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榮
摘要:"教然后而知困。"如何讓讓數學學好,把學數學當成一種樂趣,指導學生掌握各種學習方法呢?本文從教會學生學會探究性學習、課前、課堂、課后等方面談了幾點看法。指導學生學習數學的方法是長期艱巨的任務,抓好學法指導對學生今后的學習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學生;初中數學;探究性學習
數學學習是中小學生增長學習能力和創造能力的廣闊天地。實踐證明忽視了"學","教"就失去了針對性。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應該重視和開發學生的智力,鍛煉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的養成,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掌握科學的方法,為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那么,如何讓學生學好數學,把學數學當成一種樂趣,真正做初中數學課堂的小主人,并掌握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呢?本文結合自身的教學實際談幾點粗淺的認識與大家分享。
1.教會學生學會探究性學習的方法
1.1 營造探究氛圍,培養探究意識
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是教育工作的組織者、領導者,在此過程中起主導作用。學生是教育的對象,也是自我教育與發展的主體,更是發展中的人,因此,教學活動中師生關系應該是尊師愛生、民主平等、教學相長。只有創設民主、互動的教學氛圍,學生才可能真正改變消極態度,由被動地位變為主動地位,也才有可能主動、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
探究氛圍的營造既可以吸引學生,又能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工作中要將重心從過分強調知識的傳承和積累向知識的探究過程轉化,從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向主動獲取知識轉化,從而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敢于創新的探索精神。
1.2 設置探究問題,引發探究愿望
探究性的學習不應只是一種學習形式,它更應成為學生的學習習慣和探究意識培養的一個重要手段。在教學中要時時注意探究教材精髓,精心設計問題情境,千方百計激發學生進行探究的愿望。
2.引導學生學會預習,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2.1 預習不能流于形式
學生往往不善于預習,也不知道預習起什么作用,因此,預習往往流于形式, 草草看一遍,看不出問題和疑點。在指導學生預習時應要求學生做到:新知識的接受,數學能力的培養主要在課堂上進行,所以要特別重視課內的學習效率,尋求正確的學習方法。目前初中新生學習數學存在一個嚴重的問題就是不善于讀數學書,他們往往是死記硬背。比如在學習平行線的性質后,學生在應用時就會出現不同層次的錯誤,其原因是沒好好讀懂,這就使七年級學生自學能力和實際應用能力得不到很好的訓練。實踐證明,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能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同時能逐漸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2.2 指導學生學會讀書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指導學生學會讀書的方法,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新學一個章節內容,先粗粗讀一遍,即瀏覽本章節所學內容的枝干,然后一邊讀一邊勾,粗略懂得教材的內容的重點、難點所在,對不理解的地方打上記號。然后細細的讀,即根據每章節后的學習要求一粗讀,先粗略瀏覽教材的有關內容,掌握本節知識的概貌。接著細讀,對重要概念、公式、法則、定理反復閱讀、體會、思考,注意知識的形成過程,對難以理解的概念作出記號,以便帶著疑問去聽課。方法上可采用隨課預習或單元預習。預習前教師先布置預習提綱,使學生有的放矢。因此,重視讀法指導對提高初中生的學習能力是至關重要的。
3.教會學生學會聽課的方法
筆者通過這些年的教學實踐,認為數學課堂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求學生聽課時要聽得認真、清楚,同時在教學過程中還應強調學生積極、主動地去配合教師講課,勤于思考,勤做筆記,從而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因此,筆者認為數學課堂上同樣要處理好看、聽、思、記四者的關系。
看,就是用眼睛看,教師要強調不僅要看黑板,還要認真看書,做到"兩看"相結合,"看"實際就是把直觀的東西記在大腦里。
聽,是直接用感官接受知識。教師應指導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注意:聽每堂課的學習目標要求;聽知識的引入及知識的發生與形成過程;聽教師對重點、難點的剖析(尤其是自己預習中的疑點);聽例題的解法思路和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聽課堂小結;尤其是要聽其他同學的討論與小結。教師要抓住最佳的講授時機,使學生聽之有效。
思,是指學生的思維考。學生只有積極思考,才能發揮其主體作用,在思考方法指導時,應告訴學生四要:要多思、勤思、隨聽隨思;要深思,即追根溯源地思考,并善于大膽提出問題;要善思,由聽和觀察、操作和實踐去聯想、猜想、歸納;要樹立批判意識,學會反思。可以說,"聽"是"思"的基礎和關鍵,"思"是"聽"的深化,是學習方法的本質和核心,會思考才會學習。
記,是指學生記課堂筆記,初中學生大部分不會合理地記筆記,通常是在黑板上寫什么,學生就抄什么,往往以記代聽和思,甚至部分師生認為數學不必要記筆記。因此,筆者認為指導學生記筆記,必須要求學生首先應服從聽講,掌握記錄時機;其次是記要點、記疑點、記解題思路和方法;再次是記小結、記課后思考題,使學生明確,"記"是為"聽"和"思"服務的。正確處理好這四者之間的關系,就能使數學課堂這一主陣地達到較完美的境界。
4.教會學生課后學習的方法
復習是學習過程的重要環節,是對已學知識的鞏固與提高,正所謂"溫故而知新"。同時,通過復習可以使知識系統化,形成學生自己的知識結構,促進其思維能力和自學能力的發展。教師強調在復習時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問題:一是要結合上課時教師講授的內容,抓住教材中的重點與難點進行復習。二是要及時復習,遺忘規律是先快后慢,一般情況下,聽課當天復習效果最好,要抓住當天的有利時機,及時進行復習。三是要根據學習內容合理分配時間進行復習。四是復習的方式要因人而宜,采取多種方法或措施組織復習。五是復習時要從整體內容中找出規律性的東西,使知識條理化、結構化。
總之,對初中生數學學習方法的指導,必須與教學改革同步進行,協調開展,持之以恒。要力求做到轉變思想與傳授方法結合,課上與課下結合,學法與教法結合,教師指導與學生探求結合,統一指導與個別指導結合,促進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同時要理論聯系實際,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