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君華
摘要:隨著多媒體技術的飛速發展,多媒體在學生愉悅學習、創新學習中發揮著巨大作用日益顯現。課堂是一個特定的空間,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是學生學習主體性的生動體現。因此,教師必須合理使用教材,靈活地運用電教、多媒體教學手段,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在輕松、歡樂中獲取知識。本文中,筆者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談談多媒體以及多媒體網絡技術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突出作用。
關鍵詞:多媒體;小學語文教學;作用;網絡媒體
不難看到,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現代教育手段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越來越廣泛,而且多媒體以它神奇的聲光電技術倍受師生的青睞。那么,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突出多媒體的神奇作用呢?筆者結合自己在萬全區第六小學不斷探索積累的經驗,就多媒體的有效應用談幾點體會。
一、強強聯手,構建全新模式
多媒體技術與網絡技術相結合,形成了一種全新的開放式學習方式。多媒體技術,特別是網絡媒體的介入,使語文閱讀實現了從文本閱讀到超文本閱讀的發展。這種全新的、開放的學習方式,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假如教育資源極其豐富、學生就能方便地查閱、獲取相關知識,滿足他們對知識的遷移學習與理解,體現了信息社會對個體創新能力發展的要求,更對我們語文教學提出了新的課題。語文教學該如何面對這種形式的改變,是關系到能否培養出適應未來社會需求的人才的關鍵。例如,我們在講《長城》一課時,利用多媒體技術,將與長城有關的圖片、歷史知識、與長城有關的音樂、課文朗讀、以及課本中重點的字、詞、句整合到課件中,教師和學生既可以從課件中領略到祖國山河的壯麗,又可以從歷史的源源長河中,領略到我國勞動人民的勤勞勇敢,我們中華民族燦爛輝煌的歷史文明,使學生在歡快的背景音樂中,深刻理解課文的中心思想。這樣既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又使學生在學習中受到愛國主義教育,將思想品德教育滲透到語文課堂教學之中。另外,我們還將此課件做到校園網的資料庫中,學生在閱讀課利用微機進行閱讀時,既可以復習課堂教學中講授的內容,又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瀏覽課件中其它的相關內容,既面向全體,又照顧個性發展的需要,將學生從傳統的死記硬背中徹底解放出來。
二、改變觀念,促進提質提量
多媒體教育技術改變了語文教學的知識觀、數量觀。多媒體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不僅使教學的形式有了根本的變化,還使語文教學從單一傳授課本知識的桎梏中解脫出來,使教學的內容和數量更加多樣化、開放化。如我們在講《草船借箭》一文時,徹底改變了以往只要求學生掌握課本中的重點字、詞、句的傳統做法,將與故事情節相關的歷史人物如諸葛亮、曹操、劉備、周瑜等人物的介紹、性格描述、人物形象以及《草船借箭》的多個視頻片斷一起整合到課件中,使學生的認知面不再局限于課文中那些單調枯燥的文字上。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從多角度、多層面上理解文中的思想內容,在愉悅的體驗中感知知識、探究知識、接受知識。多媒體技術使學生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學習更多、更全面的知識。
三、形象感知,體現化繁為簡
在語文教學中,往往會遇到這樣的問題:有些部分的內容,你說得再怎么詳細、具體,學生還是不能很好地理解,這就需要我們來巧妙地利用電教手段。如《撈鐵牛》一課,懷丙和尚做好準備工作撈鐵牛這一過程,如果僅憑教師講,那么講得再怎么詳細、具體,形式也只能有個初步的感知,此時若運用電教,教學效果會非常好。我執教此課時,設計了一段多媒體,一邊播放優美柔和的樂曲,一邊一步一步地顯示撈鐵牛的過程,加上我聲情并茂的解說,學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很容易就理解了課文內容。
四、由難到易,加深知識理解
多媒體手段形式多樣,使用也很靈活,我們要根據課文的需要適時選用相應的電教媒體,把學生帶入特定的語言環境中,從而來理解課文內容。制作文字投影比較簡單,操作方便,通過比較,效果顯而易見。如教《會搖尾巴的狼》第一句“狼掉進陷阱里,怎么爬也爬不上來。"時,我制作了這樣的兩段文字投影:第一,狼掉進陷阱里,爬不上來。第二是課文原句。我讓學生比較,他們立刻發現兩段話的不同點。然后,我又讓學生一邊看狼向上爬的抽拉式幻燈片,一邊讀著課文中的話,讓學生細細品味這兩段話的區別。此時,課堂上氣氛活躍,都爭著要發言,最后一致認為:課文原句寫得好,從"怎么爬"可看出狼是想盡了一切方法,還是爬不出來。通過這樣教學,學生能夠較容易地品出作者用詞的準確。又如在教學《瀑布》一文中,學生最難理解的就是"如煙、如霧、如塵"這句話了。這時只要放一段錄像:一陣風吹來,瀑布水花飛濺,晶瑩透亮,如無數顆珍珠在飛舞。學生親眼得見,不難領會到"如煙、如霧、如塵"的美妙情景。這樣電教發揮了獨特的優勢,使學生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五、開展想象,強化訓練表達
為達到在語文教學中擴散思維,發展語言的目的,我常運用電教手段,讓學生以直觀為線索,啟發想象,訓練他們的表達能力。如教古詩《小池》,學生理解第一、第二行詩句的意思后,我播放配有柔美音樂的錄像,學生邊聽、邊看、邊想。教師問:“如果你也來到這般景象中會有怎樣的感受?”學生們紛紛舉手,有的說:“我會坐下來,靜靜地欣賞。”有的說:“泉水慢慢地流著,樹陰映在水面上,那景色可真美啊,我想拿照相機把它拍下來。”……讓學生領會三、四兩行古詩的意思后,我再放錄像給他們看,問他們有何感受。他們有的說:“那荷花還是花骨朵兒,就像一個娃娃,正在睡覺呢!”有的說:“那景色可真美,小小的荷花蕊,像飛機一樣的蜻蜓,形成一幅美麗的畫面。一陣風吹來,湖面輕輕泛著微波,使人看了還想看。”……這樣,利用電教手段在教學中展示出一幅幅美的畫面,給學生營造出一塊想象的空間。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適時地使用多媒體,并且能夠同網絡技術聯合起來加以應用,常常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但是,我們教師也應該清醒的認識到,多媒體雖然有著神奇的教學效果,我們也應該講究科學應用、適時適量,切不可喧賓奪主,圖新鮮、搞熱鬧。因此,我在今后的教學中,還要不斷實踐研究,進一步探索多媒體的應用策略,科學把握,切實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