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燕 崔銀河
【摘 要】東北地區的紅色報刊是中國革命史上紅色報刊中的重要一翼,盡管只是些印刷粗糙的油墨小報,但是對中國共產黨的激情贊頌、對抗日戰爭士氣的鼓舞以及對世界反法西斯戰事的及時報道,使得這些紅色小報成為激勵東北地區革命者、進步青年以及抗日將士革命激情和抗戰勇氣的精神食糧。在21世紀的今天,有必要對這些早已塵封的東北地區紅色報刊予以關注。
【關鍵詞】東北地區 紅色報刊 傳播
東北為我黨歷史上較早開展革命斗爭的一個地區,東北地區的紅色報刊也就成為整個中國革命史上紅色報刊中的重要一翼,盡管是些印刷粗糙的油墨小報,但是因文章中對革命的激情贊頌、抗日戰爭士氣的鼓舞以及世界各地反法西斯戰事的及時報道,使得這些紅色小報成為激勵東北地區革命者、進步青年以及抗日將士革命激情和抗戰勇氣的精神食糧。本文以對當時東北各地(主要是抗日根據地)發行的紅色報刊的深入研讀,以期能對中國紅色報刊的研究做一點實事。
東北地區最早的紅色報刊應是《東北早報》。該報于1925年8月15日在哈爾濱創刊,每日4開4版,由共產黨員李件軍主辦,張晉主筆。《東北早報》以宣傳中國共產黨的方針為主要內容,出版不久即停辦。
中共滿洲省委成立于1927年10月,同年12月1日,中共滿洲省委創辦了《滿洲通訊》油印報,主編是滿洲省委第一書記陳為人。這是一份不定期油印小報,但時間不長就停辦。后來,中共滿洲省委新機關報《滿洲紅旗》于1930年9月15日在沈陽創刊,主編是新任滿洲省委書記陳潭秋和宣傳部長趙毅敏,創刊號寫道:“當中國革命逼近高潮的目前,國民黨軍閥豪紳資產階級的統治急劇的崩潰,工農斗爭在突飛的發展,紅軍在猛烈的擴大,一省或數省的勝利快要實現的時候,《滿洲紅旗》誕生了。”從這段創刊詞可看出,《滿洲紅旗》誕生于紅色革命急速發展、革命形勢一派大好之際,革命形勢發展得如此迅猛,當然需要一個平臺為其鼓勁助威、搖旗吶喊;《滿洲紅旗》正是順應這一形勢而生。
“九一八事變”后,中共滿洲省委積極領導各地義勇軍開展了可歌可泣的抗日戰爭,重創了日本侵略者的狂妄士氣,激勵起東北各地百姓的抗戰勇氣。為了更好地宣傳黨的抗日主張、報道義勇軍抗日的事跡,東北各抗日根據地在異常艱苦的環境下克服種種困難辦起了多份抗日報刊,從1932年南滿游擊隊創辦《紅軍消息》起,到1940年,各根據地先后創辦了24種報刊,主要有《滿洲紅旗》《紅軍消息》《南滿抗日聯合報》《中國報》《東邊道反日報》《中華畫報》《東滿民主報》《兩條戰線》《人民革命報》《北滿救國報》《反日報》《救國報》《東北紅星壁報》等。在大連地區,中共地下黨組織創辦了《大連人民》《大連工人》《曙光》《店員之聲》四種紅色報刊,其中有的報刊一直堅持到抗日戰爭勝利。本文對影響力較大的幾份紅色報刊做一介紹。
《東北紅旗》于1932年9月18日在哈爾濱創刊,是由原《滿洲紅旗》更名為《東北紅旗》,同時亦是中共滿洲省委機關報。創刊號刊登的全是紀念“九一八”的文章,《東北紅旗》于1932年9月18日即“九一八”事變一周年之際創刊于哈爾濱,這一日子挑選得極具意義;該報作為中共滿洲省委機關報,及時地宣傳世界反法西斯戰線綱領,宣傳中國共產黨的抗日主張,在東北地區產生了一定影響。為了紀念“九一八”,鼓舞起東北各地人民群眾的抗日激情,創刊號特定為“九一八特刊”,第一期即創刊號刊登的也全部是紀念“九一八”的文章。
《北滿紅旗》1930年9月21日在哈爾濱創刊,8開4版,油印,由中共北滿特委主辦。第一期出版后即遭到當局查封。《火車頭》1930年11月14日創刊,由中東鐵路總工會籌備處主辦。這是一份不定期發行的報紙,所刊登文章內容大多都是宣傳工人運動、啟蒙東北各地工人的思想覺悟。《哈爾濱新報》于1931年8月15日創刊,對開4版,中共北滿特委領導出版的唯一一家公開發行的報紙,該報積極宣傳、動員人民群眾起來反對日本侵略者。
《人民革命報》1935年4月在哈東珠河(今尚志縣)抗日根據地創刊,所發文章內容幾乎全是動員東北人民勇敢行動起來和日本侵略者進行決一死戰。《東邊道反日畫報》(油印)創辦于1934年2月5日金川抗日根據地,是中共南滿特委機關報。報紙采用人物漫畫的方式宣傳抗日,抨擊日本侵略者所犯下的罪行。
《救國報》于1937年6月1日在依蘭縣抗聯第五軍營地創刊,4開4版,蠟紙油印,不定期印發。1937年8月25日,東北抗日聯軍總部編輯發行了油印小報《南滿抗日聯合報》,其號外刊登的文章有《統帥二十萬紅軍之毛澤東》《日本海軍在上海大敗》《日空軍殆幾全殲》等。
