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琳+馬祥玉


【摘要】為適應職業教育發展需要,踐行“以人為本,人人成才”的教育理念,按照差異化培養的基本要求,真正實現“因材施教”,本文將從構建分層分類的課程內容體系以及探索教學模式這兩個方面入手,進行高職數學課程改革,使高職數學教學既能滿足專業人才培養的需求,又能滿足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
【關鍵詞】高職數學 內容體系 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9-0017-02
高職數學課程是高職高專教育中理工類、經管類各專業的一門必修的重要基礎課程,高職數學課程的教學在整個高職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它的理論性、實踐性較強,在自然科學和技術科學的各個領域有著廣泛應用。通過高職數學學習,不僅可以為后續的專業和理論學習打下必要的知識基礎和提供必要的數學工具;更可以為終身學習提供必要的知識積累[1]。
然而,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和全民素質的不斷提高,高等職業教育迎來了空前的發展機遇,學校數量增加,招生規模擴大。隨之而來的一個問題是入學新生數學總體水平明顯下降,層次參差不齊。高職數學的開設難以達到預期效果,難以滿足學生對專業學科的需要及學生實踐對數學的需要,難以起到數學的“育人性”和“工具性”的作用。如何在高職數學教育中,充分體現數學的“工具性”作用,如何使高職教育滿足人的全面發展的需要,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觀察問題、歸納問題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2],值得數學教師不斷探索,因此高職數學課程改革[3]是高等職業教育專業建設中重要的基礎性工作,直接影響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這也正是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一、高職數學課程改革總體思路
為適應職業教育發展需要,踐行“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教育理念,真正實現因材施教,促進每個學生的充分發展,本次高職數學課程的改革主要從構建“分層分類”的課程內容體系以及探索新的教學模式這兩個方面入手。所謂“分層”,是按照差異化培養的基本要求,根據學生的實際數學基礎和水平,對不同基礎和水平的學生進行劃分。我們將學生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由數學水平較高的學生組成,第二層是數學水平中等的學生,第三層是數學基礎薄弱的學生。所謂“分類”,是按照職業標準和職業領域的劃分,將學生劃分到不同的專業大類。
二、分層分類的課程內容體系改革(一)
在改革之初,我們首先深入企業進行調研,目的是充分了解企業對學生高職
數學水平的需求,以此來解決教什么內容才能為后續專業課提供必要的數學思想和方法,才能更好的培養學生的就業能力和職業素質能力的問題。其次,為了更好地服務于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發揮數學課程在高職院校教學中的作用,我們進行了針對各專業大類的調研,充分了解各專業大類對高職數學教學內容的需求。最后,為了分析畢業生質量與教學質量的關聯性,我們進行了針對畢業生的調研,為教學改革提供來自畢業生的反饋和意見。
另外,由于各專業類對高職數學的需求程度各不相同,而且通過對大一新生數學成績的總體分析,我們發現各專業大類學生的高考數學平均成績有較大的懸殊。因此,基于企業、專業、畢業生的三方調研[4],以及學生的高考數學成績和自身的學習興趣,將各專業大類的學生進行了不同比例的劃分,具體分層如下表1:
三、分層分類的課程內容體系改革(二)
根據各專業大類數學教學內容按分層分類的總體原則,以及高職高專基礎課程“以應用為目的,以必需夠用為度”的教學原則[5],結合我院各專業類的實際情況,在制定數學教學內容時,提出了“內容講授實用化,教材內容模塊化”的教學改革。針對第一層數學水平較高的學生,由于這一層次學生大多數都有專升本的學習需求,因此除了講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所要求的數學知識外,還有針對性的講授了微積分等專升本考試內容;針對第二層數學水平中等的學生,以扎實細致的講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所需要的數學知識為主;針對第三層數學基礎薄弱的學生,以夯實必須的初等數學內容為基礎,同時講授專業需要的、操作性強的、理論必須夠用的相關數學知識。各層次各專業大類數學教學內容具體安排如附表2。
四、“三個一”教學模式改革
由于分層分類必將打破傳統意義上的教學班和行政班,客觀上要求班級管理工作更加細化和深化,要適應分層分類教學的特點和內在要求。為了便于管理,優化班級管理工作,確保分層分類教學的順利實施,學院在政策上為本次課程改革給予了大力支持。高職數學課程采取“三個一”的教學運行模式,即同一門課程、在同一天、同一個教學單位分教學團隊開展教學活動。“三個一”的教學運行模式實現了方便、及時、系統的教學管理,既為教務人員安排課程提供了便利,也為輔導員和任課教師集中教學和管理創造了條件,同時為專業課程集中教學,集中實習、實訓提供了時間。
以上是基于分層分類的總體原則,按照差異化培養的基本要求,構建的分層分類的課程內容體系和教學模式兩方面的改革和探索。本次改革與探索使高職數學教學既滿足了專業人才培養的需求,又滿足了學生的全面發展的需要。我們將一如既往的貫徹“以人為本,人人成才”的教學理念,繼續往改革的深水區前進,不斷提高數學教學水平和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姜大源.職業教育學基本問題的思考(一) [J].職業技術教育 2006(01):5-10.
[2] 王玉霞.素質培養與高職數學改革[J]. 中國成人教育 2010(23):119-120.
[3] 彭瑞萍.工學結合教學模式下的高職數學課程改革研究[J].當代教育論壇, 2011(01):85-86.
[4] 王珍娥.工科高職數學改革應與專業需要相融合[J]. 教育與職業, 2008(23):87-88.
[5] 王海龍,韓田君,徐愛華.高職數學教學改革的實踐和思考[J]. 教育與職業, 2013(07):117-118.
課題項目:四川現代職業學院2017年校級教科研項目《數學建模教學的探索與實踐》。
作者簡介:張琳(1981-),女,漢,四川簡陽人,四川現代職業學院數學教研室負責人,講師,碩士,主要從事高職數學教學與研究工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