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
摘 要:小學語文教學在培養學生的語文口語表達能力、提升學生的語文寫作能力等方面發揮著巨大的作用。新時期的小學語文新課改對小學語文低年級的教學提出了創新性的要求,要求低年級的語文教師關注學生的寫話能力,從生活中的基本觀察開始,不斷提升學生的寫話水平,為學生以后的學習鋪平道路。
關鍵詞:語文教學;低年級;寫話能力;培養
小學語文寫話能力,由于在小學低年級階段,學生剛從幼兒園升學上來,對事物的理解還不夠透徹,語言表達還不能做到很規范,只能根據生活和學習中所觀察到的東西進行簡單創編,新時期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這樣描寫道: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育階段,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貫徹新課改的重要理念,改善傳統的單一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在語文寫話教學中,認真對學習和生活中的事物進行觀察,并根據這些觀察,按照自己的思路把自己的想法寫出來,倡導學生不拘泥于寫作形式和寫作內容,我將分析三個農村小學低年級的語文寫話教學,希望為小學生的語文寫話練習提供便利。
一、在大自然的觀察中進行寫話練習
在小學語文低年級的課堂教學中,由于學生的想象能力比較豐富,好動性也比較強,所以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寫話教學的過程中,針對特定的課題引導學生進行相應的自然觀察和體驗,從而使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把這些觀察記錄下來,逐漸提升學生的寫話水平。
比如,在進行小學語文一年級(西師版)《鳥孩子》的寫話教學過程中,因為本課的寫話教學目標是使學生在理解課文大意的基礎上,走到大自然中去觀察各種鳥類居住的地方,感受樹和鳥類之間的關系,分析大自然中的和諧因素,寫出自己所看到的和諧自然,提升學生的語文寫話能力。在進行本課教學實踐時,教師先利用多媒體課件給學生展示出“鳥和樹和諧相處”的圖片,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之后帶領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全文,分析作者筆下所描寫的“鳥和樹公公、樹婆婆的和諧關系”,指導學生進行反復品味和思考,抓住描寫中的關鍵詞“最美麗、最活潑、最愛”等,體會作者的描寫藝術手法,感悟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在這篇文章學習的基礎上,教師把學生帶到學校附近的樹林中,使學生在林子中認真觀察,看看實際自然中鳥和樹的關系,并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完成一篇語文寫話,提升自己的表達能力。
二、在課堂工藝制作中進行寫話練習
在小學低年級語文寫話教學中,教師要針對低年級學生的個性發展特點,指導學生在語文寫話過程中進行相應課題的語文手工藝術制作,從而在這種特定的寫話情境中激發學生的寫作想象能力和創新能力,促進語文教師的有效教學和學生的高效寫話。
例如,在進行小學語文一年級(西師版)《憫農》的寫話教學過程中,由于本課的寫話教學目的是使學生通過學習,了解糧食的來之不易,做一個勤儉的人,并在學習的基礎上指導學生進行一項專題手工制作,使學生在制作的過程中根據自己的思考和想象,針對主題創作一篇“自己在生活中珍惜勞動成果”的小作文,帶領學生在本課學習的基礎上進行“農民伯伯辛苦勞作的手工制作和藝術繪畫”的創作,用心體驗農民生產糧食的辛苦,并把自己在制作過程中的體驗和實際生活中的觀察用語言描述在作文本上,從而提升學生的作文表達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在小組合作學習中進行寫話練習
小組合作學習的寫話模式是小學語文寫作新課程改革中倡導的一個重要的教學模式,根據學生的語文能力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指導學生在小組內部根據所選定的課題進行相關話題的討論,使學生各自發表自己的看法,并根據討論的內容進行寫話練習,提升學生的語文寫話水平。
例如,在進行小學語文二年級(西師版)《美麗的祖國》寫話教學中,因為本課的寫話教學目標是使學生通過有感情地朗讀全文,在小組內部討論自己所去過的地方,進行分享和交流,并把交流的結果創作成一篇短小的作文,提升學生的寫話能力。在進行本課教學時,教師按照學生的學習能力把學生分成三個小組,并給每個小組的學生提出一些問題,如同學們,你們所了解的有關我國的名勝古跡有哪些呢?他們最主要的特點是什么呢?你們去過哪些地方呢?這些地方和在電視上所看到的有什么不一樣呢?教師指導每個小組的學生根據不同的問題進行討論和交流,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并聆聽其他同學的想法,形成一個新的觀念。教學完成之后指導學生根據課本的學習和課堂的討論把自己“印象最深”的風景或者名勝古跡描述出來,完成本課的寫話目標。
在小學語文寫話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使學生在實際觀察中、工藝制作中和合作交流中進行深刻體會,從而提升學生的寫話能力。
參考文獻:
[1]陳莉.談如何有效進行小學低年級語文寫話教學[J].才智,2016(15).
[2]徐娟.低年級小學語文寫話興趣的激發[J].課外語文,2015(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