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晶


DOI:10.16658/j.cnki.1672-4062.2017.12.113
[摘要] 目的 研究在糖尿病護理管理中應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的意義。方法 選取該科2015 年1月—2016 年12月收治的200例糖尿病患者,借助于數字隨機表法將其列入觀察組(合計100例)和對照組(合計100例),對照組與觀察組分別應用常規健康教育模式與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對兩組的護理效果進行對比分析。結果 兩組護理有效率對比,觀察組(94.0%)顯著高于對照組(79.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糖尿病疾病知識知曉情況對比,觀察組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糖尿病護理管理中應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能夠有效地提高患者對于疾病知識的認知水平,改善降糖效果,可推廣。
[關鍵詞] 糖尿病;全程健康教育模式;護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06(b)-0113-02
近年來,伴隨著社會物質生活的極大改善和人們的飲食結構的相應調整,糖尿病的發病率連年升高,已經成為威脅人們的生命安全與健康的常見慢性疾病之一[1]。遺傳因素與環境因素是糖尿病的常見致病因素,這一疾病以血糖含量異常升高為典型病理表現,治愈難度大,且并發癥多,患者往往需要長期甚至終身治療。在糖尿病的治療中,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均會削弱治療效果,降低患者的預后。因此,在常規治療控制的基礎上,系統健康教育也十分必要。伴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全程健康教育這一新型的健康教育模式在臨床上的應用范圍日益擴大,其目的在于,借助于全程護理干預,引導患者逐步樹立健康的飲食習慣、生活習慣,通過端正其行為方式,使其身體機能有效地改善,從而全面地改善患者的預后效果[2]。該研究選取該科2015 年1月—2016 年12月收治的200例糖尿病患者進行對照研究,旨在分析全程健康教育模式的方法及其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2015 年1月—2016 年12月收治的200例糖尿病患者,借助于數字隨機表法將其列入觀察組(合計100例)和對照組(合計100例)。對照組:男55例,女45例,平均年齡(60.2±9.6) 歲,平均病程(8.2±4.1) 年;觀察組:男52例,女48例,平均年齡(60.4±9.4) 歲,平均病程(8.5±4.6) 年。兩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該次研究的可行性較強。
1.2 方法
對照組應用常規教育模式,為患者免費方法自制的健康宣教資料,為其介紹疾病的發病原因、表現等知識、耐心地答疑解惑、介紹不良反應或并發癥的種類及其預防方法等。在對照組基礎上,觀察組應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其內容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2.1 成立健康教育小組 成立包括科主任、主管醫師、護士長、責任護理以及心理醫師等在內的健康教育小組,對患者的文化程度、對于疾病的知曉情況等相關資料進行搜集,在此基礎上,為其制定健康教育計劃。要注意對健康教育工作內容如糖尿病基礎知識、并發癥預防以及自我保健方法等進行整理,創新健康教育工作形式。
1.2.2 設計健康教育計劃 廣泛查閱相關資料,結合以往護理工作中的經驗和教訓,依托于患者的實際情況和病情變化特點,為其設計健康教育計劃。健康教育開始于患者就診時,主要項目包括就診期間的健康教育、住院期間的健康教育、出院時的健康教育3個條目,在健康教育的過程中,及時地結合患者的實際病情變化情況做出相應的調整[3]。
1.2.3 健康教育方案的實施 ①就診時的健康教育 患者入院時,指導其認真地健康教育調查表,表格內容包括身體狀態、生活習慣、飲食習慣等內容,健康宣教由醫師或護理人員負責,重點為患者講解糖尿病的種類、發生原因、癥狀表現、治療方法以及預期效果等,針對糖尿病的危害性以及嚴格遵照醫囑配合治療的必要性,要著重解釋。在對患者的性別、年齡、家庭背景、文化程度等進行分析的基礎上,為其制定住院期間的護理方案和健康教育計劃,重點使其明確疾病的影響因素、常見并發癥及其有效的防治方法;告知患者注意控制飲食,教會其自我管理技巧,多食用新鮮的水果和蔬菜,控制好糖分的攝入,注意補充維生素;同時,針對用藥期間的注意事項,要詳細地介紹,并教會患者正確的胰島素注射方法,以提高其自我護理能力。
