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如曄
摘要: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應培養學生能從數學角度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提高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發展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文章將從以上幾個角度出發對小學數學教學的策略進行研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感悟;能力
一、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去提出問題
問題的發現建立在思維活動的基礎上,有問題才會去思考。我們都知道,讓學生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有意義。要想讓學生通過問題來提高思維能力,這個問題必須有探究的價值,能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聯系,必須是學生切實感到困惑,想知道為什么,怎么辦,能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反之,如果問題只是為了走形式,沒有一點探究的價值,就會影響課程價值的體現。學生在數學課堂上,能提出好問題,對于開發智力,提高思維能力,調動學習的積極性有重要的意義,也對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有促進的作用。那么小學生怎樣才能提出好問題呢?這就需要教師把學生引入問題情境,激發他們提問的濃厚興趣。
在以往的數學教學中,教師占據著主導地位,希望學生在課堂上安分守己,做一個乖學生,這樣下去,學生容易形成依賴心理,以后即使遇到問題也不去主動提問和思考,有了不同的見解也不敢提問,日積月累,學生會面臨大量的困難,對學習喪失信心。實踐證明,只有在最放松的狀態下,學生才會積極主動地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他們的創造力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在實際教學中,要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使學生心情舒暢,思維處于最活躍的狀態,達到一觸即發的效果。數學教師要想方設法引導學生大膽質疑,把課堂的提問權交給學生,充分發揮他們的積極性。學生提出的問題只要有創新意識,教師就要及時肯定,使他們養成質疑的習慣,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這樣,容易引發學生的求知欲,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探索精神。
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一方面要精心設計問題,另外一方面,要創設各種問題情境,讓學生大膽提出問題,并進行思考。
二、引導學生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教學過程就是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引導學生從教學的角度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是數學教學的開始,問題是教學的靈魂,沒有問題教學效果也不會理想。在解決問題的教學中,要選擇和學生貼近的生活實際問題啟發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去探究,進而體會到解決問題的樂趣,激發他們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濃厚興趣。比如,在教學“小數加減法”這一節內容的時候,教師先安排學生自主去超市購物,保留購物小票,并把它帶到數學課堂上,在小組內交流在超市購買了哪些物品,然后鼓勵學生自主提出問題并解決。很快,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同學們爭論著,自主發現了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式,充分發揮集體的作用,取長補短,每一個學生都積極主動,加強了課堂上的多向互動交流。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親身經歷了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感受到解決問題的成就感,不但滿足了學生的求知欲,還提高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多種多樣,必須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強學生的生活體驗,才能以數學的角度去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使學生掌握數學思想和方法,進而靈活地解決生活實踐中的各種問題。
三、提高小學生自主思考能力
小學數學教學要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很多數學問題都是一題多解,學生探究的過程,就是思維活動的過程,教師要鼓勵學生從多個角度去思考問題,用不同的方式去解決問題,可以以具體的問題為例子,引導他們從多個渠道去嘗試解決,并把各種方法列舉出來,看看哪個學生解題方法最多,最簡單、有效,并給予表揚和肯定。這樣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創新能力有重要的作用,進而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學生的家庭環境不同、性格不同,因此,其數學基礎存在很大的差異性,尤其是現在的輔導班盛行,學生在幼兒時期就接觸到了數學基礎知識,因此到了小學階段,學生表現出的數學能力也不同。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有針對性地進行輔導和幫助,使不同學生都能獲得進步。教師對待學生要一視同仁,善于鼓勵和肯定學生,努力為后進生創造成功的機會,樹立其自信,促進學生身心綜合發展,從而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展。
四、注重輔導,轉化學生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多鼓勵,少批評,對于學困生要做到多關心、多幫助、不放棄,讓這部分后進生能體會到教師對他們的信任和關愛,感覺到班級的溫暖,幫助他們找到學習困難的原因,堅持對癥下藥。抓住機會進行輔導,通過兵教兵的方式提高他們的理解能力,促使他們逐漸進步。加強和家長的溝通交流,充分發揮家庭教育的作用,使學生在家長的監督和幫助下,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五、提高小學生的心理素質
教師可以抓住小學生好奇心強的特點,培養學生敢于探索的心理。在平時教學中,我們也會發現小學生對什么都感到好奇,都喜歡問為什么,因此教師要因勢利導,鼓勵學生多問,通過問題獲得數學知識和技能。小學生還具有活潑好動的特點,因此,在數學教學中,可以把游戲貫穿在課堂活動中,寓教于樂,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輕松地學到數學基礎知識,智力水平也不斷提高。小學生還具有求異創新的特點,尤其對新鮮事物感到好奇,喜歡探索新知識,對學過的或者已經掌握的數學知識不太感興趣,教師可以把教學內容和生活實際結合起來,加強知識點之間的聯系,通過自主探究和解決問題,用舊知識獲取新知識,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和習慣。
總而言之,教師要做個有心人,通過一切教學手段,讓學生愿學、樂學小學數學這門學科,在課堂上,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實踐空間,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允許學生自主學習和各抒己見,讓學生在現實中尋求解決方案,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探究能力,形成正確的人格意識。同時,要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讓數學課堂成為創造的課堂,使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獲得知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