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凱麗
[摘要]英語作為一門官方語言在國際上的普遍應用,英語學習的普遍性逐步增強,英語閱讀在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的綜合素質方面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時也對的英語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生最終英語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對學習的興趣。怎樣將英語興趣閱讀訓練落到實處,怎樣使學生盡早自主閱讀成為了英語教學的工作的重中之重。
[關鍵詞]英語教學 興趣 閱讀
巧用教學手段可以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育教學中,提升教學效率。本文針對當下學生英語閱讀興趣低下的問題,展開了原因的分析,也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應對措施,本文結合作者的實踐經驗,闡述了英語閱讀的現狀和解決辦法,論述了提升英語閱讀水平的必要性,讓學生學有所得,為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做出貢獻。
一、當下英語閱讀中的問題及解決辦法
英語閱讀能普及對方國的背景文化知識,拓寬知識面,細化語法點,閱讀是一種習慣和能力、是一輩子的事情。學習了好的閱讀技巧,是學生語言輸入極為快捷的方式、也最能調動學習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幫助其自主學習形成的有效學習策略。長期堅持閱讀會提高英文水平。
近年來,我國多所高校對學生英語實際教育情況進行了分析,情況并不樂觀。眾所周知,學生不喜歡閱讀的原因在于英語文章句法結構多樣,簡單句雖然句法構成簡單,但是有可能表意難懂;英語句子的構成是右分枝型,閱讀中遇到復合句的機率就比較大,一個句子可能包含多個后置定語以及多種類型的從句,從句中還可能套幾個從句。閱讀過程中也經常難免有生詞阻礙。再者,由于各個閱讀篇目的寫作時間、背景、起源、思維方式不一樣,句子結構也就不一樣,思想性的著作,結構就復雜,要讀懂這種結構,就比較費勁,經過反復閱讀才能讀懂,避免歧義。而學生本身詞匯量就不大,閱讀過程中被生詞這一道道障礙擋住去路,閱讀興趣就大大降低了。
如何解決這種問題?首先,可以從教師的教學語言入手,從教授法和教授技能入手,教師既有符合當今社會需求的言語觀和言語教育觀,也有為不同教授對象選擇不同教學方法的應變能力以及合理分配教學時間、優化教學內容的能力。相比于枯燥講述閱讀篇目中的詞匯和語法,學生更喜歡能自如的把文化知識穿插到課堂的老師。在講解英語閱讀篇目的時候,教師不妨先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用真實可感的語言將作者和內容加以介紹,讓學生對作者的生平信息有所了解,對文章有所期待。在對文章大意和細節問題的把握上,可以選用問答法和誘導法及思維導圖等貫穿課堂教學。為了加大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吸引學生興趣,有必要將重視語法結構轉換為以功能為基礎的語法。在課堂中的每一步提問都要緊緊圍繞閱讀篇目的重點展開,每一個問題的遞進都要環環緊扣,這要求教師在課前做大量準備,因為正是這一個個關鍵的引人入勝的問題,點燃了學生處理英語閱讀文章的興趣;不同學生的接受能力有所不同,教師在設計問題時,需要充分兼顧學情,因材施教式的循序漸進,才能讓層次各異的學生都有收獲。
其次,要拓寬學生的學習途徑,培養文化意識。鼓勵學生通過大量閱讀報紙、新聞和互聯網信息及時關注英語動態。學習多元文化知識,提升綜合水平。如今學習資源只需手指一點剎那便可輕松獲得,學習一門語言,如何深入的理解其背后錯綜復雜的文化體系,唯有通過廣泛閱讀。可以建議學習層次較低的學生選擇較為簡單的篇目,由簡入難,使學生本人建立閱讀自信心,能夠比較順暢的讀下去。學生在閱讀較難篇目時,不妨一段一段讀懂,遇到難以理解的詞匯,不妨查查字典或網上對于這個詞的解釋資料。但是,不推薦學生抱著字典,遇見一個不懂的詞匯就去查找,這樣會使閱讀興趣銳減,閱讀效率也就提不起來。我們要知道,很多詞可以通過上下文的意思大致判斷出來,所謂“不求甚解”。但事后要做有心人,鼓勵學生把新認識的詞查出來,將相關用法摘抄積累下來,長期翻閱。關鍵是要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很多詞匯都是見的次數多了,就得到了鞏固。之后閱讀速度也就慢慢提升了。其實在閱讀過程中遇到的詞匯語法和句型,對于閱讀本身不太重要,重要的是能夠順暢地讀下去,量遍才能求得質變,單純的邯鄲學步不會練就屬于自己的本領,“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只有達到讀幾千篇閱讀文章后,所求的語法知識自然就被激發出來,語感也在閱讀的過程中慢慢建立起來。
