帥小兵
摘 要:本文針對學分制下高校考試管理過程中的問題,將精細化管理的理念運用到考試管理過程中的考前安排、考試實施、考試質量評價等環節,以保證考試的順利實施和教學質量的提高。
關鍵詞:考試管理 精細化管理 學分制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09-0-01
學分制是一種以學分進行教學組織和管理的運行機制,它按專業培養目標的要求,規定教學計劃中各門課程的學分和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必須獲得的總學分,是目前我國高校普遍實施的一種現代教學管理制度。學分制以學生選課為基礎和前提,與學年制相比屬于一種彈性學制,學生的學習不再受學習年限和學習課程的限制,踐行了以人為本、學生為主的現代教育理念,有助于達到預期人才培養的目標和規格。
由于學分制模式下指導性教學計劃代替了指令性教學計劃,彈性學制代替了剛性學制,學生自由選課代替了學校統一排課,選課班級代替了傳統的行政班級,因此相比傳統的學年制教學管理體制也發生了許多變化。以期末考試安排為例,學分制是以選課為核心,不同年級不同專業的學生可以選同樣課程,同樣課程可以由許多不同的教師開設,考試安排的規模和復雜性都大大增加,如果稍有不慎,就會引起課程考試地點沖突、主考教師或學生的考試時間沖突、監考教師無法落實等問題,為教學管理工作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在考試成績評定方面也存在同一門課程不同教師在批卷過程中容易出現主觀性隨意性的行為,造成評分標準不一致,影響教學質量。因此需要將精細化管理的理念運用到考試管理過程中,對考前安排、考試實施、考試質量評價三個環節進行統籌安排,以保證考試的順利落實和教學質量的提高。
精細化管理就是要把“小事做細,細事做精”,把管理責任具體化、明確化。教學管理人員要有精益求精的態度, 工作目標要明確,重點要突出,要求要具體,流程要優化;要將管理規則和要求系統化和細化,做到工作細而精,管理細而實,流程細而暢,以“精、準、細、嚴”為基本原則:“精”是做精、求精;“準”是準確、準時;“細”是把管理做細、工作做細;“嚴”是對管理過程的嚴格執行。具體結合考試管理過程,精細化管理主要應用在以下方面:
一、考前安排的精細化管理
考前安排是根據教學計劃對課程的考試時間、地點進行統籌安排。在安排前要精確、細致地收集、分析、處理各種與考試有關的信息,如考試課程名稱、選課學生名單、授課教師情況、可以安排考場的教室容量、重修學生名單等,將這些信息導入相應的教學管理系統考試管理模塊,為以后的考場安排工作打下良好基礎。
在學年制下,每學期的課程固定且基本是按專業班級上課,因此考試安排較為簡單,只需要把同一專業班級的不同課程排在不同時間考試就可以了,不用考慮學生的考試時間沖突等問題。而在學分制下,每門課程可能被不同專業學生選學,安排考試時要注意避免出現一個學生同時參加多門考試的情況出現。因此安排時按照如下流程優化:
1.協調大學英語、高等數學、公共政治等全校性必修課程公共課考試的時間安排;
2.協調專業課考試的時間安排;
3.根據選課記錄,檢查主考教師或學生潛在的考試時間沖突;
4.調整考試時間;
5.安排考試地點,如教室資源不足,還需重修協調考試時間。
以上流程的每一步,都要遵循精細化管理的原則,以清晰的工作思路,嚴肅認真的工作態度和熟練的信息處理能力來進行。在編排好考場安排后,一定要反復核對,并在網站和學生個人系統中公布,讓教師和學生確認考試課程是否有遺漏,考試時間是否有沖突等情況,以確保萬無一失。
考前安排流程精細化管理要結合信息化技術,開發教學管理系統中的考試管理模塊,促進工作效率的提高,避免可能出現的差錯。
二、考試實施過程中的精細化管理
考試實施過程包括考試組織、監考管理、考風考紀建設等方面。在學年制下,可以根據課程學生所在院由學院安排監考,但在學分制選課下,同一考場可能會有不同學院、專業的學生參加考試,容易出現監考無法落實、學生考試時找不到所在考場等情況。因此要用精細化管理的方法,明確各學院責任,優化考試過程。如為避免學生考試時找不到教室,可以提前將工作做細,在網上以及考試現場公示每個考場的學生名單,使學生對所在考場心中有數。對監考安排過程進行優化,由學校管理部門進行統一協調。首先要求學院抽調認真負責,熟悉業務的干部和教師,建立監考人員數據庫,根據考試統一安排監考時間地點。在考前將監考時間地點以短信、個人信息系統、書面通知等形式落實到人,避免考場無監考的情況發生。
考風考紀建設方面要做到精細化管理中的嚴要求。對監考人員要進行考前培訓,明確考試紀律、考場規則、監考任務,落實責任,使監考人員在思想上提高認識,在紀律上提高警惕,在業務上提高水平。對學生要進行考前教育,要求在考試中要端正態度,自覺遵守考場紀律。
三、考試質量評價的精細化管理
評分和考試質量評價是考試過程的重要環節之一。由于學分制自由選課的特點,同一門課程不同教師在批卷過程中容易出現主觀性隨意性的行為,造成評分標準不一致,所以要用精細化管理的原則,優化評分和考試質量評價流程。首先要提倡教考分離的原則,對全校性必修課程公共課和有條件的專業課建立題庫,從題庫中抽題考試,評卷實行集中集體評卷,應用科學的手段進行評分,才能有效地反映考試的效度和信度。另外還要構建一套完善的考試質量評價體系,從考試方法、試卷質量、考試效果和閱卷質量等方面對考試質量進行評價。
總之,實現學分制下考試管理過程的精細化,要以認真負責的態度將工作做精做細,合理優化考試過程,保障考試效果和質量,促進高校教學考試工作向規范化、系統化和科學化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鈕錫珍. 精細化:高校教學管理的理想追求[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11(6):119-112
[2]楊顯貴,張昌民. 精細化管理與大學管理精細化[J].上海管理科學,2008.2:82-85
[3]陳夢稀,鐘毅平. 學分制教學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分析[J].中國高教研究,2003.8:85-86
[4]金祖慶,趙雷洪. 學分制模式下高校考試制度改革研究[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3(31):83-8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