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
摘 要: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們選擇乘坐飛機作為出行方式的首選。原有航站樓內各項資源日趨緊張,已不能滿足客流量增長的需求,嚴重影響到目前旅客滿意度及侯機舒適度,給航站樓的運行產生了巨大壓力,全國各主要城市機場迎來了航站樓擴建及改造的熱潮。通過總結首都機場近幾年來航站樓不停航施工管理經驗,總結一套適用于機場建設的管理方法,用以指導航站樓改造施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航站樓改造;運行;一體化管理
中圖分類號:U4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7)19-0102-02
近些年來,隨著國內民航業的整體高速發展,許多已建成的機場航站樓現有的旅客吞吐量已經超過了早期的設計流量,功能設施已不再能滿足當前需求,已嚴重影響到旅客滿意度、侯機舒適度以及機場結構調整,給航站樓的運行產生了巨大壓力,迫切需要對航站樓進行升級改造。首都機場2號航站樓自1999年投入使用后,原有布局、設施已無法滿足現代化機場的要求,為滿足航空業務量持續增長的需要,應對客流量的飽和問題,提高商業價值,對首都機場2號航站樓的進行了全面的升級改造。
1 航站樓施工特點
航站樓升級改造施工通常具有以下特點:
(1)建設任務重:航站樓內涉及系統多,與原系統接駁多;(2)運行壓力大:首都機場2016年航班量達60.6萬架次,旅客量達9439萬人次,進行運行保障壓力大;(3)管理協調難:首都機場共有87家客運航空公司、12家貨運航空公司及其他駐場單位,協調難度大;(4)特殊環境多:重大任務保障多,風霜雨雪、霧霾等特殊天氣影響大。
以上特點要求航站樓升級改造必須在確保正常運行的條件下進行,要求必須探索一條建設運行和諧共贏的道路,實施一體化管理。
2 建設運行一體化管理研究
建設運行一體化就是在嚴格執行國家法律法規、行業、地方工程建設管理規定,嚴格遵循機場建設與運行客觀規律的基礎上,在項目規劃、決策、設計、施工、使用的全壽命周期內,協調處理好各運行單位之間的關系和需求,實現全過程一體化管理、前期投資與后期運行以及經營收入相協調、機場航空業務與非航商業相統籌。
2.1 航站樓運行與設計的一體化管理
2.1.1 明確主要目標,轉變建設理念
首先,要明確航站樓改造的主要目標,通過綜合分析,分清主要需求和次要需求、必須解決的問題和非必須解決的問題。首都機場2號航站樓升級改造的目標:
(1)補充運行資源,提升航站樓容量;(2)完善功能配套,提升服務品質;(3)增加商業面積,提升商業收益;(4)升級專業系統,提高保障能力。
其次,堅持“統一規劃、分步實施、有限解決”的基本原則,滿足不停航施工的策略,完善項目規劃和決策,全盤兼顧,重點突出。以目標為主線,綜合考慮航站樓改造需求多、問題復雜程度、現狀條件、航空安全保障要求、施工組織等多方面因素,轉變“大而全”的建設理念,采取“有限解決”的方法,集中解決主要矛盾,盡可能將對運行的影響降到最小,尋找能夠達到平衡的最優方案。
以首都機場2號航站樓國內安檢現場擴容改造為例,原計劃在現有18條通道的基礎上,通過在東側擴出12條通道,北側通道改變現有通道格局增加8條,共增加20條;但為降低對運行的影響,并考慮相關資源的導改難度,統籌各方因素,最終確定擴容至32條。
2.1.2 運行單位參與方案設計
機場建設是為了更好的運行,在方案設計過程中聽取運行方的建議就顯得十分必要。在首都機場2號航站樓商業布局調整方案設計中,通過深入的現場調研和數據采集,并與相關機場商業管理部門密切合作,在機場商業發展目標、經營理念、發展要素、布局規劃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完善動線流程設計,調整了原有設計方案,使之更加舒適、人性化。如圖1所示。
2.2 航站樓運行與施工的一體化管理
由于機場的特殊性和不可替代性,決定了航站樓升級改造往往在不停航條件下進行。如何確保施工期間航站樓正常運行和安全成為建設管理的關鍵因素。
2.2.1 合理調整航站樓運行流程和資源布局
