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平
摘 要:隨著新課程的不斷深入,對小學生閱讀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僅規定了小學生閱讀的數量,還對小學生閱讀的方法做出了指導。在這樣的背景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也發生了相應的變革。結合新課程理念,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方法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新課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閱讀是小學語文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閱讀可以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科的興趣,幫助學生積累生字詞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在新課程理念的不斷推進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也發生了相應的改革。因此本文將對閱讀教學開展的必要性以及如何開展閱讀教學進行探究。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必要性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生由于年齡比較小,因此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容易產生厭煩和抵觸的情緒。小學語文知識相對比較煩瑣,因此單純讓學生進行機械記憶學習的效果常常不太理想。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通過在小學語文課堂中開展閱讀教學,可以讓學生通過閱讀的方式進行學習,由于閱讀過程比較靈活,閱讀內容比較生動,因此更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更好地進行學習。
2.拓展學生的知識儲備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時間是十分有限的,而小學生需要汲取的語文知識又是十分豐富的,而閱讀不僅能在課堂開展,同時也可以在課下進行,這樣通過閱讀便可以有效地為學生進行“充電”,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進行知識的積累,進而拓展學生的知識儲備。
3.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新課程理念的要求下,小學語文教學不僅要傳授學生知識,同時還要培養學生能力,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有助于學生的長久發展。通過閱讀教學,可以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久而久之,則有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策略
1.運用生本理念,打造自主課堂
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對小學語文課堂中師生的關系進行了重新定位。在閱讀課堂中,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教師只是起到指導的輔助作用。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在環節設計上,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的教學活動,并讓學生在閱讀中進行自主學習、自主探究,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例如,在進行《有的人》這篇課文的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優化教學設計,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進行有效的閱讀學習。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閱讀課文,在熟悉課文后朗誦課文,并抽選學生,讓學生在講臺上進行單獨朗誦。在熟悉課文的主要內容后,教師還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閱讀和討論:“整首詩分為幾部分,每部分的內容是什么?如何理解兩個‘活字和兩個‘死字?”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讓學生在閱讀中進行有效的自主學習。
2.優化作業設計,創造閱讀空間
新課程對小學生的閱讀數量做出了明確的要求,規定第一學段(1~2年級)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5萬字;第二學段(3~4年級)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40萬字;第三學段(5~6年級)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00萬字。顯然,僅僅依靠課堂時間進行閱讀是遠遠不夠的,因此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在課下進行充足的閱讀。教師可以通過優化作業設計,適當減少一些機械記憶、抄寫類的作業,適當增加一些靈活的閱讀作業,為學生創造閱讀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進行有效的閱讀。
例如,在進行《魯濱孫漂流記》《湯姆亞索歷險記》這類節選課文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布置一些閱讀全文的作業,讓學生在課下閱讀課文的全文,并進行讀后感的寫作以便于檢驗閱讀效果。在進行《少年閏土》等名家課文教學時,教師可以為學生選擇一些其他經典的文章,讓學生進行閱讀,這樣有助于學生對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以及課文的內涵有一個更深層次的理解。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利用課堂時間,為學生推薦好書,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由選擇。這樣可以為學生構建充足的空間讓學生進行有效閱讀。
3.舉辦校園活動,注重家校合作
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心理發展不成熟,對于小學生的教育不僅需要學校、教師的努力,同時離不開家長的積極配合。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應注重運用家校合作的方式,通過積極開展校園活動,讓家長起到監督、帶頭的作用,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
例如,學??梢远ㄆ谂e辦詩朗誦、話劇表演等親子活動,讓家長和學生共同登臺表演。這樣的活動需要家長和學生在課下進行大量的閱讀并進行相關的籌備,這就有效地為學生營造了閱讀氛圍,并提高了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同時還可以讓家長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成長動態。
總之,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時也關乎著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因此本文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學生的知識儲備、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三個方面提出了開展閱讀教學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小學語文閱讀的教學策略。希望通過本文可以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與廣大教育工作者進行交流,促進小學語文閱讀課堂的高效發展。
參考文獻:
[1]趙培香.關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的研究及啟示[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5(1).
[2]周麗紅.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策略[J].才智,2013(3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