1937年8月30日的《南滿抗日聯合報》號外刊登的文章有《所謂日軍精銳部隊在平頂山被我軍全殲》《活捉日軍一百名》等。《中國報》1938年12月創刊,8開單面印刷,周刊,由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政治部和中共南滿省委秘書處合辦,是一份不定期發行的小報,同樣以宣傳抗日為主要內容。
大連地區紅色報紙
大連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信息傳播相對快捷,進步人士來往及停留較多,當地黨組織經常利用各種機會對本地青年傳播馬克思主義思想。早在1924年4月28日,大連中華印刷職工聯合會成立,其會刊《曙光》就用主要篇幅宣傳介紹關內工人運動情況。1926年1月,中共大連支部正式成立,1926年4月,大連店員協會成立,它是大連地下黨的外圍組織,該店員協會出刊《店員之聲》半月刊,刊登全國各地新聞、店協動態、文藝創作、問題解答等。通過這些欄目,向店員和社會上受壓迫百姓介紹進步思想。
1923年2月,著名報人、進步人士、《泰東日報》編輯長傅立魚和大連第一個公開的愛國進步文化團體——大連中華青年會一起創辦了東北地區第一個傳播新文化、新思想的進步月刊——《新文化》,后改名為《青年翼》。孫中山親自為其創刊題寫了“宣傳文化”的題詞。該刊以“發揮中國固有文化之精神,吸收西洋文化之精髓”為宗旨,拉開了大連地區傳播新文化序幕。李大釗、惲代英等黨的早期領導人都曾經在這份刊物上發表過宣傳新思想、宣傳馬克思主義的文章,為當時大連地區廣大愛國進步青年發揮出了思想啟蒙與文化引導的作用。當時,在泰東日報社亦潛伏著不少新生革命力量,《青年翼》的創辦為這些革命力量的成長提供了施展的平臺。如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關向應1922年在大連公學商科學校畢業后,曾進入泰東日報社當印刷工;另一位曾因撰文抨擊日本侵略被當局驅逐出境的評論家、清末秀才畢宗武之子畢庶元,曾擔任《泰東日報》主筆;1929年夏,安徽奉臺縣的吳曉天以《泰東日報》編輯身份為掩護,擔任共青團大連特支委員,中共大連特支宣傳委員。這些黨的早期領導人都曾積極地支持與參與過這份進步期刊的工作。
此外,大連地下黨還辦過《大連人民》《大連工人》等宣傳抗日的油印小報。這幾份紅色報紙當時雖然不能公開發行,只是派人四處散發;但是卻大大鼓舞了大連人民的抗日情緒。同時亦引發了日本統治者的極大恐懼,當時大連的日文報紙就此事曾經報道:“有人在大連市內和滿鐵沿線發現有油印小報《大連人民》,警方正在偵察中。”僅此報道就足以看出這些紅色小報的宣傳力量之大。
東北地區是日本侵略者侵占我國最早地區,由于其占領時間長,建立起的偽政權較為牢固,對于東北人民的鎮壓也更為殘暴。因而,在這一地區創辦紅色報刊所遇到的危險與困難也就更大;但是,東北人民和全中國人民一樣,從來就不缺反抗的勇氣和斗爭精神,他們在極為艱苦的環境中,在異常艱難的條件下,在與日本法西斯殊死戰斗的間隙,創辦了一批紅色報刊。紅色報刊的創辦,對于鼓舞東北人民的抗日戰爭信念,提升抗日軍民的抗戰勇氣,宣傳社會主義革命,均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日偽統治下東北地區艱難生存的紅色報刊雖然印制粗糙、內容淺白,但是其所起到的傳播作用卻不可小視。
(作者單位:內蒙古民族大學傳媒學院 ,大連理工大學)
【參考文獻】
[1]張挺編著《東北老報紙圖錄》中國文史出版社2003年10月出版,193頁
[2]張挺編著《東北老報紙圖錄》中國文史出版社2003年10月出版,195頁
[3]張挺編著《東北老報紙圖錄》中國文史出版社2003年10月出版,267頁
[4]張挺編著《東北老報紙圖錄》中國文史出版社2003年10月出版,269頁
[5]張挺編著《東北老報紙圖錄》中國文史出版社2003年10月出版,296頁
[6]張挺編著《東北老報紙圖錄》中國文史出版社2003年10月出版,313頁
[7]顧明義等主編《大連近百年史》遼寧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1327頁
[8]張挺主編《大連百年報紙》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03年12月出版,24頁。
[9]張挺主編《大連百年報紙》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03年12月出版,58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