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實
摘要:高職院校大學生職業發展與規劃在大學階段是準備階段,這個階段的有無好壞直接影響到大學期間的學生生活質量,在這個階段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更直接影響到求職就業甚至未來職業生涯的成敗。隨著高職教育進入大眾化階段,大學生應盡早掌握職業規劃的方法,從而幫助自己合理地規劃人生,實現生命的價值。
關鍵詞:高職院校;職業發展與規劃;思想政治教育
一、在入學階段對高職院校學生進行職業理想的教育
高職院校學生入學初期,對自己的職業發展與規劃比較模糊,沒有確立明確的目標。因此在大一的大學生就業指導課中要開展職業生涯規劃,并且根據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為大學生確立階段的職業發展目標。這樣不僅能給學生確立職業發展理想,實現人生的真正價值。
(一)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每個有追求的人都會考慮:我打算怎樣度過自己的人生。也許每個人的選擇有所不同,但是選擇和規劃在個體生涯中是迫切需要的。要引導學生明確自己的職業選擇、職業目標與國家社會與個人利益的相統一。
(二)引導學生初探社會
幫助大學生了解社會現狀,增強大學生的責任感,有助于大學生擇業、就業以及職業發展。了解就業形勢,有創新創業的理念。及時的調整職業目標,使大學生轉變就業觀念,努力學習。大學生入學初期,學習態度懈怠,要根據自身條件確立職業方向,培養良好的思想政治素養,為以后進入社會做好準備。
(三)對大學生進行職業理想教育
堅持以人為本,對高職院校大學生進行教育,要關心尊重和理解學生。作為教育工作者,必須和學生建立平等的關系,這樣實現主體上的平等對話,才能使學生具有主體性。積極參與互動,在溝通中達成共識,從而提升學生的職業理想教育。除此之外,給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和生活氛圍,組織校園文化活動,充分發揮大學生的才能。建立心理疏導機制,給他們進行心理咨詢和心理疏導。引導大學生有健康的心態,避免有不良的心態積累,使他們心理和諧。
二、在畢業階段進行職業價值觀和職業道德觀的教育
指導學生認清就業形勢,根據本身的職業規劃,合理地選擇職業。對學生進行職業價值觀和職業道德觀的教育,可以讓學生順利畢業并且找到理想的工作。
(一)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素養教育。
高職院校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素養教育的同時應該指導大學生堅持社會主義方向,為人民服務,要具有熱愛祖國的熾熱情懷、創新創造的可貴擔當、恪盡職守的高尚風范和忘我拼搏的崇高精神,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和重要的精神價值。
(二)引導大學生提高職業道德修養
大學生要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向先進人物學習,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進一步推進新形勢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用先進人物的模范行為和人格力量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加強學生的職業價值觀教育
人們對各種職業有著不同的主觀評價。從社會來講,由于社會分工,各種職業在勞動性質的內容、勞動強度難度和勞動待遇條件都存在著差異,再加上傳統思想觀念的影響,各類職業在人們心目中的聲望地位也有好壞高低之分,這些評價都形成了人們的職業價值觀,影響著人們對就業方向和具體職業崗位的選擇。大量研究表明,個人總是傾向于選擇那些能滿足其價值觀追求的工作。大學生要深入了解自己的職業價值觀傾向,為自己選擇理想的職業導航。
三、在高職院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課中加強思想政治研究
就業是民生之本。高校畢業生就業既是民生之本,更是強國之需。解決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既關系著人民群眾的利益福祉,也關系著國家現代化進程和小康社會、創新型國家建設目標的實現。
(一)在教學中加強思想政治教育
在不同階段的學習中,引導學生通過社會實踐、志愿服務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創新能力。注重課程的教授方式革新,利用多媒體設備,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時效性。
(二)在課程設計中加強思想政治教育
完善創新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更好在職業生涯規劃中發揮作用。通過課程設計,加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相關內容,在設計中突出職業心理和職業理想。加入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在設計中突出愛國主義教育和就業形式分析。
(三)在課程體系中加強思想政治教育
加強專業課程體系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挖掘,提高思想政治素養。在重視專業知識的培養的同時,在課程體系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在課程的設計、體系和教學中三個地方相互作用,相互促進,市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的作用發揮效果更好。
參考文獻:
[1]《大學生職業生涯與發展規劃》。邵曉紅,北京大學出版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