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華光
[摘要]當前自金融危機以來,金融危機最困難時刻已經過去,世界經濟也開始出現回緩的勢頭,人們常說的后金融危機時代已經到來。國內經濟也進入了探底回升的時期,我國的中小企業需要走出金融危機陰影,實現可持續發展,汲取教訓,爭創在后危機時代的市場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對于廣大中小企業而言,后金融危機時代將是機遇與挑戰并存,本文從后金融危機時期我國廣大中小企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并存的發展現狀入手,分析后金融危機時期廣大中小企業面臨的主要問題及其原因,最后有針對性地提出了中小企業發展的對策。
[關鍵詞]后金融危機 中小企業 發展對策
一、后金融危機時代中小企業發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廣大中小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占我國企業總數90%以上的中小企業創造了一半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上繳了國家稅收總額的一半,提供了80%以上的城鎮就業崗位,中小企業為我國經濟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演化成了席卷全球的金融風暴,在隨后的幾年里迅速向實體經濟領域蔓延,最終演變成全球性的經濟危機,影響之大持續時間之長歷史罕見。我國廣大中小企業特別是出口企業受到了巨大的沖擊,企業的經營狀況持續惡化,不僅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失業率的急劇上升,還有可能引發社會的不穩定。隨著我國及世界主要經濟體相繼推出了經濟刺激計劃并逐步見效,金融危機的最壞時刻已經過去。目前我國經濟雖說慢慢步入復蘇階段,但是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所以這個金融危機之后經濟復蘇之前的特殊時期被稱為后金融危機時代。在后金融危機時代出現了經濟探底回升的積極苗頭,但同時經濟增長乏力,企業經營環境持續惡化,企業如何渡過這個艱難的時期是企業界和學術界共同面臨的緊迫而現實的課題。
二、后金融危機時期中小企業發展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雖然金融危機最艱難的時刻已經過去,但是此次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影響之大、影響時間之長是歷史罕見的。進入后危機時期,雖然國內外經濟環境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了許多有利的機會,但是廣大中小企業所面臨的經濟環境并未比金融危機時好多少,甚至遇到了更為棘手的問題。
(一)后金融危機時代中小企業發展面臨的機遇
(1)政府政策支持為了應對金融危機,我國中央及地方各級政府相繼出臺了多項有針對性的扶持政策,這些扶持政策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金融危機對廣大中小企業的負面影響,同時這些扶持政策體系為后金融危機時代廣大中小企業的發展創造了更為有利的宏觀環境。
(2)人民幣適度貶值自2014年以來,由于我國經濟面臨下行壓力及美元指數的逐步走高,人民幣結束了自2006年以來的單邊大幅升值階段,出現了一定程度的貶值趨勢。人民幣的適度貶值有利于緩解廣大中小企業出口成本壓力,為其調整產品結構和產業結構升級贏得了時間。
(3)產業結構升級金融危機使僅靠低成本低附加值的低端制及勞動密集型產業造產業受到了沉重的打擊,大批紡織企業、三來一補等低端制造企業紛紛倒閉。金融危機使得低成本的外向型擴張模式逐漸失去了競爭力,這在客觀上為后金融危機時期廣大中小企業進行產業結構調整提供了外部壓力和內在動力。
(4)電子商務速發展及應用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與應用,我國電子商務得到了廣泛應用,企業可以通過電子商務平臺開展國內外貿易,方便了買賣雙方,同時降低了營銷成本,企業的貿易環境由此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二)后金融危機時代中小企業發展面臨的挑戰
(1)國際市場持續低迷金融危機后歐美海外市場需求急劇下降,低迷狀態一直持續至今,海外市場持續低迷直接導致了企業產銷下降、經營困難,甚至出現了企業倒閉潮。金融危機前我國廣大中小企業主要出口歐美市場且依賴度較高。危機后歐美市場需求一直低迷,因而許多中小企業一直在困境中掙扎。
