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寶猜 李奕芳


【摘要】 目的:探討護理干預后廈門地區牙周病患者治療后復診率情況。方法: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筆者所在醫院牙科門診收治的廈門地區牙周病患者235例,患者均給予牙周病基礎治療,采用自擬問卷調查表記錄每一位患者隨訪情況,錄入軟件中計算復診率情況,采用護理干預進行應對處理。結果:235例患者治療過程中1個月復診率為89.79%,3個月復診率為80.00%,6個月復診率為74.89%,不同時間復診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35例患者隨訪1個月、3個月及6個月發現,刷牙次數2次/d以上、刷牙時間2~3 min/次且刷牙方式Bass患者例數顯著高于隨訪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牙周病患者采用牙周基礎治療時實施護理干預效果理想,能有效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及時發現治療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加以干預促進病情早期恢復,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 牙周病; 復診率; 健康教育; 口腔衛生宣教; 常規護理
doi:10.14033/j.cnki.cfmr.2017.22.060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7)22-0115-03
牙周病屬于一類口腔慢性破壞性疾病,誘因包括炎癥、創傷、牙菌斑等,發病后如果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容易造成牙周組織破壞、牙齒松動,增加牙齒脫落發生率[1]。常規方法以牙周基礎治療為主,能改善臨床癥狀,提高患者咀嚼能力。但是牙周病治療時間較長,需要長期維護,進行定期復查評估及必要的治療。部分患者年齡較大,治療認知較欠缺,導致治療后復查率較低,難以達到預期的治療效果[2]。文獻報道顯示,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牙周病患者治療復診率有助于及時解決牙周問題,利于患者治療恢復,但是該結論尚未得到進一步證實。為了探討護理干預對廈門地區牙周病患者治療后復診率情況。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醫院牙科門診收治的廈門地區牙周病患者235例進行研究,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筆者所在醫院牙科門診收治的廈門地區牙周病患者235例,男121例,女114例,年齡24~68歲,平均(44.91±4.56)歲。235例患者中121例個別牙齒松動,114例牙列不完整且8顆以上牙齒松動。納入標準:(1)符合牙周病臨床診斷標準;(2)患者半年內未接受過牙周局部治療;(3)治療前2周未接受到抗生素藥物、糖皮質激素治療。(4)本課題均經過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合并有影響效應指標觀測、判斷其他生理或病理者;排除合并其他口腔疾病或難以配合治療者。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 入院后完善相關檢查,評估全身狀況及影響牙周健康的局部因素:如牙齒排列擁擠,粗糙的修復體,牙石等。實施齦上潔治、齦下刮治及根面平整等方法治療,治療時輔助局部用藥控制或消除菌斑。強化口腔衛生指導,并于治療后加強患者口腔衛生檢查[3]。
1.2.2 解決對策 通過護士主動電話咨詢,了解患者治療后情況,內容包括恢復情況、治療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復查情況、口腔衛生行為等,咨詢時間分別為1個月、3個月、6個月[4]。解決措施:(1)一般護理。根據電話咨詢結果、查閱病例了解患者基本病情、治療情況,制定相應的口腔護理干預方法,告知患者定期到醫院復查,以評估菌斑控制效果,糾正個人口腔衛生行為,激勵患者保持長期維護牙周健康信心[5]。(2)口腔健康知識教育。咨詢過程中加強患者口腔健康教育指導,介紹牙周病的防治知識,重視對與牙周病相關的全身性疾病的干預,復查時利用形象材料,包括模型、掛圖、照片等進行宣傳教育,讓患者對疾病發生、臨床表現、危險因素等有所了解,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6]。(3)口腔衛生指導。隨訪過程中正確指導患者刷牙,告知患者刷牙對于清除菌斑的重要性及高效性,講解豎轉動法和水平顫動法刷牙的方法,必要時在模型上進行演示,保證刷毛與牙齒形成45°角,刷牙時正確控制力度,每次刷2~3顆牙,并指導患者反復練習。此外,護士指導患者選擇牙膏,正確使用含氟及藥物牙膏。(4)電話回訪。治療結束后護士給予詳細的口腔健康教育講解,包括正確刷牙方法、牙線及間隙刷的使用等,認真填寫患者的回訪登記本,患者治療結束后2周、4周由護士進行電話隨訪,了解患者病情變化情況,針對患者提出的問題進行認真解答,向患者及家屬講解可以隨時撥打電話與科室聯系,回訪完畢后詳細的填寫回訪記錄,并及時將信息反饋給醫生,評估患者口腔恢復情況。(5)定期復查。強調復查對維護療效的重要性,復查時全面評估病情,使得治療更具針對性,及時根據患者恢復情況調整治療方案[7]。
