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職生的教育中較為突出的一個問題就是心理健康問題,不僅嚴重影響學生對自我的認知,更阻礙了其能力的提升以及自我發展,而且中職生的心理問題的成因較為復雜多樣,已成為我國職業教育關注的焦點。本文就當代中職生心理問題及心理健康教育進行分析探討。
關鍵詞:中職學生;心理問題;心理健康教育
隨著現代職業競爭的越加激烈以及就業壓力不斷加大,再加上家庭和個人的因素,中職生普遍存在人際交往、學習、求職選擇等各方面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嚴重影響了中職生的生活和學習,同時也嚴重影響到中職生未來的生存和發展。有關部門應加以重視,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以不斷提高中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當代中職生的常見的心理問題
1.1人際交往心理問題
中職生心理還不夠成熟,在進入新環境后,他們急于獲得老師、同學的認可與尊重,但是在實際人際交往中卻適應不了新的人際關系,從而產生一些心理問題。比如情緒低落、自卑、孤獨、抵觸和老師以及同學之間的交往、和同性間的盲目攀比等,對生活失去信心,對日常活動喪失興趣,甚至感到生活沒有意義,企圖自殺來解決問題。另外,由于中職生心智還不夠成熟,渴望和異性交流和交往的同時,缺乏正確的戀愛觀,一旦失戀,往往一蹶不振,嚴重影響學習和生活。
1.2學習焦慮且自卑的心理問題
中職學校的課程專業性、邏輯性及實踐性很強,且內容較為抽象,一些基礎較差的學生學習起來就很困難,再加上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以及學習規劃,導致他們往往跟不上學習進度,在學習過程中所積累的問題日益增多,慢慢對學習形成一種焦慮、恐懼的心理。同時一部分中職生對自我缺乏合理的認知,對自我的評價過低,在心理上容易產生“我不行”的意識以及自卑感,對學習逐漸喪失興趣以及動力,有的中職生甚至認為自己沒有未來,沒有前途,出現自暴自棄現象。
1.3擇業心理問題
中職生就業擇業是他們最關心的問題,中職生一邊擔心自己的學歷低、技能不過關,怕找不到工作,一邊又希望找到的工作待遇好、工資高、輕松,能出人頭地,但是畢業后的就業現狀和他們的預期存在較大的落差,這時他們就會感到十分沮喪。在擇業過程中伴隨著緊張、興奮、焦慮這樣一種矛盾心態。同時由于現在的就業形勢很嚴峻,大多數的中職生在擇業時缺乏自信,盼望學校或家長解決自己的就業問題。中職生在擇業過程中,不僅缺乏主動性和信心,還在內心深處恐懼就業或擇業,不愿意自主擇業。
二、針對當代中職生的心理問題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
2.1重視中職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職院校應將中職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學校教學計劃中,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加大財力、物力以及人力投入力度,健全心理問題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問題的研究設備、研究機構,擴寬中職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加規范化,把中職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實處,培養他們積極向上的健康的心理以及健全人格。同時,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應幫助中職生樹立自信,積極開導成績差、自卑的學生,幫助他們有效緩解心理問題,避免產生嚴重的心理問題。中職學生基礎能力差,成績也較差,甚至有的學生自甘墮落,但是心理健康教師不應放棄他們,應看到他們身上的閃光點,讓學生慢慢相信自己能行,逐漸正視自己的缺點,并幫助他們加以改進,從而體驗成功,樹立起自信。
2.2積極開設多種心理咨詢通道
中職學校及教師們很難在短時間內了解到學生的心理狀況,尤其是對剛進入校園的新生。學校可定期組織學生進行心理測試,之后根據測試的結果進行分析,對那些需重點關注心理需求或有較嚴重心理問題的學生提供幫助。還可通過開展一些心理健康活動,比如心理面對面活動、心理知識競賽、意志力訓練心理咨詢室等,學生通過參加這些活動,拉近和教師、同學之間的關系,減少心理障礙。對一些有心理問題卻又不敢面對面交談的學生,應借助網絡咨詢平臺或電話咨詢等方式,讓學生更愿意面對心理問題,積極解決心理問題。此外,學校應開設相關心理健康教育、就業觀或人體健康成長的課程,并結合一些心理訓練和心理指導方面的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心理調節能力、抗挫能力以及抗壓能力,讓中職生保持健康積極、向上的心態,正確并積極地面對人生和社會,從而大大減少心理問題的發生。
2.3豐富中職生的校園文化活動
中職生也渴望成功,渴望能得到家長、老師以及同學的肯定和贊許,走出自卑、孤獨的困境,重新塑造良好的性格。為此,中職學校應積極組織開展校園文化活動,比如歌手大賽、書法比賽、演講比賽、專業技能大賽、文藝比賽、籃球賽等等,讓學生能有充分的機會在眾人面前展示自己,樹立自信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同時還可組織關于“貧窮與富有”的辯論賽,以糾正學生的錯誤的世界觀、人生觀及價值觀,消除攀比心理,找到自己的閃光點或優勢,樹立起自信。教師同時也應端正自己的教育思想以及教育方法,使師生關系更加融洽,創設能使師生心情愉悅的生活及學習氛圍來開展良好的健康的集體活動以及課堂活動。另外,教師應深入學生當中,及時了解學生在生活及學習上的困難,及時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對家庭較貧困的學生,應給予一定幫助。加強學生的思想教育,讓學生正確面對自身的貧窮,也讓他們明白金錢上的“窮”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人喪失改變貧窮的信心。
結語:
總而言之,學校的教育不應只是理論知識和技能的教育教學,還應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當代中職生仍存在諸多的心理問題,為此,中職學校應積極探索中職生出現心理問題的原因,并積極開設多種心理咨詢通道以及心理健康課程,使中職生的心理問題得到及時、有效的解決,同時還應豐富中職生的校園文化活動,促進中職生健康成長成才。
參考文獻:
[1]劉麗.中職生心理健康問題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2.
[2]呂晟三.淺談中職生心理問題及其教育方法[J].科技視界,2014,(10):233+235.
作者簡介:劉冰華(1985.08)女,本科,陜西渭南,漢族,職稱:中教二級,研究方向:中職生心理健康教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