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清鳳++郭玲

DOI:10.16658/j.cnki.1672-4062.2017.12.147
[摘要] 目的 探討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實施飲食和運動干預對患者血糖調控的價值。方法 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間該院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150例患者進行研究,根據患者護理方案將患者分為常規組(n=75)和干預組(n=75),對所有常規組患者進行常規基礎護理,對所有干預組患者實施飲食和運動干預,統計分析兩組患者血糖調控效果及母嬰預后狀況。結果 干預組患者護理后空腹血糖、餐后1 h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的異常率、剖宮產率及母嬰并發癥發生率與常規組相比明顯較低(P<0.05)。結論 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實施飲食和運動干預可提升患者血糖調控效果。
[關鍵詞] 妊娠期糖尿病;飲食;運動干預;血糖調控
[中圖分類號] R248.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06(b)-0147-02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妊娠前糖代謝正常或有潛在糖耐量減退、妊娠期才出現或確診的糖尿病[1]。妊娠期糖尿病屬于高危妊娠狀態,當前臨床統計結果顯示,妊娠期糖尿病是影響母嬰結局的重要妊娠期疾病,極易導致妊高癥、產后出血、早產、羊水過多、胎膜早破、胎兒窘迫、巨大兒、胎死宮內、新生兒窒息等多種母嬰并發癥出現[2]。而目前臨床尚未明確妊娠期糖尿病的發病機制,多認為患者血糖控制效果直接影響母嬰并發癥的發生[3]。不斷提升患者血糖控制效果是目前臨床治療妊娠期糖尿病的重點。該院為提升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對2015年1月—2017年1月間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75例患者實施了飲食和運動干預,以下就患者干預效果行回顧性總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150例患者進行研究。納入標準:參照國際妊娠合并糖尿病研究組織制定的妊娠期糖尿病診斷標準:通過OGTT:75 g糖耐量試驗檢測,空腹血糖≥5.1 mmol/L,餐后1 h血糖≥10.0 mmol/L,餐后2 h血糖≥8.5 mmol/L中存在任意一項孕婦;單胎妊娠患者;經該院倫理委員會同意,患者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并配合治療及護理研究。排除標準:存在其他妊娠期合并癥、并發癥患者;孕前糖尿病患者;認知、精神、意識障礙患者。根據患者護理方案將患者分為常規組(n=75)和干預組(n=75),常規組患者年齡21~37歲,平均年齡 28.91歲(s=6.54);孕周24~37周,平均孕周30.60周(s=4.66);初產婦58例,經產婦17例;干預組患者年齡21~37歲,平均年齡 28.85歲(s=6.58);孕周24~37周,平均孕周30.56周(s=4.83);初產婦57例,經產婦18例。對常規組與干預組患者一般基線資料實施獨立樣本檢測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實施比對。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應采取胰島素進行常規降糖治療。對所有常規組患者進行常規基礎護理:①用藥護理:對患者進行藥物相關知識教育,并嚴格按醫囑給予患者降糖藥物治療,患者用藥過程中嚴密監測生命體征、胎心等,出現異常狀況時及時通知醫生,并按醫囑調整治療方案。②心理護理:患者入院后,由護理人員及時向孕婦介紹醫院環境,為孕婦提供舒適、安靜的病房環境,指導患者加強休息,并及早適應醫院環境;及時向患者講解妊娠期糖尿病發病機制、發病原因、治療方式、常見并發癥等,促進患者正確認識疾病;在與患者交談中了解患者心理狀態,并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促進患者身心舒暢。③飲食及運動干預:告知患者飲食及運動對血糖控制的影響,告知患者控制糖分攝取,并需進行適當運動,但不告知患者具體干預方式,不為患者制定干預方案。
對所有干預組患者均實施用藥護理、心理護理,方式與常規組相同,另對患者進行飲食和運動干預:①飲食干預:根據患者實際身體情況、胎兒發育狀況為患者制定針對性飲食方案,每天攝取熱量=25-35×(身高-105),糖分攝取比例為0%~50%,脂肪為5%~30%,蛋白質為0%~15%;孕早期需鼓勵患者進食,實施少食多餐;孕中晚期每周熱量攝取量增加3%~8%,并增加攝取纖維素、維生素、微量元素,以粗糧為主,少食多餐,營養均衡,禁止食用刺激性及含咖啡因食物,控制糖分、鹽攝取。對患者進行1次/周飲食狀況評估,對患者飲食依從性狀況評估,按患者實際狀況及胎兒發育狀況調整飲食方案,直至分娩。②運動干預:可根據患者實際身體狀態及喜好狀況制定針對性運動方案,每周了解患者運動狀況,并根據患者實際身體狀況調整運動量,運動時避免心率過快,以患者運動過程中微出汗為佳;指導患者每天堅持運動,運動中加強安全防范,及時補水,避免運動過量或低血糖發生[3]。
