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琴
摘 要:當前,我國的依法行政往往陷于限權與越權的悖論,在進一步推進依法行政在觀念、制度和實踐創新等問題上,需要進一步完善現有的立法。本文將探究依法治國背景下行政法律制度建設現狀分析,以及遵循的原則,進一步明確依法行政法律制度建設的路徑選擇。
關鍵詞:依法行政 基本原則 路徑選擇
中圖分類號:D92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09-0-01
我國大力提倡依法治國和建設法治國家、法治政府,在以憲法為統帥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之后,進一步推進依法行政、確保法之必行,已成為法治建設的重點和關鍵。當前,我國的依法行政往往陷于限權與越權的悖論。所以,進一步推進依法行政在觀念、制度和實踐創新等問題,觀念上從“管制政府”向“服務型政府”轉變,需要在依法行政制度建設方面進一步完善現有的立法。
一、強制拆遷折射依法行政諸多問題
政府強制拆遷所引發的上訪、暴力乃至自焚事件,近幾年來層出不窮。之所以值得特別關注,就是在于有關的政府部門堅持認為,“房屋拆遷資料齊全、手續完備、程序合法、申請了行政強制拆遷,全程沒有出現違法違規行為”——他們的強制拆遷行為屬于依法行政。而大眾和媒體卻認為并指責拆遷機關的“與民爭利”、“野蠻”和“無人性”。
這樣,依法行政就陷入了以下悖論:一方面“依法行政”是為了限制行政機關的權力,但另一方面,行政機關自己制定“法律”規定如何“行政”;一方面行政的目的是為了有效保護行政相對人權益,另一方面,公民權益在行政機關依法行政的名義下屢屢遭受侵害;一方面行政機關認為依法行政可以抵御執法對象的抗法而保護自己,另一方面,行政機關屢屢因執法發生意外而飽受“委屈”,并承擔責任。
面對如此困境,我們有必要來探究一下什么是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法律制度的原則是什么,以及如何依法行政的制度路徑選擇。
二、依法行政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則
依法行政是指行政機關在行使權力、管理公共事務時必須由憲法法律授權,并且依據憲法的規定正確行使權力。它的主要內涵體現在各級行政機關必須依照法定權限和程序履行職責,既不能超越職權,也不能放棄法定職責。也就是我們說的“三位”,即政府行為管理不錯位,不缺位,不越位。而其遵循的法律原則如下:
1.公平正義
依法行政是一種保障和防范的有機結合,其目的除了行政機關的行政行為進行規范,防止權力的濫用,更重要的是政府通過依法行政能有效的維護行政管理相對人的合法權益。當今,自然公正的觀點逐漸被程序公正的原則取代。
2.民生問題
“國以民為本”,民生問題是我國行政法律制度建設中的重要目標。政府在行政法律制度的建設過程中必須制定出有利于改善民生法律制度,使我國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民生理念在我國政府的行政理念中已經確立。
3.民主憲政
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規范行政權。我國憲法和法律賦予了行政機關及其廣泛的權力。對公民個人而言,從出生后的戶口登記、接受義務教育、婚姻登記、工作等等,都擺脫不了政府的行政管理。而歷史經驗告訴我們,“一切擁有權力的人都容易濫用權力,直到臨界點才肯罷休”。因此,必須加強對行政權的規范和監督。
三、依法行政的制度路徑探索
依法行政首先必須有法可依,因此制度建設是依法行政的基礎?;仡櫼婪ㄐ姓诋敶袊陌l展,主要依賴的是“制度的推進”。從國家立法層面上看,自上個世紀80年代末,我國最高立法機關相繼頒布了《行政訴訟法》、《國家賠償法》、《行政處罰法》、《行政復議法》、《行政許可法》、《行政強制法》等規范政府共同行為的重要法律,基本形成了中國特色的行政法律體系。上述法律法規的制定,為行政人員有效執法提供了法律程序及保護,但仍然不能全面指導近年來層出不窮的行政管理中出現的責任事故,所以有必要從制度上進一步推動我國依法行政法律法規的完善。
第一、完善行政組織法,盡快將行政組織和編制法制化。我國1988年開始編制的“三定方案”和2007年制定實施的《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機構設置和編制管理條例》,雖然在規范機構設置、控制機構規模方面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但“行政機關職能交叉,機構重疊、條款分割等問題并沒有得到有效解決?!痹?“服務行政”新觀念指導下,行政組織法應該朝著一種以服務為中心的方向加以改革。如適時地建立一種“貼近顧客需求分權模式”。也即體現在行政機關內部的三權分立改革中,將行政權做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三個方面的劃分,以便提高行政效率,優化行政機關的服務水平。
第二,完善行政行為法,盡快制定《行政程序法》。沒有程序正義就沒有實體公正,所以制定行政程序法,進一步健全行政程序制度,是未來一段時間內行政法治建設的重要任務之一。在具體的程序設計上,本著服務行政的理念,我們也需要注意:(1)行政程序的縮減。制定《行政程序法》不是要以立法的方式將原本非常簡單的辦法程序復雜化,而是在服務行政的理念下,以方便大眾為第一宗旨,能夠在保證基本的程序正義基礎上,盡量壓縮和刪減一些繁文冗節,提高行政機關的服務效率。(2)建立廣泛的公眾參與機制。實踐中,用于滿足行政機關和相對人之間的交流機制就是公眾參與,廣泛的公眾參與有利于提高行政決策和可接受性和民主程度,有利于提高行政服務的真實性。
第三、修改完善《行政訴訟法》等行政救濟法?,F階段,民眾相信的是信訪,而不是行政訴訟。行政訴訟法在執行中“立案難、審理難、判決難、執行難”問題已經充分暴露,所以修改《行政訴訟法》迫在眉睫。我國傳統行政訴訟的審判模式是封閉的,其講求明辨是非曲直,凸顯權力對抗,司法主導運作,但是,這種極力維護既有憲政結構的審判模式,既無法達到制約行政權的效果,也不利于行政糾紛的解決,因此我們需要打破這種傳統,以“服務行政”為基本理念,確立一種開放型行政審判模式。
總之,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我國現階段及未來長期需堅持的發展目標。只有堅持依法行政和建設法治政府才能使整個政府行為的設立、變更、運作更加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使政府行政工作的整個過程更加井然有序。
參考文獻
[1]張晶.《依法治國背景下行政法律制度建設分析》[J].商.2016第11期
[2]楊海坤,李兵.基層政府推進依法行政的成效與問題分析[J].北方法學.20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