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亮+張磊
摘 要:該文根據國內外有關城市人居環境的研究理論及成果,結合淮南市的實際情況,運用層次分析法,在遵循系統性、可比性、科學性和可行性等原則的基礎上,建立目標層、準則層、指標層三級評價指標體系,從居住、生態、社會、經濟環境4個方面對淮南市人居環境進行綜合評價。結果顯示,生態環境質量 (0.4949) 是影響淮南城市人居環境質量的首要因素,其次是居住環境質量(0.2423),再次是經濟環境質量(0.1771),而社會環境質量(0.0857) 排在最后。因此,城市在經濟社會發展中應該努力提高生態和居住環境質量,塑造良好的人居環境,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淮南;人居環境質量;層次分析法
中圖分類號 X8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7)20-0008-05
Human Settlement Environment Quality Evaluation Based on the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
——Taking Huainan City for an Example
Li Yaliang et al.
(Huainan Normal University,Huainan 232001,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establish a three-level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rom target,criterion and index layers and evaluate Huainan City from residential,ecological,social and economic environments comprehensively,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was successfully applied combining the actual conditions of Huainan based on the systematic,comparable,scientific and feasible principles,theories and results of human settlement environment.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imary factor affecting Huainan City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was the economic environment quality (0.4949);the second one was the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quality (0.2423),the third one was the economic environment quality (0.1771),and the last one was social environments (0.0857).Therefore,in urban economic development,the ecological and living environment quality should be improved to build a good living environment and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Key words:Huainan;Human settlement environment;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1 引言
人居環境是人類聚居環境的簡稱,最早由道薩迪亞斯提出,是在人類居住和環境科學兩大概念范疇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是人類活動改造自然的勞動成果[1]。人居環境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人居環境是指人類聚居活動的空間,居民賴以生存的空間場所,它是在自然環境基礎上構建的人工環境,是與人類生存活動密切相關的地理空間;廣義的人居環境是指圍繞人(個人、社會或人類)這個主體生存和發展條件的各種物質性和非物質性因素的總和,是與人類發展相關的各種要素的綜合,它既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地,又是人類與自然之間相互聯系的空間過渡[2]。
城市人居環境對城市居民的深遠影響已得到人們的共識,越來越多的人將人居環境的優劣作為選擇長久棲息地的重要參考因素之一,城市人居環境也已成為城市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城市人居環境的優劣也會對人的情緒、心理乃至性格特征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1]。隨著我國城市化、工業化的的快速發展,工業和人口大規模在城市積聚,由此導致的城市環境污染、生態環境破壞、居民健康受到威脅等問題日益嚴重。如何在加快經濟發展的同時,協調經濟發展與人居環境之間的關系,已經成為人類社會發展進程中的重要問題。
