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思明
摘要:進入新時期以來,隨著我國經濟與社會不斷發展,在此背景下事業單位財務因此而面臨著改革的局面。而在這之中,權責發生制在使用單位會計工作中地運用就是改革的重點內容之一。然而受多方面因素所影響,目前不少事業單位會計中權責發生制地運用中普遍存在著一些問題,這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會計地有效開展。有鑒于此,本文在基結合筆者研究及工作實踐基礎上,主要對事業單位會計運用中引入權責發生制出現的問題,并探究在會計核算中有效運用權責發生制的對策。
關鍵詞:權責發生制;事業單位;會計運用;問題;解決對策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現行的事業單位管理模式已經不適應現代管理的發展。傳統的收付實現制的核算成為了制約事業單位現代管理的瓶頸,引入權責發生制成為了事業單位改革的必然。權責發生制引入過程出現的問題,及如何在具體經濟業務的應用,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因此,有效的運用權責發生制,處理與收付實現制兩者的關系能高效地發揮權責發生制在會計運用中的作用,提供真實的會計信息,為政府決策者提供最可靠的依據。
一、權責發生制的概念及其在事業單位會計運用的必要性
(一)權責發生制的概念
權責發生制是會計核算的兩種基本的核算制度之一的重要核算制度,是會計計量、確認、報告的基礎。權責發生制是在應收應付、權責發生的基礎上,進行核算會計期間的收入和支出。具體而言,本期發生的應收應付的資金,不管是否發生已收已付,在責任上屬于會計主體應該承擔的責任,都確認當期的收入和支出,進行收支核算,不作為資產負債核算。本期實際發生的已收已付,不屬于應該本期承擔的收付責任,則不作收入支出核算。因此,運用權責發生應該明確會計主體的收付權責界線。
(二)權責發生制在事業單位運用的必要性
權責發生制與收付實現制是兩種相對應的會計核算基礎制度。我國的事業單位大多實行收付實現制,該制度只核算當期已實現的收支,確認收支,不考慮權責意識,是一手續簡便的核算制度。然而,隨著事業單位內部建設的推進,收付實現制不符合事業單位業務發展的需求,其暴露出不能準確反映收支成果、不能準確核算成本、不利于事業單位績效考評等問題,因此引入權責發生制成為發展趨勢。權責發生制能夠明確會計要素的權責分擔,保證會計信息透明度,能準確反映會計報表各會計要素,準確反映資產、負債、結余,為會計報表使用者提供準確的財務狀況,是適應事業單位核算發展的現實需要。
二、權責發生制在事業單位會計運用中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推行的配套制度
一直以來,我國的事業單位的會計核算基礎采用收付實現制,由于收付實現制操作簡單,手續簡便,因此并未形成全面系統的法規條例。引入的權責發生制對于權責發生的界定、使用的會計科目、會計要素分類等必須有依據的條例和規定,才能保障權責發生制能夠很好的執行和使用。采用權責發生制核算的經濟業務涉及業務科室眾多,應完善相應的配套制度,制約業務部門經濟業務工作,明確收支兩條線的權責范圍,實現各項工作的規范化管理,為實現權責發生制的提供良好的財務環境,因此需要健全完善的配套制度。
(二)財務人員業務水平低下
權責發生制不如收付實現制操作簡便,主要以辨別權責為主要核算依據,這對事業單位的財務人員提出了全新的挑戰。在權責發生制中,收入和費用確認期間、待攤費用和折舊的計提、固定資產的核算、債權債務的核算等等,都與傳統的收付實現制有很大的區別。如果財務人員的核算水平不高,容易混淆兩種核算制度,導致反映的財務信息不準確,特別是往來賬中,易造成虛增虛減的情況。固定資產的折舊也是如此,權責發生不明晰,不能如實反映固定資產的折舊情況,造成報表賬面上固定資產的虛增。
(三)現實情況制約權責發生制的推行
我國的事業單位種類之多,涉及的經濟業務繁多,事業單位的構成具有復雜性、多樣性的特點。因此在各種特殊性都存在的情況下,財務核算推行權責發生制,不僅影響財務報告的真實性,也影響著政府政策的制定。同時,我國的事業單位處在事業單位改革的大浪潮中,事轉企的單位處在特殊的過渡階段,這些單位是推行權責發生制最主要的單位,但由于這些過度成企業后市場化程度加深,權責發生制的運用更為主觀性,在界定權責發生的會計期間缺乏制度文件規定,人為主觀的界定嚴重影響了核算的準確性。此外,我國的事業單位引入權責發生制的過程中,還遭遇收付實現制的碰撞,兩種核算制度的各有優缺,收付實現制能準確地反映單位的現金流,清楚反映一個會計期間的流入與流出及存量;權責發生制能準確地反映單位的資產負債情況。因此,兩種制度的取舍,理清兩種制度的關系,有效地結合兩種核算基礎是對事業單位的會計運用提出新的要求。
