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孟+王二民
摘 要:在高等教育中,高等數學是一門基礎而重要的課程,它對理工類、經管類學生專業課程的學習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結合自身高等數學課堂教學的實踐,簡單地對高等數學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全面的分析,并對這些問題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高等數學;課堂教學;教學設計
高等數學是一門基礎而重要的課程,它對理工類、經管類學生專業課程的學習和能力的培養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學好高等數學對學生來說是很必要的。而課堂教學是學生能否學好高等數學的重要環節之一。隨著科技的發展,高等數學課堂教學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相應地對高等數學課堂教學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本人結合自身高等數學課堂教學的實踐,簡單地對高等數學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全面的分析,并對這些問題提出了幾點建議。
一、高等數學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學生數學水平參差不齊,而且對數學課程的學習興趣不高
有一部分高校尤其是民辦高校同時招收職高對口生與高考統招生,導致學校生源的數學基礎差異較大。所以對于同一節高等數學課,統招的學生接受起來基本沒有太大難度,對口生理解起來卻相當吃力。另外,大部分學生從一開始就給數學課程貼上了“難”、“學不會”的標簽,對高等數學有一定的排斥和恐懼心理,那么對數學的興趣就更無從談起了。
2.高等數學理論性強,比較抽象,教材內容與專業聯系不緊密
高等數學本身的特點--理論性與抽象性,使其與學生頭腦中的形象思維之間形成了較大的矛盾沖突,這使得高等數學在課堂教學中的難度又大大增加了。另外,一部分數學教師卻沿用在本科院校就讀時的教學思路,采用數學專業教育的內容,導致教學內容多、難,而忽視了學生的知識層次和高等數學在不同專業的位置,與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脫節,達不到服務專業。
3.教師的課堂教學設計思想不成熟,不能有效地組織教學活動
數學教師在現代化教育的背景下組織課堂教學時,不能均衡各個教學因素,導致在某些因素的處理上很盲目或單一。學習者的多樣性決定了教學模式的多樣性。針對不同的個體,應該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策略和模式來多樣地或者靈活地呈現教學內容,以滿足不同個體的各種需求,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學習,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但是,有些數學教師往往是只備一次課,然后在不同的班級之間進行重復的講解,而忽視不同班級之間的差異,下課后也沒有對自己的課堂教學進行及時地反思總結。
4.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過分強調學生“主體”作用,忽視教師“主導”作用
有些數學教師嘗試著轉變教學方式,但對建構主義“以學習者為中心”觀點的理解,偏離了它的真正內涵,認為既然以學習者為中心,那么教師就可以從課堂上“解放”出來。所以一些數學教師對學生布置好學習任務后便放任不管,而且還自以為這正能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利于學生開展協作或自主探究學習活動。然而從實際課堂效果來看,卻有悖于這一理念的“初衷”。在課堂教學中,沒有了教師的“主導”,學生的學習就像樂團或者樂隊沒有了指揮家一樣亂作一團,即使自我約束力較強的學生,也像無頭蒼蠅一樣這里翻翻、那里看看,無所適從。
二、高等數學課堂教學的幾點建議
1.教師要及時更新教育教學觀念,轉變角色
教師不僅要改變教學觀念,而且要改變習以為常的教學方式、教學行為。同時,教師的角色也應該由傳授者轉為促進者;由管理者轉為引導者;由“居高臨下的領導”轉為“平等中的首席”。教師之間更應該互幫互助,改善自己的知識結構,要學會開發利用課程資源。在學習方式上要善于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探究性學習,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引導學生將知識轉化為能力。在教學策略上應由“重知識傳授”轉變為“重學生發展”,由重教師“教”轉變為重視學生的“學”,由重結果轉變為重過程,由統一規格的教育轉變為差異性教育。
2.系統設計信息化課堂教學過程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及其在教育中的普及應用,教師需要系統設計教學過程,以達到好的教學效果。第一,掌握信息技術的運用技藝。要合理地分配口授、板書與多媒體的時間,要做到恰如其分,銜接自如。切忌在整個課堂教學中教師只是坐在屏幕前操縱鼠標,變化畫面。教師要適時走動,充分利用肢體語言來提示、表達和交流信息,防止教學思路被媒體所左右,教學風格被媒體所淹沒。第二,處理好傳統教學與信息化教學的關系。信息化教學手段盡管先進,但也有不足之處,不能對過去的傳統教學方法全盤否定。在長期的傳統教學過程中高校數學教師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在現代多媒體的教學中仍要發揮作用。比如,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身體語言對教學效果具有極大的作用,優美的身體語言能讓學生更好地與老師進行情感交流。提問式或討論式教學是在傳統教學中培養學生素質的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如何在多媒體教學中進行這種好的教學方法,需要在這方面進行研究和實踐,可以用一個動畫或圖片展現一個問題,或對一個討論的題目進行啟發性的引導,或讓一位制作的卡通人物回答一個問題,讓同學們進行判斷。
3.合理有效利用信息化教育資源
信息化教育資源的利用既可以給課堂教學創設良好的教育教學環境來拓展學生的視野,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又可以為教師與學生之間創造良好的互動氛圍,以利于在課堂教學中開展各種互動交流活動,還可以為課堂教學提供信息化的學習支持等。因此我們要想在課堂教學中做到對信息化教育資源的合理利用,首先要考慮在高等數學的教與學過程中哪些環節需要什么樣的教育資源來支持,亦即需要創設環境、開展各種互動溝通活動、提供信息化的學習支持等。然后根據課堂教學最優化理論對教學的啟示:“針對教學現有的條件設計教學”,再結合各種教學需求以及現有的條件來合理選擇各種信息化教育資源。
參考文獻:
[1]張艷紅,張揚林.關于高等數學課堂教學方法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4,(29):70-71.
[2]趙良,張青花.提高高等數學課堂教學效果的幾種策略[J].河西學院學報,2013,29(02):116-119.
[3]岳愛麗.高等數學課堂教學與有效學習探析[J].中國成人教育,2011,(17):151-152.
[4]周清.提高高等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探索[J].教育與職業,2010,(05):148-149.
作者簡介
張孟(1988.08—),女,河南南陽人,2013年畢業于華中師范大學,獲得碩士學位,研究方向是圖論與組合數學,2014年至今,在鄭州工業應用技術學院基礎教學部擔任數學教師,我曾發表過數篇論文,主持過四個廳級課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