(2)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目前經濟雖然有所企穩,但是各國經濟增長乏力,低增長與高失業率并存。出于自身利益,各國頻繁推出貿易保護措施,我國外貿受到很大影響,某些行業的中小企業蒙受巨大損失。近幾年來歐美分別對我國的鋼材、橡膠等出口產品征收高額傾銷稅,中國已經成為全球貿易保護主義的首要受害國。
(3)企業成本高企金融危機后的幾年里人民幣持續升值,
到2014年末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達6.10,出口企業成本大幅提高且面臨匯兌風險;金融危機后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不斷上漲,國內鋼材、銅、鋁等原材料的價格漲勢兇猛,由此傳遞給企業較大的成本壓力;國家實施新勞動法,最底工資標準逐年上升,企業用工成本由此大幅上升。金融危機后一個成本高企的時代已經來臨。
(4)資金趨緊,融資困難一方面金融危機后由于海外訂單的大幅減少,企業產銷急劇下降,資金回收困難,企業出現資金鏈緊張的狀況,甚至不少企業出現了資金鏈斷裂。另一方面由于資金面緊張,企業的信貸成本高企,由于銀行對中小企業的謹慎態度,廣大中小企業很難從銀行取得貸款,中小企業的生存更加艱難。
三、對后金融危機時代中小企業發展對策及建議
(一)從政府角度應加大對中小企業扶持力度
(1)允許人民幣適度雙向波動范圍,改變人民幣單邊升值的匯率機制。自匯改以來的幾年里,人民幣一直處在持續大幅升值階段,這是廣大中小企業出口成本高企的重要因素。在后危機時期政府應改變人民幣單邊升值的做法,允許人民幣適度雙向波動范圍,有利于企業自我調整,為將來發展贏得契機。
(2)加大鼓勵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政策扶持力度。稅收優惠是激勵中小企業技術開發與創新的最有效方式之一,其內容包括減免稅、加速折舊、納稅扣除、稅收抵免等形式。建立服務體系,通過向中小企業提供信息與技術服務、人員培訓等促進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我國政府應該借鑒西方國家技術創新的成功經驗,采取切實可行的具體措施幫助中小企業實現企業技術創新。
(3)建立行業有效溝通平臺,避免業內不當競爭。政府應當通過建立行業組織協會來加強企業之間的溝通與聯系,在必要的時甚至可以通過行業協會來規范和調節企業之間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加強企業在交易活動中的自律,從而避免行業內的不當競爭,為中小企業的長期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
(二)后金融危機時代中小企業發展對策
(1)利用國家產業結構調整的契機,進行企業轉型升級。廣大中小企業存在著傳統產業比重過大、技術水平相對落后、產業結構不合理的問題,金融危機后這些弊端更為突出。中小企業轉型已迫在眉睫,轉型模式以產品升級、出口轉內需、粗放式的低端制造轉向以自主研發創新為核心的高端制造。同時企業還要順應國家產業結構的轉移,積極進行產業鏈的延伸和擴展,引進國際先進的技術和經驗,優化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
(2)加強企業自主創新,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企業的自主創新首先是產品技術創新。企業管理層要充分意識到新技術創新是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強動力。效應在于它的自催化性、低成本擴散與收益放大、能夠快速提高企業整體實力途徑。要策劃企業技術創新戰略,解決企業技術創新的基本原則、根本目標和主要規劃等全局性、長遠性和方向性的問題。其次是管理創新。管理創新是創造一種更為有效的資源優化整合方式,面對經濟危機的沖擊,通過創新管理、內部挖掘潛力、向管理要效益,從而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3)建立適應企業自身的人才體制,健全人才激勵機制。企業要樹立以人為本的人才觀念,提高人力資源管理的能力。要大膽啟用企業自身多年培養起來的人才,同時吸收外來引進的人才,創新人才管理模式。企業應加強企業自身的文化建設,提升企業員工對企業的凝聚力。同時企業應當健全激勵機制,在新形勢下,要注重物質激勵與精神激勵相結合的方式,要為人才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激發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