(四)沒有明確權責發生制的具體核算應用
權責發生制在收入費用、債務債權、固定資產、采購業務等經濟業務的核算有具體核算方法和核算規定。然而沒有統一的核算方法,只單純的引進權責發生制,在各個具體的業務核算方法人為主觀地進行核算,容易造成會計信息失真,各個單位之間的會計報表反映的會計信息差距擴大,毫無對比性,給政府決策造成巨大的困擾。
三、權責發生制在事業單位會計運用存在問題的對策分析
(一)完善健全配套制度
僅僅引入權責發生制,而不出臺配套的制度是不夠的。事業單位涉及的經濟業務具有宏觀性,應權責分明,明確政府報告的目標,統一會計報告體系。依照著政府預算進行的經濟業務的核算,需要規定對應的會計制度、會計科目的使用、收支核算的統一口徑等等。公關預算的編制強調權責發生為基礎,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制度,規范預算單位收支的編制,避免運用權責發生制造成收支虛增的現象。同時,配套的內部控制制度也應改革,順應權責發生制的引進發展,強化內外部監督的促進作用,監督權責發生的會計期間是否正確、經濟業務的核算是否根據規章制度進行等等。
(二)提高財務人員的業務素質
在事業單位財務制度的改革過程中,注重對工作人員的業務水平合理培訓,提高財務素養。由于過去的收付實現制操作簡便,事業單位的財務人員形成了思維定式,在短時間內很難接受全新的核算基礎,固有的核算思想會導致權責發生制推行進展緩慢。加強會計人員對權責發生制概念清楚的認識,強化權責發生的意識,同一個預算系統的財務人員實行定期的脫產培訓,明確上下級往來賬的核算基礎,增強權責發生制在具體業務運用的能力。
(三)優化權責發生制實行的現實環境
我國尚處在事業單位改革的特殊時期,引入權責發生制并不意味著拋棄收付實現制,權衡兩種核算基礎是會計運用的關鍵。處理好兩種核算基礎,根據現實情況,每個預算單位有其業務的特殊性,根據收付實現制反映的是經濟業務的現金流,權責發生制反映的是債務債權情況,兩種反映的會計信息各有其準確性,因此,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最為反映該單位的會計信息的制度作為核算基礎,雙軌制的會計核算體系,既能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反映受托責任,又能適應會計核算發展趨勢。具體而言,我國的事業單位劃分以收支情況為依據,對于差額撥款和自收自支的事業單位可以全面的推行權責發生制,對于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由于經濟業務單一,財政補助為主要的收入,這類事業單位仍可采用收付實現制進行會計核算。
(四)明確權責發生制的業務應用
事業單位會計核算主要業務是收支、固定資產、債務債權的核算。收支核算嚴格按照收支兩條線進行,明確每項業務的對應會計期間,例如利息收入和職工福利支出,明確對應的期間和責任發生,在對應的會計期間進行收支的確認。加快固定資產的清查,為實現資本化管理,重新計算固定資產的原值和賬面價值,為后期的采用權責發生制奠定基礎。債務債權的往來賬上,嚴格按照制度規定,明確權責發生對應的會計主體,即使經濟業務單一的事業單位,在資產和負債兩項內容能準確反映,能使單位明晰債務,實現對債權的控制。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鑒于權責發生制在事業單位會計運用中所具有的重要性,這就需要各單位在準確分析出自身運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隨后采取一些針對性的解決對策來確保權責發生制得以有效地運用。
參考文獻:
[1] 范群. 芻議權責發生制在相關事業單位會計核算中的實際應用[J]. 中國市場, 2014(52):122-123.
[2] 韓麗平. 權責發生制在事業單位會計中的應用分析[J]. 經濟研究導刊, 2014(34):107-108.
[3] 董世良. 權責發生制在事業單位會計中的應用分析[J]. 中國科技投資, 2014(A03):345-345.
[4] 皇偉. 權責發生制在事業單位會計中的應用分析[J]. 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 2014(27):31-32.
[5] 陳勁青. 權責發生制在事業單位會計中的應用分析[J]. 經濟視野, 2014(6):173-174.
[6] 于晶. 權責發生制在事業單位會計中的應用分析[J]. 時代金融, 2015(12X):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