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海燕
摘 要:所謂“課外閱讀”,是指學生在課外的各種獨立的閱讀活動。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本文針對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的有效開展的問題,著重從三個方面進行論述:①重視對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②進行閱讀指導,注重學習的實效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有效方法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指出:“要重視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位。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為此,教師應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充分調動學生的自覺能動性,加強課外閱讀的指導,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一、重視對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讓學生產生閱讀的內部動力,才能開發心智,主動去了解、研究,在了解和研究的過程中,漸漸培養閱讀的持久性,提高閱讀興趣。特別是對于初學閱讀的學生,應該成功地激發他們的閱讀動機,我們常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向學生簡介要讀的文章內容,以激發其閱讀興趣,也常利用故事中精彩、緊張、感人的情節創設懸念,讓學生產生尋根究底的好奇心,以此激發學生的閱讀期待。
1.依照學段的特點推薦書籍
據有關方面調查,因學生年齡、學段、性別、性格、心理特點等方面的差異,其閱讀興趣也隨之不同,一般來講:小學低中年級以童話、神話、寓言、民間故事為主,而高年級學生除故事外還對傳記、傳奇、驚險小說等感興趣,可以說進入了文學期。女生一般喜歡看有故事情節的書,而男孩則對史地、體育、科學等方面感興趣。因此老師首先對學生的愛好進行了解,到介紹時才能有的放矢。
2.教師要加深對推薦圖書的感受,更要注重方式的機動性
羅曼·羅蘭曾說過:“要撒播陽光到別人心中,總得自己心中有陽光。”所以在推薦書時老師不光熟知圖書內容,更加深對書的感受,這樣在推薦書時游刃有余。而且沒忽視推薦方式的機動性,據其要求和內容而言:①推薦方式有書刊的推薦、篇目推薦和內容的介紹。例如,我在給高年級學生上課外閱讀的時候,就給他們講《三國演義》和《水滸傳》的故事內容。課后,同學們爭先恐后的看這些書,起到了很好的效果;②教師推薦和學生推薦方式的機動性相結合,統一推薦和分散推薦相結合;③教師在推薦過程中,還有必要的指導和技巧。老師在學生的心目中總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他們往住想了解自己的老師在他們這個年齡時是如何學習的。根據這一心理特點,教師可利用時機和學生談談自己兒時的學習,為學生樹立學生的榜樣。美國全國閱讀方法研究協會某一校長,就曾根據學生的這一心理特征進行教學實驗:她一有空就呆在教室里,把自己喜愛的書推薦給學生。在她的影響下,她所在學校的學生早已行動起來,從圖書館中找到這些書并借出,勁頭十足地讀起來。這位校長給學生強烈而絕對肯定的啟示便是:“閱讀非常有趣。”所以說教師的指導方法和技巧是很重要的。
3.組織各種類型的讀書活動
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既希求讀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獲明顯,得到老師、家長和同學們的認可與贊許,從而滿足自己的成就感。針對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我們開展一些讀書心得交流會、朗誦比賽、講故事、猜謎語、讀書經驗交流會等活動,讓學生有施展才能的機會。如果能讓低年級學生參加高年級的這些讀書活動,不光使低所級學生感受到閱讀中能學到很多知識,增加生活樂趣,而且高段學生也完全起到了“標兵”作用。比如:我給六年級學生開展了一次“讀一本好書”講故事比賽,并且讓三年級小朋友來觀看比賽,參賽同學講得滔滔不絕,觀眾聽得津津有味,不但增長了知識,而且大大激發了同學們的閱讀興趣。所以大力開展多樣的讀書活動,能極大地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信心與熱情。
4.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讀書條件,提供一個舒適的閱讀場所
廣泛閱讀,先要了解書籍來源問題。我們向學生推薦知識性、趣味性相結合的書,并注意可讀性,盡量使讀物的難度跟學生的能力相適應,這樣學生看書就有興趣。提供一個好的閱讀場所,有助于學生把閱讀同舒適相聯系,對閱讀就不會感到厭惡。學校靜謐閱覽室都是很好的閱讀環境。
二、進行閱讀指導,注重學習的實效性
當學生對課外閱讀產生了興趣,就必須重視學生讀書的有效性。
1.指導學生正確處理課內、課外閱讀的關系
當前,在學生中存在兩種情況:①一些學生只注重課堂學習,課外不看書或極少看書和報刊;②完全沉湎于課外書中,不重視課內學習。這兩種現象都是不健康的。大家知道,課堂是學習語文的主陣地,課堂閱讀是課外閱讀的基礎,課外閱讀是課堂閱讀的擴展,要由課內帶動課外,以課外豐富課內。例如:學了《賣火柴的小女孩》就可指導學生讀《安徒生童話》,學了《寓言兩則》就可指導學生看《中外寓言故事》叢書,學了《猴王出世》可以指導學生看《西游記》,學了《草船借箭》就可以指導學生看《三國演義》,這樣就會協調好課內、課外閱讀的關系,讓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提高。
2.指導學生有選擇地讀書,鼓勵他們多讀好書
課外閱讀范圍很廣,形式多樣,內容不同,有的壞書籍直接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所以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不斷教育他們要有選擇的讀書,不光要多讀書,更重要的是讀好書。
3.讓學生花費一定時間進行閱讀
古人云:“文貴自得,書忌耳傳。”只有利用一定時間進行課外閱讀,才有助于閱讀能力的培養和閱讀習慣的養成,在增長知識、提高閱讀能力的同時也享受到無盡的樂趣和快樂。著名文學詩人郁達夫年青時每天在閱覽室就要看五個小時以上的書,為他在以后的文學創作上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4.教師的指導重點要統一,方式要靈活
課外閱讀是不在教師直接幫助下的閱讀,所以我們的工作重點放在對學生閱讀態度、方法和習慣上的指導。
因學生情趣不一,自學時間的差異,對學生的指導方式也要隨之而變。我們可以采取個別指導,集體指導,開展討論會,交流對書籍內容的理解、體會、評論等。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為了讓我們的學生在書的海洋中暢游,為了讓他們在知識的滋潤下成長,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課外閱讀的地位和作用,高度重視培養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才能豐富學生的課外閱讀量,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束德琴.激發學生課外閱讀興趣的幾點嘗試[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5年小學語文優秀論文集[C],2005.
[2]陳霞.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對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的初探[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5年小學語文優秀論文集[C].
[3]龐曉蘭.如何讓孩子喜歡閱讀,產生閱讀興趣[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5(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