過使用財務信息、財務數據來發展卓越的戰略,以取得市場競爭中的優勢,從而使管理會計的范圍進一步拓展。劉淑蓉(2007)在《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研究》中指出,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不僅關聯著投資者、債權人的利益,同時還關聯著其他關聯人的利益,所以如何正確評價企業的盈利能力、盈利水平,就顯得非常的重要。
市場經濟是一種競爭經濟,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現代市場競爭更加激烈,企業經營與企業管理的行為日益科學化與規范化,企業生存和發展的盈利能力評價分析已成為必然,由于企業獲得利潤的多少由企業的盈利能力所決定,由此可看出盈利能力指標可以考察一個企業一定時期內獲利的狀況、預測未來收益的情況,這也是企業提高營銷能力、降低成本消耗能力、規避經營風險能力的綜合體現,投資者也會通過這個標準檢驗一個企業的管理水平,依托這些數據分析判斷企業未來的發展能力,決定是否要對該企業進行投資。在實際工作中,評價分析企業盈利能力時,常見的凈資產收益率、成本費用利潤率、總資產報酬率等盈利能力分析指標,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滿足要求,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發現依然存在著一些不足。本文將根據企業盈利能力評價指標時經常出現問題出發,針對盈利能力分析常見的認識上的誤區和盈利能力分析過程中的局限性,與大家共同探討改進、完善盈利能力評價指標的思路和方法,供同行參考。
一、常見盈利能力評價指標的改進
1.凈資產收益率。凈資產收益率是凈利潤和凈資產的比值,用這個比值來評價一個企業的獲利能力。有兩種計算公式比較常見:一種是當年凈利潤同年末凈資產的比率,另一種是當年凈利潤同年初和年末凈資產的平均值的比率,由于計算公式中的分子是當年的凈利潤,所以,用當年的凈利潤同年初和年末凈資產的平均值的比值來考察一個企業的盈利能力,也就是說用后一種計算公式計算的數值更為合理。
企業在進行利潤分配時一般有兩種支付形式,即支付現金股利或者支付股票股利。支付現金股利年末凈資產時,現金和凈資產同時減少,從而影響凈資產收益率;而支付股票股利只是由未分配利潤轉到股本,只是在所有者權益內部發生增減變化,不涉及凈資產變化,所以對年末凈資產不會構成影響,凈資產收益率也就不會受到影響。使用凈資產收益率評價企業當年收益狀況的指標,應當是一個確定的數值,而不應該是因為利潤分配形式不相同,而計算出不同的數值。所以,為解決這個問題,認為公式中的年末凈資產應替換成利潤分配之前的年末凈資產,只有這樣才更加合理,替換后的公式為:
凈資產收益率=
2.總資產報酬率。總資產報酬率的是指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獲得報酬總額與平均資產總額的比率,表示企業包括負債和所有者權益在內的全部資產總體的獲利能力,用以評價企業運用全部資產的獲利能力,其計算公式為:
總資產報酬率=
企業的總資產包含負債和所有者權益,事實上,負債對于本企業(債務人)而言是負債,對于債權人來說是資產,債權人要獲取債務人利息,這筆利息收入對于即債務人來說就是利息支出,債務人將這筆利息支出已經核減在利潤總額之前;股東的投資構成企業總資產中的凈資產(即所有者權益),企業給股東的分紅,是從企業的凈利潤中分配的,是繳納企業所得稅之后的利潤,而不是稅前的利潤總額,這兩者之間存在著口徑不一致的現象。因此,把總資產報酬率計算公式中的利潤總額替換成凈利潤更加合理,替換后的公式為:
總資產報酬率=
3.成本費用利潤率。成本費用利潤率是企業一定時期的利潤總額同企業成本費用總額的比率,公式為:
成本費用利潤率=利潤總額÷成本費用。
大家知道,利潤總額不僅包含營業利潤,還包含補貼收入、營業外收支凈額等,補貼收入、營業外收支凈額與成本費用沒有直接關系,也就是說和和企業生產經營收支不匹配,補貼收入和營業外收支發生額并不是固定不變的。所以,把成本費用利潤率計算公式中的利潤總額替換為營業利潤更為合理,替換后的公式為:
成本費用利潤率=營業利潤÷成本費用
