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標高考下的歷史試題突出能力要求,優化高中歷史教學模式,突破思維定勢,幫助學生提高歷史學習成績。
【關鍵詞】高中歷史 思維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9-0124-02
“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在中國人人皆知,但在實際生活和學習中能打破思維常規成功解決問題的人寥寥無幾。高中歷史學習過程中,新情景、新材料的題一出現,很多學生束手無策,而思維靈活的學生卻應對自如。新課標高考下的歷史試題突出能力要求,善于打破思維定勢的學生一定會脫穎而出。能力是可以鍛煉的,如何培養學生突破思維定勢的能力呢?
一 、優化高中歷史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開放思維的學習環境
歷史知識浩如煙海,如何真正理解掌握,需要科學的思維方法。高中階段是每個人成長的關鍵期,教師應充分發揮育人的作用,幫助學生提高思維能力。
我們在課堂這個教學的主陣地上應該精心設計各個環節,為學生展開合理想象、開拓思維提供民主和諧的氛圍。包括引人入勝的導言、真誠積極的小組合作探究、精彩的展示點評、大膽的質疑以及教師恰到好處的引導點撥。探究問題選取至關重要,可側重對歷史事件的原因和影響的分析,材料新、難度適中的問題能激發學生討論的熱情。如:對羅斯福新政的不同評價的探究,學生通過閱讀材料可以了解中外學者對新政不同的看法,從而多角度思考新政的影響。討論中學生各抒己見,就自己的觀點進行闡述,既辯證地認識了主干知識,又鍛煉了自己的思維能力。還可以根據內容讓學生自編自演情景劇,把師生帶入歷史,身臨其境,學生思想的火花就會被點燃。
二、介紹史學動態,運用新史觀,開拓學生思維
教師應多看史學著作,了解史學前沿問題及研究成果,只有自己先開拓視野,才能引導學生展開思維。教學中應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如人民版每節中的“學習思考”、“史學爭鳴”和“知識鏈接”可以篩選運用。例如對羅馬法、美國聯邦憲法的不同評價,對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產生的不同觀點,對辛亥革命成敗的爭論,類似的思考題能引發學生多視角看問題,利于突破思維定勢。有些知識鏈接彌補了教材正文的不足,有利于開闊學生的視野。
全球史觀、近代化史觀、 文明史觀和社會史觀是近年來高考命題的關注點。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就主干知識運用新史觀去闡釋理解?!皺M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重大的歷史事件從不同角度理解會有不一樣的認識。如:新航路的開辟、鴉片戰爭及啟蒙運動等。
三、引導學生強化歷史知識間的聯系和學科間的聯系,突破思維定勢
教學中要訓練學生打破模塊對思維的束縛,平時要引導,結合初中通史內容,高考復習可用通史階段特征分析法,把每一時期的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方面的知識整理起來,再分析特點。如復習中國近代史可用三條線索概括:中華民族抗爭史、民族經濟發展史、學習西方的歷程。比較歷史問題也可以使學生思維打開,如:比較中國和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古希臘城邦和中國春秋戰國時期的諸侯國、明清之際的早期民主思想和歐洲啟蒙思想等,都可以提高學生培養聯系、比較、分析和歸納能力。
打破學科知識對思維的束縛,指的是有些問題僅依靠歷史知識難以解決,需要借助語文、地理和政治等學科知識,例如:對文學藝術作品的闡釋、對歷史地圖中信息的提取和說明等,需要學生平時注重不同學科知識的綜合運用。
四、注意培養學生突破思維定勢解題的能力
1、選擇題:主要針對易錯易混點、新材料和新角度題型。全國新課標歷史高考題近年來都涉及到考查學生突破思維定勢解題的能力,如:2017年全國I卷第27題考查明朝加強中央集權的影響,卻有擴大地方權力的效果,這就超出了學生知識儲備范圍。2015年全國I卷第30題考查國民政府在全面抗日戰爭爆發前對日持久防御作戰的戰略意圖。2013年全國I卷第30題考查1928年中共仍強調城市革命在中國革命中的中心地位。2013年全國I卷31題考查胡佛對經濟的有限干預,從而為羅斯福新政提供借鑒。這樣的選擇題就需要學生突破經驗性思維,從題干出發,結合所學知識重新做判斷,再進行綜合分析。
2、非選擇題:對于解讀圖片類型題需明確反映的主題,注意圖片間的關聯性和個性,有助于拓展答題思路,如:2013全國新課標卷I第41題,漢唐歷史地圖。對于觀點立場類開放型題需要圍繞觀點找論據,避免已學觀點的干擾。對于新概念材料分析題,需要將概念放入材料中,推斷概念的內涵,明確思考、解答問題的方向,如:2010全國新課標卷I第40題:原工業化。對于選做題,新課標全國卷選取的都是遠離教材又是歷史中的內容,如:中外歷史人物中的包拯、丘處機、高仙芝和俾斯麥等,改革中的譜牒改革、養廉銀制度、濟貧制度和廟號改革等,這樣的題更需要學生擺脫教材的束縛,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等科學的方法,立足材料回答問題。
五、及時糾正不科學的慣性思維
要引導學生不迷信課本、不迷信老師、不受他人思維的影響,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避免將錯誤的認識變成定勢。做題時要注重獨立思考,自主組織答案,不能迷信參考答案。
總之,突破思維定勢是勢在必行,但不是走極端、盲目突破,是要求學生運用發散思維和創造性思維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力求對知識全方位認識和靈活解決學習中的問題。善于創新、有改革精神的人才能與時俱進!才能更好地服務于社會!
作者簡介:張針琴(1979.12-),女,漢族,陜西白河人,本科,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高中歷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