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偉
摘要:課程改革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核心環節。小學語文的整個教學內容不外乎是對學生加強聽、說、讀、寫的訓練,怎樣才能讓學生在“吸收”的過程中去“消化”呢?我對這個問題做了一定的探索研究,那就是有賴于教育者在施教過程中的創新教學,從而使受教育者在創新中消化。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創新
我多年從事小學語文教學,經驗較豐富,對新一輪課程進行深入的理解。下面我想從幾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激勵創新
在語文教學中要讓學生以一個探索者、發現者的身份投入到學習的思維活動中,以求不斷獲得新知識,迸發創新因素,這就要求教育者在教學過程中,巧設疑問,以懸念來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就喚起了學生的好奇心,學習熱情就會達到高潮,求知的興趣也會油然而生。
二、放手創新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一定在“扶”的基礎上“放手”讓學生去探索。教師只在必要時做適當的引導,則不但使學生的學習方式更靈活,還會讓學生在探索中實現質疑的飛躍,以求創新精神的培養。我們可以在新課教學后,積極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思維、想象,敢于質疑、釋疑,提高自己善于獲取知識的能力,使他們能夠著手發現、認清有意義的新知識、新事物、新思想和新方法,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再次發現。如讓學生對學過的課文進行簡單的改寫、續寫等,當然,在剛訓練時,教師要作一定的指導,“扶”著學生學習;在學生對知識掌握到一定程度時,我們即可“放”手讓學生去獨立完成。而在這一過程中,只有當學生獨立思考、合作學習都不能很好解決時,教師才作適當的點撥。實踐證明,從“扶”著學生創新到“放”手讓學生創新,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一種重要方式。
三、自我創新
在語文教學中,我們應把語文教學與現實生活結合起來,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進行創造性學習。如教學《桂林山水》一文后,我讓學生用本課學到的知識及作者的寫作方法,去觀察家鄉的一處美景,然后再把它寫下來,從而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提高他們的習作水平。當然在語文教學中,也應注意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創造離不開想象,創新必須以想象為基礎,只有豐富的想象,學生的創新能力才能得以較好的發展。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應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手段,聯系實際,對學生進行敢于想象、敢于創新、敢于打破常規的訓練。如教學《凡卡》一文后,我以《我與凡卡比童年》為題進行“說話”訓練,喚起了學生豐富的想象,同時也進行了政治思想教育。讓學生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應好好珍惜,也喚起了學生對凡卡的同情之心,這樣就改善了學生的思維空間使學生的創新思維更符合現實。
四、贊許創新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積極評估、鼓勵創新。學生需要體驗成就感,他們總希望自己的知識技能得到表現、得到認可,教師肯定的評價,對促進學生創新意識、增強創新信心有著不可估量的力量。如“你的理解是個創造”、“你有獨特的見解”、“老師還沒想出來,你已經想出來了,真了不起”……一聲聲的贊揚象一股股暖流注入學生的心田,如此的贊許、如此的評估,學生的創新精神一定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
總之,創新精神的培養,需要教師在新課程教學中,改變觀念,發揮語文學科優勢,盡可能的創設情景,創造機會,激發興趣,讓學生積極參與實踐,注重創新精神的培養,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以滿足其終身發展的需要,幫助他們創造人生幸福。每個執教者都應勇力教改潮頭,大膽創新,為了一切學生走進新課堂,改革語文教學,培養創新精神,深化教學方法,把每一個學生培養成21世紀需要的有用人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