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福英
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新的教學模式也是如雨后春筍層出不窮。其中,合作學習是現在被廣泛推崇的一種教學方法。“合作學習”在實現教學目標以及學生應新課改要求全面發展的終極目標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教師們都想通過這樣一種教學模式提升教學效率,活躍課堂氛圍,提升學生學習的熱情,改善學生合作、探索、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小學數學;合作教學;有效策略
合作學習作為國家重點研究的課題,很多的教育專家和教師都投入大量的精力進行探索,希望可以找到一種更好的策略讓合作學習更好地進駐課堂。很多小學教師在數學課堂上也運用合作學習,在學生邏輯思維形成的起步階段夯實基礎。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學數學課堂合作教學存在的問題,針對問題提出了相應的教學建議,從而實現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課堂上大放異彩。
一、小學數學合作教學存在的問題
1.教學目標不夠明確,人員分工不到位
新課改一再對學科教學目標和教學規劃提出要求,雖然不同的院校教師也在努力灌輸新課改對于學科新的認知,其中對于合作教學也得到了教師們的普遍認可,并在教學中加以實施,但是小學數學的合作教學仍舊效果欠佳。教師角色定位模糊,教學目標不應該只有教師自己知道,也應該讓學生明確。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但是展開合作教學仍舊有部分學生感受不到自己的主體位置,教學的重點、難點與合作學習之間的互動欠缺,合作人員之間不知如何下手。
2.學生參與度不均衡,積極性較低
小組合作學習是為了增強學生探索學習的能力,同時讓學生之間有更多的機會交流互動,但是,真正到實施的時候好學生在小組學習中機會更多,更愿意表現自己,而學習水平較弱的同學更愿意讓自己成為聽眾,很多時候還沒有開始獨立思考,就已經在討論中從別的學生那里得到答案,反而不利于思想體系的形成,學習興趣得不到提高,學習的積極性也就無從談起。
二、小學數學課堂合作教學的具體策略
1.循序漸進,引導學生學會合作
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的心智發展很不成熟,獨立性較弱,很多情況下需要教師的引導。而且,很多小學生并不理解合作的重要性,分享的意識仍舊欠缺。所以,對于小學數學課堂合作,教師也要層層遞進掌握,可以先讓學生兩人合作,比如同桌之間或是前后之間相互溝通交流,兩個人相互交換信息,共同完成學習任務,一個人提問,另一個人解答等,在兩人合作的基礎上逐漸向四人或是六人合作過渡。
2.激發學生合作的需求
合作教學不僅僅是為了解決課堂教學問題而設置的,也是讓學生在合作過程中體會到合作帶來的效果,從內而外地產生想要與別人合作交流的意識。只有當學生在合作中從被動變成主動,教學效果才有提升的可能。而且,現在的小學數學教學內容的設置為了符合學生的發展規律,與生活息息相關,學生想要完成教學任務是需要與他人合作完成的。比如學習物體的周長,測量學校操場的長度,一個人無法完成,教師就可以鼓勵學生合作作業,明確完成任務需要的人數,明確每個人的分工,有人做記號,有人當標桿,有人進行測量,有人進行計算等,讓每個參與的學生體會合作的必要性和樂趣。
3.游戲教學,提升學生合作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無法完全集中,這也是課堂沉悶的氛圍造就的。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適當進行一些游戲活動,既能滿足學生活潑好動的心理,也能增強數學課堂的趣味性,讓學生更易于獲取知識。比如,在教學乘法口訣表的時候,老師可以以小組為單位讓同學們集思廣益,找出更快的記憶方法,每個小組最終討論的結果派代表發言,讓學生在討論中發展思維展開想象,提升思維能力。
4.建立平等師生關系
師生之間是平等的,教師不應該以一種主導和決定的方式占據學習的主導,而更多的是一種引導。比如,教師在教授《認識面積的含義》這一課時,就可以讓學生充分調動自己的感官,以小組為單位探索黑板、桌子、凳子、書本、文具盒等實物的大小,并解釋每組得出面積大小結論的分析過程。而且互動合作,不僅僅是學生之間的,也應該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當教師和學生之間有了更多的交流互動,學生也更愿意向教師打開心扉,教師也更容易明白學生的想法,從而更有效地開展合作交流學習。
總之,無論是哪一種教學方法應用于小學數學課堂都不可能完美無缺,我們正是在實施的過程中發現它的不足并不斷完善。合作學習也需要有一個探索的過程,一但應用到數學課堂經歷實踐檢驗總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所以,小學數學課堂真正實現合作學習的融合需要教師和學生的不斷探索。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挖掘自身的閃光點,求同存異。教師在展開合作教學的時候,能夠有效引導學生有的放矢,使得課堂有條不紊走向良性循環的發展道路。
參考文獻:
譚林.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運用策略分析[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15(1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