航站樓升級改造不可避免的會對現有運行流程和資源布局造成影響,甚至中斷,因此,在升級改造前,必須對受影響的運行流程和資源進行調整和還建,確保運行不受影響。首都機場2號航站樓改造前,聯合運行單位深入分析建設對運行的影響,調整辦公資源布局,擴充施工期間旅客資源,減少建設對旅客資源的占用,同時將辦公資源還建到其他區域,確保正常工作;調整、變更航站樓現有運行流程,確保了運行不中斷。如圖2所示。
2.2.2 加強不停航施工管理,確保持續安全
安全是機場運行的核心,航站樓升級改造施工,運行科學化、現代化的安全管理手段,合理規劃不停航施工組織程序,確保整體安全。
(1)在首都機場2號航站樓改造施工前,聯合各運行單位從安全管控、施工組織、總體投入等方面深入分析,合理規劃不停航管控方案。
航站樓陸側區域(隔離區外)安全等級要求較低,僅需在改造范圍設置圍擋,避免施工人員與旅客接觸;空測區域(隔離區內)安全要求較高,可通過設置符合紅線標準的圍擋將其劃歸到陸側區域,待項目完全竣工后,再重新歸還到空側區域;如無法一次劃分至空側區域,則需合理規劃施工順序,通過分步隔離的方式實現最終封圍。見表1。
(2)堅持“一體化”的管理理念,在實施過程中與運行單位充分溝通,遵循“用空間換時間、用適度的成本換時間、用可接受的安全裕度換時間“工作思路,堅守“運行底線”、“投資底線”、“安全底線”三個底線,充分認識到建設對運行的影響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在一定限度內是可以容忍的,統籌考慮運行與施工,在可容忍的安全裕度范圍內,盡可能的增加施工時間,對建設給予足夠的支持。endprint
2.2.3 千方百計,降低施工對旅客的影響
旅客體驗是機場服務水平的重要評價標準,施工不可避免的造成服務標準的降低。在首都機場2號航站樓改造前,建設管理部門與運行管理單位建立聯動機制,聯合制定應對措施,盡量做到使旅客“無感”:
(1)與運行單位建立聯動機制,掌握航班動態,及時調整施工工序,將噪音、粉塵較大等工序安排在夜間施工;(2)搭建圍擋隔絕施工區與航站樓;(3)對圍擋進行美化或張貼宣傳畫、廣告等,提升旅客觀感和舒適度的同時,創造商業價值;(4)高溫和寒冷季節施工,在施工區域與航站樓旅客區域交界處采取保溫措施,保證航站樓內部溫度。
2.3 建立建設與運行的閉環管理
運行是檢驗航站樓升級改造成果的最好手段,工程建設完成后,要與運行單位建立良好的溝通機制,跟蹤運行單位在使用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及時“回頭看”,及時總結,用于指導改造施工。首都機場2號航站樓升級改造過程中,積極總結每個項目在運行中發現的問題,形成了管理手冊,避免了后續施工再次發生此類問題。
實施建設運行一體化管理,要求:在前期階段建設及早進入,運行全程參與;實施階段,運行與建設全面配合,相輔相成;工程完成后,及時總結,提高一體化管理進程。
運行需要建設,建設離不開運行。通過建設對航站樓業務流程、功能布局和空間處理等方面進行升級改造,為旅客提供更為人性化的親和環境,強化機場航站區的商業性功能,滿足機場航站樓可持續發展的需要,提升運行效率和服務體驗。建設需要運行的支持,施工不可避免的會對運行造成影響,需要運行單位的配合,完善不停航組織方案,實現運行與建設的和諧統一。
3 結語
由于我國機場普遍具有周期性滾動發展的特點,“五年小改,十年中改,十五年大改”,目前,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各地機場普遍面臨升級改造與運行的矛盾,因此研究航站樓升級改造期間建設與運行的管理特點,具有積極的意義和重要的研究價值。通過科學性的分析,需求建設與運行的綜合管理方法,用以指導方案設計、施工組織,為后續航站樓升級改造提供基礎。
參考文獻
[1]張津君.京津一體化背景下天津機場航空貨運發展策略研究[J].港口經濟,2014,(05):40-42.
[2]楊學英.監管一體化模式在工程監理中的應用──以某機場航站樓建設項目為例[J].建設監理,2013,(07):18-20.
[3]田久強.浦東機場第二航站樓的空間造型設計特點[J].中國民用航空,2009,(03):20-21.
[4]郭建祥,阮哲明,陳琮,季正嶸.浦東國際機場一體化交通中心[J].交通與運輸,2008,(04):6-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