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旭朋
摘要:高中生物復習教學中對概念圖的應用,能夠幫助學生構建相應的知識系統體系,從而提高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及統領意識,提高學生復習質量。本文則對高中生物復習教學中的概念圖應用模式展開探討。
關鍵詞:概念圖;高中生物;復習教學;教學模式
引言:
概念圖多用節點表概念,連線表概念間關系,是一種組織、表述知識的工具,運用概念圖能展現多個知識點之間的聯系,最早形成于上個世紀的六十年代,并被更多地使用到教學活動中。我國教學改革不斷深入,非常多的教學策略與手段運用到課堂教學之中。概念圖應用到高中國物理復習中,有助于學生更深刻地理解知識結構,形成適合自身的知識體系,尤其在復習課程中,教學使用概念圖的方式,使學生較好地整合了新舊知識,對知識與概念形成了整體上的把握,是一種十分有效的教學手段。
一、概念圖在高中生物復習中的應用價值
(一)提出問題,構建概念圖
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強調生物學概念的教學,提供了50個重要概念作為學生學習的要點和構建合理的生物學知識框架。在構建概念圖時,要求一個“根”,因為分散,不斷展開,然而,這個“根”,將問題較好地展開。按照這種方法,人教版高中《生物》中《生物從環境中獲取物質和能量》展示了所有的知識,不斷發散,通過概念圖將知識點展現出來,雖然知識較多,但是有效利用了概念圖,顯得井井有條,繁雜中而不失去條理。
(二)發散思維,知識遷移促思考
頭腦風暴是激發創造性思維教學活動的一種形式,為學生提供了想象與思考的空間,激活頭腦中各種形式的圖式。以上面的復習為例,學生在掌握單元知識的基礎上,不斷細化概念,利用概念之間的相同點與不同點,整理并構建概念圖,主動投入到知識的回顧與提煉中,實現了新舊知識間的整合。此外,當教師將所有概念列出后,學生非常著急想弄明白這些概念間體現了怎樣的具體含義,所以,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就隨之而生,顯著提升了自主學習能力。然而,當教師提出主題或者中心時,學生之間的思維常常因為不同的概念理解,然而,在探尋核心概念與各次級概念中形成許多繪制概念圖的方案。由于每個學生具有不同的理解概念方式,其思考繪制的過程也并不相同,所以,學生的作品形式也并不一樣,正好體現出了他們的思維過程,形式促進了思考。
(三)樂學愛學,凸顯實際運用
教師指引學生,有條不紊地開展概念圖的制作、修改、反思,并再次創作,逐步完善概念圖,所以,學生也可以利用自行體驗、評斷對不同學習時期所繪畫的概念圖進行診斷,以此來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進而反應出自身概念上的轉變,提升思維能力與反思能力,掌握了自我導向學習。在此過程中,學生提升了對核心概念的把握與知識的應用。如,構建讓學生完成第三單元的概念圖,學生能較容易地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為什么不能暴飲暴食”、“新疆的瓜果為什么特別甜”等。如,在整理人教版高中《生物》中的《綠色植物與生物圈中的水循環》,教學使用概念圖后,“移栽樹木前要剪掉枝葉”、“大樹底下好乘涼”等問題便可以得到有效的解決。
二、概念圖在高中生物復習教學中應用設計
當前,我國高中生物學科依然執行會考制度,所以,通常高二生物必修課業完成后,進入高三對于生物必修知識將面臨系統復習的任務,教學使用概念圖能為學生構建一個知識體系,讓學生更好地學習,使他們具有較高的學習興趣,此外,也有助于學生長久地記憶。
首先,教學將新的內容以系統概念的形式呈現出來,然后,將概念圖中的每個概念分別展開,如,生物復習中的“生物圈中的人”,包含了人的呼吸與周圍的環境等,按照同樣的道理,利用概念圖將這些知識呈現出來,呼吸包含了兩部分:肺通氣與氣體交換,將這些分散的概念與呼吸練習起來,便形成了具體的概念。
概念是生物學理論的基礎和精髓,而生物學重要概念不僅具有一般概念的重要作用,更是能展現學科圖景,是學科結構的主干部分。在高中生物復習教學中,概念圖是一種教學策略,能將命題中的邏輯性概念表達出來。概念圖運用到組織教學中,把知識間的聯系剖析的十分清晰,讓學生明白了單元之間的關系;認識原有的錯誤知識,實現新舊知識的整合,使知識結構更為簡便,真正意義上實現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因為概念圖的豐富教學功能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結語
從教學實踐得出,將概念圖運用到高中生物復習中,強化了知識的學習,促進了學生智力更好地發展,讓他們通過回憶再現知識的學習,梳理并拓展了他們所學的知識,將頭腦中的知識轉變成有層次、有條理與有核心的知識體系,這種知識體系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記憶,記憶的知識也更加牢固,同時實現了知識的遷移,在實際生活中將學到的知識提取出來。相應在不久的將來,概念圖在高中物理的運用將更加普及。建構主義理論在發展的同時,網絡學習也得到了普及,對學生來說,概念圖將成為學生自覺運用的一種復習策略與工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