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晨
【摘要】在傳統的教育模式中,一直是以教師為課堂的絕對主體,隨著新課改的實行,在現階段的課堂中越來越重視學生的地位。如果依舊以教師為課堂的絕對中心,對于當代學生獨立自主意識的發展和民族意識的培養沒有任何好處,所以通過新課改將這一狀況打破,在初中語文課上實現“以生為本”是現階段最重要的任務之一,本文對相關內容進行了一定的討論。
【關鍵詞】學生主體;語文課堂;以生為本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在傳統教育中,只是注重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沒有關注學生的個人發展,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對學生未來發展的好處不大。在大力發展素質教育的今天,如何將學生的潛力挖掘出來是教師現階段最關注的問題,只有將傳統的教學模式打破,通過“以生為本”才能實現學生全面的發展。作為語文教師,要保證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知識可以在生活中利用,將知識與生活之間的距離縮短,使學生對語文學習更有興趣,將語文課堂作為展現自我的一個平臺。
一、課堂有效教學
課堂有效教學理念是在20世紀正式提出的,其概念是在某一教學理念支配下,將學生的進步作為最終目標,使學生的多方面能力共同發展。通過課堂有效教學,可以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這一方式也是實現生本課堂的有效方式之一。
(一)主要理念
在新課改背景下,課堂有效教學的理念主要有三個方面:
第一,在課堂有效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將學生作為教學的核心,而且在這一過程中最注重的是教學是否真的產生效果。要想達到“有效”,學生的進步是唯一的審核標準,通過對課堂時間有效地利用,使學生的發展達到最理想的效果,所以判斷學生學習的有效性,最重要的方式是學生學習的成效。
第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對于教學是否有效的判斷是通過教學價值和教學目標進行的,這一點要是不同,對于教學是否有效的判斷也會不同。在新課標的規定中,課程目標領域有三個方面,分別是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三個方面的規定表明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情況不再是判斷課堂是否有效的最重要方式。實現有效教學,必須保證學生可以在這三方面得到有效的發展,所以要求教師在培養學生過程中需要從這三點出發,培養更加全面發展的學生。
第三,不斷地反思與創新,實現課堂有效教學。教師的不斷反思與創新是必不可少的,通過反思,教師可以掌握自身在教育中還有哪些方面沒有做到位,使教師的教學完全是經過嚴謹的思考與實際結合后完成的。在完成反思之后要通過教師的創造精神將自己的教學內容創新,根據自身的教學經驗形成獨特的方式,將反思與創新貫穿在整個教育活動中。
(二)基本特征
課堂有效教學的基本特征主要有三個,第一個是靈活開放特征,這一特征的概念是指教學活動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可以根據計劃再結合課堂上的實際情況進行及時轉變,教師可以根據教學情境,適時地選擇不同的教學方式。通過開放性的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也可以根據自身的特點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第二個是包容性,因為在新課標要求下,教師在教學中必須遵循學生個性化的發展,因而所選擇的教學方式必須是在保留學生個性化的基礎上進行的,并將學生中過于統一的部分分散開,使其向更多方向發展。第三個是通過更加健康有效的教學方式使師生之間的交流更加和諧,通過健康有效的交流,可以幫助學生敞開心扉,將自身的疑問和困惑展現給教師,通過教師的解答可以幫助學生在學習中更加投入。
二、實現生本課堂
(一)尊重學生不同的情感體驗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但是在同一個班級的學生在學習同一篇文章時也會有不同的情感體驗,這是因為學生的精力和生活環境不同造成的,教師在教學中不能抹殺這種不同,反而要重視這一差異,實現學生具有自身的感情觀的同時,也可以理解他人的感受。可以使用換位思考的方法,讓學生站在他人的位置去考慮,逐漸學會理解他人、體諒他人,這不僅是對于課文中人物的感受,也是在實際生活中對情感把控能力的學習,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完成的工作。
(二)培養學生的獨特性
培養學生的獨特性是每個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都應該完成的任務,例如可以通過朗讀使學生展現自身的個性,朗讀與齊讀之間最本質的差別在于朗讀可以使學生將自身的不同點展現出來,是課堂屬于學生的表現之一。教師要想培養學生的個性,首先需要理解學生的個性,尊重、體諒學生的個性,根據其個性的不同進行不同的教學。每個學生之間本就有一定的差異,聲音條件、對文章的理解、語文水平都有所不同,朗讀效果也有所不同。教師在這一過程中要做的是傾聽,而不是在學生讀得不好的時候打斷學生,需要給學生一個空間,聽他們為什么會這樣處理文章,使其逐漸將自己的內心敞開給教師。
三、結論
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以課堂教學為核心,向生活延伸,使學生可以在課堂中獲得有用的生活技能,更有學習的興趣。在課堂上要建立教師與學生的合作模式,不再單純地以教師為中心,將重心由教師轉向學生,實現“以生為本”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在課堂中更加投入,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官小菊.創新教學形式提高中段批讀文閱讀教學有效性[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6(5).
[2]張弘.構建“生本、生態、生命”的語文課堂初探——以《囚綠記》教學為例[J].基礎教育研究,2014(8).
[3]劉文丹.初中語文教學中怎樣構建多維互動的創新性課堂[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6).
[4]歐賽瓊.語文課堂教學中構建學生主體地位的實踐探索[J].教育導刊,2007(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