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燦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信息化早已經滲透到了我們日常的生活、學習和工作當中,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信息技術帶給我們的改變。因此在我們的初中數學教育中,我們需要開展信息技術與教學課程的整合。作為一名老師,我們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帶來的便利來給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不僅如此,這對于改進我們的數學教學方式,提高我們老師的教學效率與質量都具有重要意義。接下來,我將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對于如何將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程進行良好的整合提出幾點自己的建議。
關鍵詞:信息技術;初中數學;課程整合
信息化是以現代通信、網絡、數據庫技術為基礎的,它會對所研究對象的各個要素匯總至數據庫。這是一種供特定人群生活、工作、學習、輔助決策等和人類息息相關的各種行為相結合的一種技術,這種技術的使用可以提高各種行為的效率,推動社會的進步。隨著時代的發展,信息化早已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的生活早就已經離不開信息技術,二十一世紀是一個信息的時代。
作為老師的我們應該要去了解,如何去改變學生的這種現狀;在信息化迅速發展的今天,又如何讓初中數學教育順應時代的變遷不被淘汰?這就需要我們大力改變我們的教學方式,必須要加強初中數學課堂與信息技術的整合。這對于我們國家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創新人才具有重要意義。雖然這對我們數學老師都提出了不小的挑戰,但是它同時也是一個機遇。于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必須去改變、去創新,讓我們去適應信息化教學,讓信息化服務我們的教學。
一、將信息技術與教學內容進行整合
新課程標準中提出了新的教學要求,我們的數學要更加貼近生活,數學的問題要更加生活化。其實,如果數學知識能夠與現實生活更加貼近,學生理解起來也會更加簡單。然后,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現在的初中數學教材卻沒有能夠做到這一點。現在的初中教材中采用的事例時間都比較久遠,有的可能還是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發生的事,與現在的實際情況早已有了較大的出入。但其實,世界上很多的教材現在已經與我們的生活實際很貼合,可我們卻無法將它運用到自己的課堂上來。因此我們要利用信息技術,將更多與現在生活密切相關的事例,充分引入小學數學課堂,以便讓學生們更好理解。
數學課上,老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多媒體等改變傳統教學模式,營造自由,民主的課堂氛圍,打造趣味課堂。輕松的教學環境,有利于學生放松身心,學習知識,可以提高學生對數學的興趣與積極性。老師通過挖掘教材,熟知教材知識點,然后通過多媒體等形式將現代生活所發生的實際情況結合知識點展現在學生面前,可以讓學生形成去主動探究,化被動為主動的學習模式。同時,老師也要多注意有學習困難的同學,為其解決疑難問題,耐心教導,拉進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提高其學習數學的自信。老師可以將課本內容用問題的方式引導學生探索,求知。數學中的公式,定理往往是學生無法理解并靈活運用的短板。老師應該有敏銳的感知,對于公式與定理,老師可以通過播放的一些視頻等來設置情景問題,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讓他們自己去尋找答案:“公式為什么是這樣的”“根據什么而推理得來”“這個公式的轉換與解答技巧是什么”通過讓學生自己尋找答案,了解數學,對學會數學是很有效的。而且,結合信息技術也課讓課堂可以不再那么無聊,吸引學生的課堂有效注意力!
二、將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形式進行整合
在傳統的數學課堂中,由于過分依靠課本進行教學很多內容無法讓學生清楚、直觀地了解。而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的有機整合為我們的教學增加新的形式,因此我們可以創新教學形式,使我們的教學能更加生動,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人們總是習慣性的沿著事物發展的正方向去思考問題,中學生接觸的東西也并不多,所以也會有定性思維。而數學作為一門邏輯學科,顯然是多變的,定性思維明顯會影響學生的正常數學學習與做題。作為老師,我們要是想幫助學生擺脫思維定式的束縛,就要在課堂上盡量做到發散學生的思維,培養他們獨特的創新能力。對于一些抽象的或者是難以理解的,老師可以脫離課本教學,運用多媒體等信息手段來展示,并讓學生從中觀察看看是否能夠得到教材內容的蛛絲馬跡。在此期間,我們應該讓學生任意去想去說,不管對錯,都應該表示支持,然后再告訴他們實際上是什么,結論可以有不確定性,保留學生的想象空間。直到最后的教學時,在讓學生進行回顧!不管進行的如何都要盡力去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樂于思考,善于思考,從而達到效果拓展思維的效果,只有這樣,學生才可以對初中數學的題目做到舉一反三!
三、將信息技術與教學方法進行整合
在信息化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學習會更加開放;學習過程會具有互動性;內容形式呈現多媒體化。因此改革現行的學科教學方法,使其適應信息環境下的學習要求非常有必要。信息技術與教學方式進行整合不僅能使學生更加適應現在的信息化的社會大環境,也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數學是目的性很強的學科,目標只有一個,但是為了達到目標卻可以很多的方法。在知識積累到一定的情況下,學生可以在做題中發現規律。很多學生會說:數學無非是將公式套進去就能得到最終答案。但是在新課改的前提下,數學題目不會如此死板的只需要套一個公式就能得到答案。所以,老師應該多布置不同題型的作業給學生練手,讓學生自己在題目中進行綜合分析然后找出題目的“套路”,從而摸索出屬于自己的學習技巧,這也是學生進行創新思維運作的過程!知識的廣度和深度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學生創新性思維與思路的拓展,學生所積累的數學知識點越多;越豐富;練習的題型越多樣;思路就會越開闊,做題就會更輕松。若是學生做到了這些,那么他的數學基礎應該是很厚實的,一般情況下,可以做到這些的,面對數學題目,做到舉一反三是沒有問題。而這些目的都可以通過運用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來達到。比如,老師允許學生通過一些網絡媒體來查找資料,或者在課后老師忙的時候觀看名師講解來解決做題的困難等等。在平時的練習當中,老師也可以運用計算機技術進行分析,計算機技術可以將學生練習中的錯誤、不足的地方反饋給學生,并給他們提出相應的建議。然后老師也能根據計算機的分析調整自己的上課內容,將學生最容易發生錯的地方進行著重講解。這種技術的引用后不僅能減少老師的時間,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王璇.《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整合的一點探究》,學術期刊《金色年華:下》,2011年8期.
[2]張連登.《探究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的整合》,學術期刊《大觀周刊》,2011年51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