二、常見盈利能力評價指標的完善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企業現金流所發揮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回避現金流談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是不現實的,也就是說企業的盈利能力由現金流是否充足而決定。這是因為企業的現金流如果不充足,就會制約現金的周轉,就會嚴重影響到企業的生產經營,就會威脅到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所以說,沒有充足的現金流,就無法保證企業的盈利,無法抵御經營風險,盈利能力也得不到保障。
常見的盈利能力評價指標,是按權責發生制原則、利用企業會計報表的數據進行計算并給出評價結論的,如凈資產收益率、總資產報酬率和成本費用利潤率等指標,這些指標并不一定能完全反映企業真實的現金流入狀況。盡人皆知,企業生產經營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盈利,這里說的“利”,是指實實在在得到的現金,如果撇開現金,只是單純分析凈資產收益率、總資產報酬率和成本費用利潤率三個數值是沒有現實意義的,也只是概念上的盈利,這種盈利能力只反映了表象,不能反映企業事實上的盈利能力,這種評價存在著缺陷和不足。endprint
事實上,在實際工作中,根據現行規定已經確認的盈利,現金流入滯后的現象非常普遍、非常嚴重,企業大量的應收賬款長期掛賬不能按時回收,長此以往,企業將面臨經營風險。所以,既然我們已經認識到現金流的重要性,那么在對企業盈利能力進行評價和分析時,有必要增加評價包含現金流入的盈利能力指標進行評價,這樣才更具有現實意義。以下計算指標供同行參考。
1.經營凈現金流對營業總收入的比率。是指每一元營業總收入中所包含的經營活動現金凈流入,反映企業生產經營的收現能力。公式為:
經營現金流動與營業總收入的比率=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凈額÷營業總收入
該計算公式所得數值越大,表明企業貨款回收率越高,回收貨款的速度越快,應收賬款形成壞賬損失的風險越小。
2.經營活動凈現金流與營業利潤比率。表示每一元營業利潤中所包含的經營活動現金凈流入,反映企業生產經營實現的營業利潤中的凈現金流狀況,公式為:
經營活動凈現金流動與營業利潤比率=經營活動凈現金流÷營業利潤
該計算公式所得數值越大,表明企業生產經營實現的營業利潤中所含流入現金越多,只有真正收到的現金的營業利潤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利潤。
3.投資活動凈現金流與投資收益比率。表示每一元投資收益中所包含的投資活動現金凈流入,反映企業投資活動過程實現的現金凈流入。公式為:
投資活動凈現金流與投資收益比率=投資活動凈現金流÷投資收益
該計算公式所得數值越大,表明企業投資收益中所含現金流越多,企業投資收益變現能力越強。
4.凈現金流與凈利潤比率。表示每一元凈利潤中所包含的經營活動現金凈流入,反映企業凈利潤中現金流狀況。公式為:
凈現金流與凈利潤比率=現金凈流÷凈利潤
該計算公式所得數值越大,表明企業凈利潤中所含的現金越多,企業自由支配的貨幣資金數量越大,企業的償債能力和付現能力越強。
5.資產的經營現金流回報率。表示每一元資產中所含的經營活動現金凈流入,反映企業資產中的現金水平。公式為:
資產的經營現金流回報率=經營流動產生的現金流凈值÷資產總額
該計算公式所得數值越大,表明企業資產中的現金凈流入越多,資產的利用效率越高,企業資產的綜合管理水平也越高。
參考文獻:
[1] Richard M. S. Wilson.盈利能力管理.1998
[2] 劉淑蓉.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研究.2007
[3] 董明志.企業財務分析評價初探.會計研究,2000(5)
[4] 皮毅.現行財務分析指標的改進.黑龍江財會,2003(10)
(作者單位: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山西太原 030012)
[作者簡介:騫小麗,高級會計師,研究方向為企業會計。]
(責編:賈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