再者,巧用聽力和閱讀的聯系,調動閱讀興趣。教師講授閱讀課時,常常把閱讀材料分解成孤立的語言點進行教學,很大程度上弱化了閱讀材料的原有功能。學生始終在被動閱讀,不能激發學生主體性的作用。學生需要在多種感官的協同參與下,激發學習興趣。在不看閱讀文本的前提下聽錄音,教師通過播放錄音或主動創設情境,試著搭建聽力和閱讀的橋梁。聽和讀不再鼓勵,通過聽,保留學生對閱讀文章的好奇感。鼓勵學生在聽力訓練的基礎上,把握細節并回答相關問題。讓學生形成正確的語音語調和語感,鞏固已知詞匯和語法,對新詞產生興趣,加強對新詞和句型的聽寫復習,為理想的閱讀效果打下單詞基礎,從而充分調動學生聽閱讀課的積極性。
當然閱讀媒介也尤為重要。有學生喜歡翻閱紙質的書本閱讀,有人習慣了查看手機或電腦等電子設備上富含詞語注解和詞義引申的閱讀,亦有人喜歡謄寫原文之后再閱讀自己的手寫體……這些閱讀手段在特定環境下都可以采納。通過持續自然的輸入,每天留一篇閱讀文章供學生持之以恒的理解品讀,非常必要。
二、甄選閱讀材料。樂在其中才能走得更遠
學生學習時期是不斷形成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過程,所處母語環境有局限性,自己的認知水平和認知能力也有限,所以如何在冗長而陌生的閱讀中找到存在,找到快樂,輸入尤為必要。閱讀能力的提升取決于閱讀材料的內容,每天都選擇看同一題材的簡單句,讀上十年也不會有所提高,相反每天接觸到的都是晦澀艱深的長句,也會使學習動力大大降低。閱讀就是學習對象國語言文化、思維方式和價值體系的最直觀的方式,簡單的文本如幽默對話、短片小故事、心靈雞湯不失為好的選擇;而名人傳記、英語名著等長篇巨作也是積累好詞佳句、拓寬視野的絕佳方式。英語學習過程是建立自信和積累成就感的過程。就是因為有人總是懼怕、對英語有挫敗感,不斷被打擊自信心,失去了學習興趣,才會不主動學習英語。要引導學會洗練和選擇,讓閱讀的材料來透析英語文化內涵,培養用英語思維思考英語問題的能力。閱讀實際上是一種愉悅的交流,讀者若能在閱讀的時候產生共鳴,那就是興趣進發的時刻。其實選擇喜歡的閱讀文本,是輕松閱讀的前提。選材要選擇稍微高于讀者英語水平的文章,這是愉悅閱讀的重要前提。
三、良好的閱讀習慣有利于語言輸出
持續的閱讀輸入對閱讀習慣養成,批判性思維的養成都有很大的幫助。閱讀首先要選擇適合自己的題材,要掌握好的閱讀方法加上長期有效的輸出。對于同一個事件,可以有不同的解讀角度。如何使自己的論點有理有據,就要通過在閱讀各種材料中產生思考,在思考中不斷更新和完善自己的論點。我們都知道,在聽說讀寫這四項基本技能中,聽和讀是語言輸入,而說和寫是語言輸出。一個人,如果只是對所閱讀的內容死記硬背而且不理解,語言品質就達不到清順自然,運用的時候就會不斷碰壁。但相反,一個人如果涉獵廣泛、材料內容充實,就會有源源不斷的話題和與話題相關的語言輸出。良好的閱讀習慣就是這樣,在閱讀過程中,生成批判式思維。讀者在緊密跟進故事情節、對文本字里行間的分析中產生對主題的深入思考時,往往會依據文章事實,產生認同作者或反對作者的立場和觀點,辯證思維就會得到很大的鍛煉。一個作者,如果僅僅在文章中堆砌辭藻,而卻沒有立得住腳的觀點用來支撐文章,文章就如失去了靈魂一樣的軀殼,使人讀起來索然無味。觀點的建立和充實是依靠廣泛閱讀和長期思考淬煉出來的,長期的文字鍛煉和熏陶讓人善于思考、善于應對。寫一篇隨筆、發表一種觀點甚至簡單的復述文章故事梗概,都是語言輸出。在閱讀中體會不同世界不同思維方式帶來的樂趣,這才是真正地樂享閱讀。長期閱讀過程中所培養的思辨能力才是閱讀帶來的最大好處。閱讀對英語學習的影響是長遠的。
四、結語
綜上所述,英語教學要樹立培養應用型人才為最終目標。教師要對現有閱讀課教學模式加以改良,建立、培養和維護學生英語閱讀的興趣。學生要盡己所能的通過多種學習技巧提升英語閱讀效率。培養學生的思維模式是語言輸出的一項十分重要的環節,當閱讀能力顯著提升的時候,學生的寫作能力也會得到相應提升,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