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斌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迅猛發展,給高等院校的計算機公共基礎課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倡導發展應用型高校的目標是使學生通過學習具備較強的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成為全面發展、一專多能具有高度的創新能力和較強的信息處理能力的新型信息化、數字化的人才。
【關鍵詞】網絡 應用型 軟件 數字化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9.215
現在是個計算機普及的時代,計算機像一座橋梁,連通五洲四海、千山萬水,人們都了解到它的主動和優勢,各級各類學校師生都醉心計算機,成為人人喜愛的基礎工具學科。隨著信息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迅猛發展,給高等院校的計算機公共基礎課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倡導發展應用型高校的目標是使學生通過學習具備較強的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尤其是獨立操作計算機和選擇使用軟件的能力,使學生能獨當一面,隨時去自覺地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成為全面發展、一專多能具有高度的創新能力和較強的信息處理能力的新型信息化、數字化的人才。
以此為目的,筆者認為宜從以下幾點做起:
一、認清學生現狀,明確計算機教師的角色意識
幼兒師范專科學生,大多是女同學,來自全省各地,結構復雜。他們對計算機的知識技能參差不齊,素質水平差別較大。作為教師一定要吃透這種情況,以便有針對性地選好切入點,起點不可太高,也不可太低,既滿足優秀生,又要照顧學困生,讓他們都能接受。另外,須知,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不再像昔日教師是唯一的渠道,課堂是我們學習的陣地,教師即是教學活動的設計者、引導者,又是監控者,教師也學生應結成學習、探索的共同體,“教即學,學即教”,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又是合作者、評價者、競爭者,扮演多種角色,不單單是傳授知識,培養能力,還肩負著啟迪思維,開發智力,提高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的能力。新課標倡導面向全體學生,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樹立全新的教學理念,在內容上要充分考慮計算機基礎的實用性,想方設法讓學生樂于學習。
二、善于激情攬趣,活躍堂氣氛
計算機課要堅持寓教于樂,要設計好課堂導語。一開口就把學生的興趣調動起來,要認真備課,認真消化教材,把知識性和趣味性融合在一起,當然這要靠教師的實力,靠廣博的知識面、豐富的教學經驗和教育智慧,典型的,有代表性的實例,還要創造一種教學情境,巧妙引導學生進入意境化為角色,以使他們保持長時間的興趣高漲。一節課要組織兩個高潮鼓勵、強調學生全員性參與,動腦動手、手腦并用,這樣課堂才有靈性。
三、巧用網絡,因勢利導
網絡不受時空限制,可以超越時空,有開拓的空間,教師專業素質的完善,離不開網絡的豐富資源,更有助于豐富教學內容、活躍課堂氣氛,有道是:“人力有時而窮”,教學中遇到一些問題,可以依靠網絡,通過網絡不僅可以獲取相關信息,而且還可以得到專家的指導,難點、難題往往迎刃而解。其次,在備課這個過程中,上網搜索與教學相關的知識,不但豐富了教學內容,也可使學生對所傳授知識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網上信息載體形式眾多,從網上下載合適的圖片、錄音、動畫等,大大地輔助了教學內容,往往取得錦上添花之功、事半功倍之效,有時也能克服自身的“本領荒”。
教學中利用網絡交流,可以實現師生平等對話交流溝通,可以網上聊天、交心或匿名調查,這樣可以消除面對面的壓力、拘謹,以平等、平和的心態進行溝通交流,這樣更容易使學生信任,增強親和力。師生經常堅持,可以消除偏見,對一些問題的認識達成共識。這樣互相無遮無攔的交談,更進一步了解學生,掌握學生思想狀況的晴雨表,一采用針對性的啟發教育,使教學形式變幻、流動起來。
四、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未來的社會是一個充滿競爭的社會,但又是一個講究合作,提倡合作的社會。個人奮斗,脫離集體,不懂得合作,光憑單打獨斗是不能適應未來社會需要的,市場經濟講求效益,真金白銀,知識經濟講究真才實學,高端科技,而更需要的是團隊精神,協助精神。在計算機領域更是如此。從我們用到的WINDOWS操作系統到網絡數據庫,今天計算機用上的軟件很少有只憑一個人的力量就編寫出來的,所以在教學中要著重培養團隊精神、集體精神。教育學生?尊重他人、關心他人、珍惜他人的成果。培養與人合作的態度和精神。比如在網絡制作教學中,教師可將一個班分成若干小組,制作不同的網站內容,確定組長,每組內工作細分為美工制作、動畫制作、網頁設計等板塊。這樣每小組成員就會圍繞模塊分工、變量的定義和使用等方面進行討論、協調、網站整體風格。通過大家共同策劃,解決意見分歧,求同存異、互相幫助、形成共識。當他們共同合作完成了一個網站的制作,這種協作、溝通能力以及團隊意識、集體精神都得到了發揮。
五、加強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對大學專科而言,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指:學習動機、學習興趣學習信心、學習意志品質和對計算機設計創意,對美的欣賞等,具有啟動、定向、引導、激發、保持、強化等一系列功能。積極的非智力因素不僅有益于認知因素的發展,其本身也是計算機教學的目的之一,它和掌握計算機知識形成計算機技能、發展計算機能力相互促進。良好的非智力品質,還可以提高創造力,這在計算機學習及應用中有重要作用。
動態掌握學生發展情況,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使其健康成長。從這個角度講,加強非智力因素培養是不可小覷的一環。
參考文獻
1.《中國教育報》
2.《人民教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