2 研究區概述及研究內容
淮南市位于安徽省中北部,是中國能源之都、華東工業糧倉、安徽省重要的工業城市。早在明末就有當地人在大通、舜耕山一帶用土法開窯挖煤,素有“百里煤城”的稱譽。1990年淮南市與省會合肥市并列進入全國37個大城市的行列,淮南市目前已成為華東地區以煤炭、電力為主的重要能源基地[3]。然而豐富的煤炭資源作為很長一段時間內支持整個淮南市經濟發展的主要支柱遭到了過度的開發和消耗,由此帶來水污染、空氣污染、煤矸石與粉煤灰環境公害問題以及采煤塌陷與生態破壞等一系列的環境問題。城市的發展受到環境問題的嚴重制約,采煤塌陷區成為城市空間發展的限制,固體廢棄物由于沒有得到有效的再利用也影響著城市空間環境質量,大氣污染是城市環境污染中的突出問題。這說明,煤礦城市的生態環境問題較其他城市的問題更為嚴峻,煤礦城市的產業結構轉化會引發空間的變化,如果在沒有進行有效治理的情況下,單純地依賴煤炭資源發展經濟,促使城市空間大規模集聚,必然引發更多的環境問題[4]。endprint
本研究是在當今人居環境科學理論以及可持續發展理論的基礎上,同時參考了國內外其他學者關于城市人居環境質量評價的成果,疏理出影響淮南市人居環境質量的相關因子。本文主要從城市經濟水平、城市社會發展水平、城市生態環境水平和城市居住條件水平4個方面選擇相關指標,運用層次分析法構建淮南市人居環境綜合評價指標體系[5-6],進而對淮南市進行客觀的人居環境質量評價,根據淮南市的人居環境質量發展現狀,明確城市未來發展方向和追求目標,提出有意義的優化策略,協調人與居住環境的關系,為政府決策者制定相關的發展決策、把握今后城市發展的重點、激發廣大市民愛護城市環境的熱情等方面貢獻綿薄之力,以期為推進人居環境的良性持續發展、構建科學合理的城市功能區等提供科學依據,在保持經濟快速發展良好態勢的同時,把城市建設成為一個產業環境配套完善,政務環境高效廉潔,人居環境優美,社會環境安全的生態文明城市。
3 研究方法
層次分析法(AHP)是美國運籌學家T.L.Saaty 于20世紀70年代提出的一種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決策分析方法。是一種解決多目標的復雜問題的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決策分析方法。該方法將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結合起來,根據問題的性質和要達到的總目標,將問題分解為不同的組成因素,并按照因素間的相互關聯影響以及隸屬關系將因素按不同層次聚集組合,形成一個多層次的分析結構模型,從而最終使問題歸結為最低層(供決策的方案、措施等)相對于最高層(總目標)的相對重要權值的確定或相對優劣次序的排定[7-8]。
運用層次分析法構造系統模型時,大體可以分為以下5個步驟:(1)建立層次結;(2)構造判斷(成對比較)矩陣;(3)各因素權重計算;(4)一致性檢驗;(5)各因素指標的相對重要性排序。
4 研究結果
4.1 建立層次結構模型 目前關于人居環境評價的研究中,評價指標體系多是表示狀態的指標,涉及表示效率、質量的指標很少。在諸多評價指標體系中,研究者多以定量指標為主,忽略了定性指標。然而同一指標在不同的文獻中其權重賦值也存在較大差異,從而導致了研究結果存在爭議。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居環境的不斷變化,比如PM2.5、空氣質量達標率等一些新的指標也會不斷地出現。因此,人居環境的評價指標體系需要不斷完善[9]。
城市人居環境的評價指標體系應能全面反映城市人居環境的特征,同時又要具備一定的可比性和可操作性。因此,本文主要根據吳良鏞教授有關人居環境科學的理論以及其他學者的研究成果,結合淮南市的實際情況,遵循系統性原則、可比性原則、科學性原則和可行性原則,將淮南市人居環境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分為目標層、分準則層、指標層三級。從居住環境、生態環境、社會環境、經濟環境為4個方面人均居住面積等20個單項指標對淮南市人居環境進行綜合評價(表1)[10-11]。
對應于判斷矩陣最大特征根λmax的特征向量,經歸一化(使向量中各元素之和等于1)后記為W。的元素為同一層次因素對于上一層次因素某因素相對重要性的排序權值,這一過程稱為層次單排序。能否確認層次單排序,需要進行一致性檢驗,所謂一致性檢驗是指對A確定不一致的允許范圍。一致性指標: [CI=λ-nn-1] (1)
CI=0,有完全的一致性;CI接近于0,有滿意的一致性;CI越大,不一致越嚴重。為衡量CI的大小,引入隨機一致性指標 RI。Saaty的結果如下:
經檢驗,上述兩兩比較矩陣都滿足一致性要求。
4.3 組合權重排序 根據以上研究結果,在此基礎上進行遞進判斷,進而根據20個單項評價指標的綜合權重確定影響城市人居環境質量的主要因素,并做出決策分析,見表9。
由上表可知,首先生態環境質量(0.4949)是影響人居環境的首要因素;其次是居住環境質量(0.2423);再次是經濟環境質量(0.1771),而社會環境質量(0.0857)排在最后。空氣質量達標率(0.1937)、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0.1100)和建成區綠化覆蓋率(0.0920)對城市人居環境質量的影響尤為重要。是人均居住面積(0.0868)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0.0690),人均公共綠地面積(0.0642)、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0.0595)、城市公共綠地面積(0.0470)和居民消費價格指數(0.0463)等指標因素對淮南城市人居環境也有一定影響,但不是主要的因素。總之,通過對淮南的城市人居環境綜合評價,可以看出,在大力發展經濟建設的同時,生態環境問題愈來愈受到人們的重視。如何實現經濟