②住院期間的健康教育 住院期間,定期對患者進行檢查,如24 h尿蛋白定量、糖耐量試驗、周圍血管疾病檢查等,針對檢查的目的和重要性,要耐心地講解,以獲取其理解和配合;為患者及其家屬發放特制的健康教育知識手冊,以團體咨詢、個別輔導等形式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定期舉行健康知識大講堂活動和相關的講座活動,講解的內容包括糖尿病分型、疾病不同階段的表現、如何有效地防治并發癥等;注意減少專業名詞的使用,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在健康教育的過程中也可以使用圖片、音頻、視頻等更為直觀的途徑,以加深患者的理解。在健康教育的過程中,針對患者及其家屬普遍存在疑問的內容,認真地整理,并將其作為下一階段健康教育的重點內容。為患者講解飲食對于血糖水平的重要影響,注意結合患者的飲食習慣和病情特點為其制定有針對性的飲食計劃,反復叮囑其嚴格控制糖分的攝入量,辛辣、油膩、過甜等食物均應該遠離;叮囑患者少吃水果,戒煙戒酒,少食多餐,飲食清淡,并為其解釋定時定量飲食的意義。叮囑患者堅持適量的鍛煉,如騎自行車、慢跑、散步、打太極拳、游泳以及上下樓梯等,但是要循序漸進,以不引起疲勞為宜。由于糖尿病病程長,所以在治療過程中患者容易氣餒,護理人員要善于使用鼓勵性的語言安慰、支持患者,可以結合降糖成功的病例,告知患者嚴格遵醫囑用藥對于降糖的意義,培養其積極性。③出院時的健康教育 在患者出院時,詳細地登記其家庭住址、聯系方式等基本信息,叮囑其繼續保持健康的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以及鍛煉習慣,囑咐其嚴格遵醫囑用藥,避免過量或漏服情況;教會患者自測血糖的方法,為其講解監測血糖的意義;將后續健康教育活動時間以及地址、內容等信息提前告知患者,鼓勵其按時參加;告知患者定期返院復診。endprint
1.3 觀察指標
借助于糖尿病知識問卷評估兩組疾病知識的知曉情況,完全知曉為準確率高于90%,基本知曉為準確率處于70%~90%之間,不知曉為準確率低于70%[4]。以空腹血糖值的變化情況評估兩組護理有效率,這一數值為3.9~6.0 mmol/L為顯效,這一數值為6.1~6.9 mmol/L為好轉,這一數值高于7.0 mmol/L為無效[5]。
1.4 統計方法
運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數據,分別使用(x±s)表示與t檢驗該研究中的計量資料,并分別以[n(%)]表示與χ2檢驗該研究中的計數資料,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疾病知識的知曉情況對比
兩組疾病知識的知曉情況對比,觀察組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所示。
表1 兩組疾病知識的知曉情況對比[n(%)]
2.2 兩組護理有效率對比
兩組護理有效率對比,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2所示。
表2 兩組護理有效率對比[n(%)]
3 討論
健康教育旨在通過提高患者對于疾病以及治療的認知水平,使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得到有效的改變,樹立科學的生活習慣,以使其免疫力得到有效增強,從而鞏固疾病的治療與護理效果。健康的飲食習慣和行為方式對于糖尿病患者尤為重要,因此,近年來,關于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問題也日益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
以往在對糖尿病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時,階段性的健康教育目標往往處于缺位狀態,致使健康教育缺乏針對性和有效性,難以發揮效果。該研究中,觀察組應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從患者就診時開始進行健康宣教,直至患者出院,經研究,兩組護理有效率對比,觀察組(94.0%)顯著高于對照組(79.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糖尿病疾病知識知曉情況對比,觀察組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表明,全程健康教育模式能夠根據患者在不同階段(就診時、住院期間、出院時)的病情特點、治療與護理需求等情況,為其制定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計劃,以有效地滿足患者對于疾病與治療知識的需求,引導其逐步地樹立健康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
綜上所述,在糖尿病護理管理中應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能夠有效地提高患者對于疾病知識的認知水平,改善降糖效果,可推廣。
[參考文獻]
[1] 朱會群.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護理管理中的作用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5,35(22):4-6.
[2] 曾麗紅.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6,7(6):234-235.
[3] 張桂群.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中外醫學研究,2016,14(10):66-67.
[4] 韓金榮.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價值探討[J].中國醫藥指南,2016,14(7):256-257.
[5] 馬維針.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護理管理中的作用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5,15(76):157.
(收稿日期:2017-03-1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