1.3 觀察指標
(1)復診率。觀察入選患者治療后1個月、3個月、6個月復診率情況。(2)口腔衛生維護改善情況。觀察入選患者治療后1個月、3個月、6個月口腔衛生維護依從性,包括刷牙次數、刷牙時間、刷牙方式(橫刷式、豎刷式、Bass)等。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治療后1個月、3個月及6個月復診率比較
235例患者治療后1個月復診率為89.79%,3個月復診率為80.00%,6個月復診率為74.89%,不同時間復診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患者隨訪前及隨訪后1個月、3個月、6個月口腔衛生維護改善情況比較
235患者隨訪1個月、3個月及6個月后發現,刷牙次數2次以上、刷牙時間2~3 min且刷牙方式Bass患者例數,均顯著高于隨訪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endprint
3 討論
牙周病是菌斑微生物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在世界范圍內具有較高的患病率,是成人失牙的主要原因。目前,臨床上對于牙周病以牙周基礎上治療為主,包括齦上潔治、齦下刮治及根面平整,及時清除牙菌斑,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等,能有效改善患者癥狀,清除并抑制病菌的滋生,控制病情的進一步發展。但部分患者對于治療復查復治的長期性認識不足,患者經積極的治療后癥狀消失,病情明顯好轉,往往認為病已痊愈,不愿意定期復查,是復診率低的主要原因,而不定期復診,且自身菌斑清除效果不理想,治療后常復發,預后較差。應強化復查復治對療效維持的重要性,復查前應與患者預約時間,提供便利。文獻[8]報道顯示,牙周病患者治療過程中加強患者隨訪對提高臨床效果有重要的作用。本文235例患者治療過程中1個月復診率為89.79%,3個月復診率為80.00%,6個月復診率為74.89%,不同時間復診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看出,加強患者隨訪能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促進患者主動采取利于口腔健康的行為,有效刷牙去除菌斑,提高患者的口腔自我保健意識及能力,根據隨訪結果及時調整治療方案,實施針對性治療,提高患者臨床治療效果,促進患者病情早期恢復[9-10]。本研究中,235患者隨訪1個月、3個月及6個月刷牙次數2次以上、刷牙時間2~3 min且刷牙方式Bass患者例數,顯著高于隨訪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看出,護理干預的實施有助于提高臨床患者的隨訪率,讓患者養成良好的口腔習慣,從而提高臨床效果,保證口腔健康。
綜上所述,經護理干預提高復診率,加強牙周病患者治療后的復查復治、隨訪,及時評估、監測病情,強化患者口腔衛生措施能促進療效維持,有助于維持正常的口腔微生態環境及牙周組織健康。
參考文獻
[1] Quaranta A,Assenza B.The impact of smoking and previous periodontal disease on peri-implant microbiota and health:a retrospective study up to 7-year follow-up[J].Ann Stomatol,2015,6(1):21-28.
[2]鐘彬,尹鴻民.牙周的基礎治療對牙周病患者正畸治療的效果分析[J].海南醫學院學報,2015,21(9):1302-1304.
[3]鐘秀芬,李民冬,施春梅,等.牙周病患者口腔健康教育前后健康行為的調查分析[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7):621-622.
[4]羅麗紅,林少珍.正畸聯合牙周基礎治療在成人牙周病治療中的效果觀察[J].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14,17(7):1086-1088.
[5]孟煥新,牙周病學[M].第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284.
[6]曹甜,徐莉,周彥恒,等.牙周組織再生術-正畸聯合治療牙周炎患者的初步研究[J].中華口腔正畸學雜志,2013,20(2):61-66.
[7]萬英明,王景云,畢銘,等.清胃散聯合頭孢拉定治療牙周病患者效果觀察及對菌斑指數、牙周袋探針深度、齦溝出血指數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6,26(10):71-74.
[8]趙夢麗,張德蘊,閆大奇.金蓮花口服液聯合頭孢拉定膠囊治療牙周病的臨床觀察[J].中草藥,2015,46(8):1200-1202.
[9]郝麗霞.知柏地黃湯加減治療陰虛體質牙周病63例臨床觀察[J].河北中醫,2013,35(10):1493-1498.
[10]劉婷婷,釋棟,肖文美,等.牙周病患者門診復診失約原因的調查及對策[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6,22(9):1235-1238.
(收稿日期:2017-04-2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