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穎
摘 要:機械基礎是機類專業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為后續專業課程起著不可替代的支撐作用。本文結合教學實踐,分析了目前機械基礎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同時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解決的辦法,為今后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理論依據。
關鍵詞:機械基礎;職業教育;興趣;實踐
1 職業院校《機械基礎》課程教學現狀
機械基礎是職業院校機類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它為學生在后續學習設備的正確使用、故障分析、維修保養等專業課程奠定基礎,并為其提供機械工程方面知識和必要的技能支撐,為學生能勝任畢業后的崗位工作提供技術保障,在學生整個學習鏈上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在目前的教學中,我們希望培養學生的工程意識、養成嚴謹的工作作風、具備一定的分析問題、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但實際上,距離我們所想的目標還有很大的距離,教學效果也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1 學生情況分析
目前職業院校的學生水平參差不齊,多數為90后,甚至還有00后,文化水平高中、初中均存在,思維雖然比較活躍,但自律性比較差,學習積極性也嚴重不足,文化基礎知識薄弱,對于一些中學學過的常識性知識,很多學生均已遺忘或是根本就沒有學過,稍微遇到一些有一定難度,需要動腦筋的問題,學生反應出明顯的畏難情緒,且會影響到后續課程的學習。《機械基礎》對我們大多數學生來說,無疑是難度很大的一門課,因為在此之前,學生未接觸過任何相關機械方面知識,對機械缺乏感性認識,這些都給學生學習該課程帶來了較大的難度。
1.2 教學內容分析
經過多年的教學,我們認為《機械基礎》是一門與《機械識圖》完全不同的課程,它們雖同屬于機類專業基礎課,但《機械基礎》學習內容更為廣泛,分布面廣,且課程的系統性較差,各章節之間跨度大。學習內容涵蓋了工程力學、常用零件、常用機構等技術理論知識,理論和實踐性均比較強。該課程涉及的原理、公式、圖標等專業術語較多,這也為學生學習該課程增加了難度,甚至使得有些學生前面的課程聽不懂時直接放棄了后面課程的學習。
1.3 教學方法分析
在該課程的課堂教學中,多數教師仍然采用傳統教學形式,以課堂講授為主。這種模式注重傳授一些有關機械裝置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主要手段仍為PPT或是動畫三維模型,主要依靠教師的仔細講解或是圖片來介紹零件的結構和作用。但這樣的授課往往是教師講的費勁,學生學得費勁,學到后面學生完全喪失了學習積極性,與預期的學習目標相去甚遠。
2 興趣教學在《機械基礎》課堂學習中的重要地位
興趣是學生學習知識的第一動力,但往往學生對課堂知識的興趣并不是與生俱來的,它需要后天的努力及教師有意識的培養。多年的教學實踐表明,一旦你的教學活動及教學環節引發了學生的興趣,那么在課堂上你就能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強大的學習動力,以至于在探索或是互動中就能達成教學目標。
職業院校的《機械基礎》課程一般分為工程力學、常用機構、機械傳動、常用零件、聯結件五個模塊。各模塊下又各自涵蓋若干章節,特別注重機械知識的基礎性和廣度。因此學生在學習該課程中難免感到枯燥乏味,整個課堂面對著一些從未見過、甚至沒聽過的零部件,也根本不清楚教師在課堂上所講解的那些參數有任何的實際意義,整個課堂教學呆板、無趣,更別說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了。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努力培養學生對《機械基礎》這門課程的興趣是我們一直在致力解決的問題。當然其方法很多,但我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讓學生在實踐中進行自我發現、自我探索,以達到最終在愉快的興趣學習中達成教學目標。
3 構建《機械基礎》興趣教學課堂
隨著學院教學改革的進一步深入,課堂教學越來越強調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學生不再以知識的被動接受者出現,而是以知識的探索者出現,在此情況下,實踐教學成了我們最好的選擇。下面,我以鉸鏈四桿機構為例說明如何構建學生喜歡的興趣課堂。
在傳統授課中,學生往往被四桿機構的形式、各種桿長、復雜的演化及不同的運動規律搞得暈頭轉向,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們使用了“機械基礎示教實驗臺”,這是一套可讓學生自行搭建平面多桿機構的實驗裝置。在課堂上,我們將學生每四人分成一組且下發項目指導書,以小組為單位學習項目內容并繪制出機構簡圖,按照簡圖,現在桌面上進行機構的初步試裝,其目的是進行桿件分層。一方面讓學生理解各個桿件在相互平行的平面內運動,另一方面避免了各桿件之間的干涉。在教師檢查完各小組的完成情況后,讓學生自行在機架上開始搭建需要的平面機構,根據項目需求選擇原動件。在完成搭建后,試用手動方式搖動原動件,觀察整個機構各個桿、副的運動,全都順暢無誤之后,可打開電源試機。在整個學生實踐、學習過程中,我們發現對桿、副、曲柄、急回特性等以前覺得理論性較強,學生難以理解的地方在此實踐過程中基本不需要老師反復的講解,有些甚至通過學生自己摸索就能掌握,整個操作過程學生興趣高漲、精力集中還伴隨熱烈的討論,完全達到了我們預期的教學效果。
由此,我們完全能看到實踐與興趣結合對于學習該課程的重要意義了,也只有這樣,才能充分體現“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全面實現在職業教育中的“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為后續專業課程打下堅實的基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