5 討論與小結
21世紀人居環境的建設和發展將呈現出3大趨勢:一是追求人文與自然的協調共存;二是注意生產與生活的生態保護;三是強調物質享受和精神滿足的統一。城市要改善城市人居環境質量,就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淮南市的人居環境若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就需要從經濟、社會、生態和居住各個方面都得采取相應的措施,繼續大力發展經濟,完善基礎設施,增加城市綠量,控制環境污染,尤其是注重保護生態環境。具體來說,需要從以下方面優化完善。
5.1 加快經濟社會轉型,優化產業結構 城市發展戰略和規劃是人居環境建設的核心和靈魂,其戰略和規劃制定的科學、合理,將直接對人居環境建設起良性的指導作用。因此,專家學者們提出城市發展戰略和規劃必須樹立人、城市、社會、文化和諧融合的發展理念,以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原則為指導,以實現最佳人居環境為目標的和諧發展的現代化城市。在城市發展的具體戰略模式選擇上,針對資源性城市的發展特征,淮南市應該堅持煤與非煤“雙輪”驅動的發展戰略,探索具有淮南特色的產業轉型新路子。加快新型能源、新型煤化工、現代裝備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等主要產業基地建設,加速培植現代服務業、旅游文化、現代醫藥、綠色有機農產品加工等產業健康成長。支持重點產業發展和重點項目建設,促進大數據、“互聯網+”、江淮云計算與三次產業融合。endprint
5.2 加強自然環境保護,促進生態文明建設 從田園城市到園林城市,從森林城市到生態城市,人們愈來愈認識到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重要性。在城市自然環境保護中,生態保護是其中的主要內容,而城市生態保護則包含了自然環境的保護和城市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城市自然環境保護對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其中城市綠地就成為開展自然保護活動的主要場所,它是城市自然保護的基礎。因此,要以生態規劃和景觀生態學為基礎,做好城市綠地系統規劃,重視城市公共綠地的構筑和便民型綠地的建設,提高人居環境對綠化的依存度,為最佳人居環境建設提供適宜的自然環境。
5.3 優化城市住區環境,建設和諧文明住區 在人居環境建設過程中,改善人類住區環境、促進人類住區發展是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內容,也是世界各國尤其是發展中國家在社會經濟發展進程中不容忽視的重要問題。城市在發展過程中應為人們營造舒適宜人的居住環境。積極疏散主城區尤其是舊城區密集人口,稀釋人口密度;加大改善舊住區生態環境的力度,見逢插綠,積極建造各類宅間綠地、組團綠地及住區小游園等公共綠地,同時完善各項配套設施;新建住區應積極提升綠地率、綠化覆蓋率和人均公共綠地等指標,創建綠色人居環境示范區工程,提高居住環境質量。此外,還要積極營造和諧、友善、安全、文明的住區人文氛圍,使得人們在住區內能夠有心靈的歸屬感。
參考文獻
[1]吳良鏞.人居環境科學導論[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1.
[2]安光義.人居環境科學[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1997.
[3]淮南市志.淮南市地方志編篡委員會編[M].黃山書社,1998:44.
[4]高健,方鳳滿.生態市建設的戰略環境影響評價初探—以淮南市為例[J].資源開發與市場,2007,2:1-4.
[5]李王鳴,葉信岳,祁巍鋒.中外人居環境理論與實踐發展述評[J].浙江大學學報,2000,27(2):205-211.
[6]李萌,趙錦慧.基于層次分析法的武漢市人居環境質量評價[J].湖北大學學報,2015,37(3):292-297.
[7]郭金玉等.層次分析法的研究與應用[J].中國安全科學學,2008,18(5):148-153.
[8]常建娥,蔣太立.層次分析法確定權重的研究[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07,29(1):153-156.
[9]劉建國,張文忠.人居環境評價方法研究綜述[J].城市發展研究,2014,21(6):46-51.
[10]王維國,馮云.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中國城市人居環境現狀綜合評價及影響因素分[J].生態經濟,2011(5):174-177.
[11]張智,魏忠慶.城市人居環境評價體系的研究及應用[J].生態環境,2006,15(1):198-201. (責編:徐煥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