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培蕾
摘要:創新的時代需要創新型人才,創新型人才的培養靠創新教育,創新教育的實施需要創新型教師。因此,對創新型教師的呼喚便迫在眉睫。創新型教師在認知方面具備創造性思維和發散性思維的特點,在認知風格上以場獨立性為主,在人格特征上具有獨立、好奇、頑強、創新、勤奮的特點。
關鍵詞:創新;教師;認知;人格
中圖分類號:G64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10-0001-01
創新的時代需要創新型人才,創新型人才的培養靠創新教育,創新教育的實施需要創新型教師,只有高素質、掌握豐富知識的教師,才能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如何研究、解決問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只有了解當今高新技術發展最新成果的教師,才能站在高科技革命的高度,鼓勵學生勇敢探索;只有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教師,才能對學生實施啟發式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1.認知特征
認知特征是指一個人處理信息的習慣,反映一個人知覺、思考、解決問題和記憶的典型模式。認知特征具有一致性和持久性的特點,不同的教師有不同的認知方式。一般來說創新型教師的認知方式呈現如下特點:
(1)認知方式以創造性思維和發散性思維為主。創新型教師更傾向于創造性思維,他們的創新意識較強,敢于打破常規和歷史傳統,一般不喜歡照搬別人的教育經驗和方法,善于根據教材和學生特點,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從而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他們在教育教學中總是不斷地探索實踐,反思總結,經常有自己的創新。創新型教師往往是以發散性思維為核心,以收斂式思維為支持,進行兩者有機結合,他們更喜歡尋求問題的多種可能性,備課時注意選擇"發散點",對教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考慮得比較充分,對學生探索一題多解的努力和出乎意料的問題,多持肯定和鼓勵態度,而且能有意識地加以引導。他們還經常設計一些開放性的、沒有單一答案的問題,以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2)認知風格以場獨立性為主。在認知風格研究中,最著名的是威特金( H. Wi tkin)關于場依存性與場獨立性的研究。威特金認為,場依存性與場獨立性是兩種普遍存在的認知方式,傾向于場依存性認識客觀事物的人,對客觀事物的判斷常以外部線索為依據,認知活動易受周圍背景的影響,尤其受權威人物,傳統習慣的影響,往往不能獨立地對事物做出判斷,人云亦云。具有場獨立性的人,常以自己內部的線索為依據,認識活動不易受外來因素的影響和干擾,從而獨立地對事物做出判斷。創新型教師的認識方式更傾向于場獨立性。他們不喜歡"唯書""唯上",不迷信權威,有自己的獨立見解,但又能認真聽取別人的合理意見。
2.人格特征
一般地說,創新型教師都具有創新性人格,創新性人格具有下列特征:
(1)堅定的獨立性。即按自己的意志獨立自主地行動的傾向,有自信心,不迷信權威,不依附盲從,不隨大流,對教育教學能大膽地提出自己設想,具有追求個性發展的勇氣,但又不會"自我中心"。任何創新活動,離開獨立思考,自主精神,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教師只有具有獨立性人格特征,才能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個性化。
(2)廣泛的好奇心。指一個人對新知識、新事物的濃厚興趣及其強烈的求知欲望.好奇心是個體創新活動的內驅力。沒有好奇心,就會對事物冷漠、遲鈍,就不會有創新活動。面對不斷發展變化的教育工作和教育活動,創新型教師總是不滿足已有的教學方法和模式,而是不斷探索、求新。教師要把學生稚樸的好奇心培養為科學好奇心,教師本身必須具備好奇心。據桑德斯研究,學生對知識的好奇心,是由不斷探索未知世界的教師所培養的。托拉斯說,跟隨致力于創造活動和好奇心強的教師學習,學生的創造性就會高漲,反之則會下降。
(3)頑強的意志力。創新是不斷超越自我、超越前人的艱苦奮斗拼搏,是克服困難、戰勝困難的過程。是一種挑戰性的工作,是開拓創新、攀登科學高峰的事業。創新需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艱辛,還可能遇到挫折,遭到失敗的考驗。
(4)強烈的創新意識。創新型教師都具有強烈的創新意識,他們習慣于以變化的眼光來看問題,視改變現有事物為已任.具有敢為天下先的精神,敢于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他們不愿意墨守陳規,重復別人走過的路,他們喜歡富有新意、有挑戰性的工作,通過完成這些工作來說明自己的創新能力。
(5)勤奮的學習精神。許多創新型教師在求學過程中就養成了刻苦鉆研的習慣,工作之后又發現所掌握的技術和知識在迅速不斷地變化,來自自身的動力和來自外界的危機感的雙重促使下,他們刻苦學習,不斷充電,不滿足于"一桶水",而是源頭活水來充實和豐富自己。希望自己能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站在國際國內教育改革的前沿,了解最新的教育教學動態,以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
總之,創新型教師是具有探索創造精神、刻苦研究、頑強意志力的楷模;是在教學崗位上孜孜以求、不斷革新、奮發進取的帶路人;是引領學生勇攀知識高峰、銳意進取、勤奮鉆研的引路人;是推動整個社會勇往直前、創新開拓的指路人。培養具有高素質的創新型教師是國家騰飛的基礎力量。
參考文獻:
[1] 王偉光.創新與中國社會發展.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3:7-15
[2] 吳貴生.技術創新管理.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11-19
[3] 周延波,郭興全.創新思維與能力.北京:科學出版社,2013:3-22
[4] 趙尚松.近年來"創新教育"研究綜述.巢湖學院學報,2012,6(1):150-154
[5] 向彥.大學生創新能力的缺失與應對.中共四川省委級機關黨校學報,2011,(3):76-7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