1.3 觀察指標
①統計分析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空腹血糖、餐后1 h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狀況。采取75 g糖耐量試驗檢測。②統計分析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空腹血糖、餐后1 h血糖、餐后2 h血糖異常狀況。以空腹血糖≥5.1 mmol/L,餐后1 h血糖≥10.0 mmol/L,餐后2 h血糖≥8.5 mmol/L表示血糖異常。將患者入院當天血糖監測結果作為護理前數值,患者開始護理后,測量1次/周血糖,直至分娩,以護理后血糖測量均值作為護理后數值。
③統計分析兩組母嬰預后狀況。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行數據處理分析,血糖水平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進行t檢驗。血糖異常率、母嬰預后以率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血糖水平狀況分析
干預組患者護理后空腹血糖、餐后1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與常規組相比明顯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endprint
2.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血糖異常狀況分析
干預組患者護理后空腹血糖、餐后1血糖、餐后2 h血糖異常率與常規組相比明顯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母嬰預后狀況分析
干預組患者出現羊水過多2例,妊娠高血壓1例,胎兒生長受限1例,剖宮產18例,常規組患者出現羊水過多5例,妊娠高血壓4例,胎兒生長受限3例,剖宮產38例,干預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5.3%、剖宮產率24.0%與常規組16.0%、50.7%相比明顯較低(χ2=4.478,P=0.034;χ2=11.398,P=0.001)。干預組中出現巨大兒2例,新生兒窒息1例,常規組中出現死胎3例,巨大兒5例,新生兒窒息3例,干預組新生兒并發癥發生率4.0%與常規組14.7%相比明顯較低(χ2=5.042,P=0.025)。
3 討論
妊娠期糖尿病是妊娠期常發的嚴重并發癥,臨床發生率較高,可達3%~5%。臨床研究結果顯示,妊娠期糖尿病是引起不良妊娠結局的重要因素,妊娠期糖尿病將導致患者內分泌紊亂,影響患者正常生命活動,也影響胎兒正常營養供給,進而易導致患者出現多種并發癥,新生兒血流動力學變化,導致多種新生兒并發癥發生,威脅母嬰預后[4-5]。當前臨床研究結果認為用藥狀況、心理、飲食、運動是影響血糖的重要因素。常規護理過程中主要通過心理調控和藥物輔助調控血糖,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血糖,但患者不良生活行為也易導致血糖升高,影響調控效果。說明通過飲食和運動干預可進一步提升血糖控制效果。實施飲食干預可根據患者實際身體狀態制定針對性飲食計劃,有效提升患者體重控制效果,并能保證胎兒營養供給,減少因不良因素導致的血糖、血壓、血脂升高,減少母嬰并發癥;且飲食控制可提升胰島素敏感性,進一步提升血糖控制效果。實施運動干預可促進患者機體糖分消耗,發揮降糖效果,且運動干預還可提升機體免疫力,降低妊娠狀況引起的胰島素抵抗,提升機體自身血糖調節效果,進而改善母嬰預后。
綜上所述,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實施飲食和運動干預可提升患者血糖調控效果,改善母嬰預后。
[參考文獻]
[1] 高宇,折瑞蓮,黎燕,等.飲食和運動干預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漿脂肪因子調控的實驗研究[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4, 18(4):598-600.
[2] 劉國旗.妊娠期糖尿病對母嬰結局的影響[J].醫學理論與實踐, 2015,28(3):363-364.
[3] 方慧蘋,王箴,任素英,等.等長抗阻力運動對妊娠糖尿病病人血糖值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4,28(32):4068-4069.
[4] 鄧翠艷,向雪雯,崔風云,等.飲食運動管理對妊娠期糖尿病的應用研究[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6,27(12):1488-1490.
[5] 董麗敏,印娟.早期綜合護理干預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和妊娠結局的影響[J].河北醫藥,2015,37(19):3006-3009.
(收稿日期:2017-03-2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