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佩君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推廣與普及,音樂教育已不僅僅是對樂理知識與技能的培養,而是上升到了情感教育的高度,因此音樂教師應提高對情感教育內涵的認識程度,本文從情感教育在音樂教學中的作用入手,簡要分析了如何應用情感教育來提高音樂教學質量。
關鍵詞:情感教育 音樂教學 應用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09-0-01
前蘇聯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音樂教育并不是音樂家的教育,而是對人的教育[1]”,也就是說,音樂教育應改變教育目標,從對音樂基礎知識的側重,轉變為對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培養,對學生的技能和情感同時進行關注,在音樂教學中滿足學生的情感需求,不僅能提高音樂教學的質量和水平,還能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有所裨益。
一、情感教育在音樂教育中的作用
1.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音樂教師的教學過程,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也是情感的交流,通過情感教育來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不但能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同時也能幫助學生養成音樂愛好,有效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進而提升學生的音樂審美情趣,并營造出輕松開放的音樂學習氛圍,讓學生快樂的徜徉在音樂海洋之中。
2.幫助學生感受音樂情感
眾所周知,優秀的音樂和美術作品都能傳達作者的情感,學生通過分析和理解音樂,感受到音樂作者的情感,并獲得心理滿足與情感上的共鳴,教師組織各種音樂欣賞及實踐活動,幫助學生進行情感體驗,這是情感教育的主要目標[2],學生通過各種情緒和情感的體驗,來豐富自身的精神世界,同時能培養學生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3.調節學生的內心情感
人類情感具有消極和積極的兩面性特點,學生年齡特點決定了其性格沒有成熟,不能正確的處理和調節自己的情感,積極正面的情感能鼓舞學生的斗志,幫助學生快樂的成長,反之,負面消極的情感也會給學生造成一定的問題,學生在面對一些情緒與情感帶來的消極影響,并不能及時進行自我恢復和調節,許多著名的心理學家一致認為,音樂藝術恰恰可以進行情感上的調節,感受平靜、和緩的音樂可以撫平學生內心中的焦慮;感受高亢、激進的音樂能改善學生的消極情緒;感受悠揚、明快的音樂會治愈學生內心的創傷等等,通過音樂能有效的調節學生情感,培養學生積極健康的人格。
4.表達學生的音樂情感
當人的情感積蓄到一定狀態時,就會有表達的欲望,希望自己的情感可以獲得他人的共鳴,語言并不能完全符合情感表達的需要,這時學生會需要一種媒介來傳遞自己的情感[3],而音樂就是這樣的媒介之一,學生通過音樂來傳達自己的情感,從而獲得了認同,這種體驗能為學生創造出一種精神自由的狀態,從而引發情感上的愉悅,是對學生精神層面的一種積極影響,有利于學生獲得更為廣袤的精神世界。
二、情感教育在音樂教學中的應用
1.創設情境促進音樂教育
創設音樂情景能迅速讓學生進入音樂所表達的情感環境之中,對學生的情感體驗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心理學家發現,人類的情感與所處情境有內在聯系,因此教師為學生創設相應的音樂情境,這個情境可以是作家當時所處的情境,也可以是音樂中營造出的情境,學生在音樂情境中感受到音樂中蘊含的情感,進而形成共鳴。
例如,在欣賞小提琴協奏曲《梁祝》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一段傳統愛情故事《梁祝》視頻,讓學生對音樂的含義有所了解,再去播放樂曲,學生很容易就能感受和了解樂曲中表現的內容,《梁祝》前期音樂的輕快與活潑代表著梁、祝二人在鳥語花香之中純真美好的愛情,后來低沉、悲壯表現出主人公生離死別所蘊含的痛苦與不舍,最后二人化蝶遠去時伴隨著空靈、輕盈的音樂,這種情感與音樂交織在一起,最終形成了一種情感的體驗,另外,為了提高學生的想象力,教師在學生欣賞《梁祝·草橋結拜》這一段落時,可以向學生介紹:這段樂曲中,小提琴象征祝英臺,表現出其纖細柔和的性格,大提琴象征梁山伯,象征他深沉莊重的特點,這樣學生在音樂欣賞時,就會不斷想象梁、祝二人在結拜時的場面,進而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
2.激發興趣促進音樂教育
教師通過滿足學生的情感需要來激發學生產生學習興趣,這一過程在音樂教學中非常重要,由于學生對音樂的認識程度不高,因此對生動、形象、充滿趣味的教學內容更加容易接受,而對枯燥、抽象、理性的內容掌握程度偏低,這也是音樂基礎理論知識教學效果不夠理想的主要原因。為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應為學生營造活潑開放的教學氛圍,無論教師的表情、語言、動作,都不能表現的過于嚴肅,在教學中與學生進行平等的交流,采取多種手段進行教學,利用諸如多媒體設備、音響、圖畫、樂器、故事,甚至表演、笑話等等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增強音樂教學的直觀性和形象性,值得注意的是,音樂律動是一種能夠營造課堂氛圍的教學方法,教師播放或演奏一些節奏性強、歡快的曲子,學生進行律動表演,通過這種方式來讓學生投入到音樂活動之中,提高音樂學習興趣,因此教師不必過分追求學生律動動作的完美和整齊,只要學生愉快的參與到其中,就已經達成了音樂律動教學的目的。
3.提高審美促進音樂教育
在新課標中提到,音樂教育要始終堅持“以美育人、以情感人”的教育理念,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以培養學生審美情趣為主要目標,將音樂抽象而朦朧的特點直觀的呈現在學生面前,由于每個學生自身審美基礎、對音樂的理解能力都不盡相同,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感受音樂中的情感,通過情感教育來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例如,在欣賞著名的云南民歌《小橋淌水》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充分感受,歌曲中蘊含作者對大自然的美好向往,通過作者營造的秀美畫卷來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結束語
綜上,情感教育對音樂教學有著不可忽視的積極影響,因此音樂教師應對自身教學方法進行反思與探究,不斷優化教學方法,通過情感教育來提高音樂教學的效率,以期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邢素芳.淺談中職音樂教育中情感教育的實施[J].參花,2014(22):140-140.
[2]蔣麗.情感教育在音樂教育中的應用研究[J].成才之路,2016(36):51.
[3]郝憶.中職音樂教育中情感教育的實施淺析[J].北方音樂,2015,35(15):14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