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巧娣

【摘要】 目的:觀察及分析分娩鎮痛在臨床中的應用和對于母嬰結局產生的影響效果。方法:選取2016年6-12月于筆者所在醫院實施分娩的152例產婦為研究對象。依據產婦是否需要進行無痛分娩,分為實施分娩鎮痛的研究組,以及未實施分娩鎮痛的參照組,每組76例。分別觀察及比較兩組患者的分娩過程時間、鎮痛效果、剖宮產率、新生兒窒息率、分娩后出血情況及下肢肌力、產后24 h泌乳量等指標。結果:觀察兩組患者的剖宮產率、產后出血率研究組均明顯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新生兒窒息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采取視覺疼痛模擬評分(VSA)進行評定以后,研究組患者的活躍期、第二產程階段、縫合創面階段各指標均優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下肢肌力、產婦產后24 h泌乳量情況比較,研究組均明顯優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分娩期間針對產婦采取分娩鎮痛的方案,可以得到較為理想的成效,能夠有效地減少產程并降低剖宮產率,同時不影響母嬰的安全,推廣實踐價值巨大。
【關鍵詞】 分娩鎮痛; 母嬰結局; 臨床應用; 分析及探究
doi:10.14033/j.cnki.cfmr.2017.23.064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7)23-0125-02
在女性自然分娩期間,疼痛為主要感受,并且強烈的疼痛感也容易使得產婦出現恐懼、焦慮、緊張等不良的情緒。在疼痛刺激及焦慮情緒的狀態下,會對產婦構成諸多負面影響。伴隨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無痛分娩已經廣泛應用于產婦分娩期間,不僅可以有效地減少分娩期間疼痛感,同時也相繼降低剖宮產率,效果理想。鑒于此,本研究針對分娩鎮痛在臨床中的應用及對于母嬰結局產生的影響進行觀察和分析,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6-12月于筆者所在醫院實施分娩的152例產婦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均為足月妊娠、具有良好的骨盆結構可以進行自然分娩、享有治療知情權并簽署相關的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嚴重的貧血或者妊娠高血壓綜合征者、精神障礙者、藥物過敏史者、不能耐受椎管內麻醉者等[1]。依據產婦是否愿意進行分娩鎮痛,分為研究組和參照組,每組
76例。其中,研究組產婦年齡22~38歲,平均(26.8±3.2)歲,孕周37~42周,平均(38.6±1.5)周;參照組產婦年齡21~40歲,平均(27.9±3.4)歲,孕周38~42周,平均(39.2±1.8)周。兩組產婦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參照組患者未實施任何分娩鎮痛方案,僅予以常規分娩操作方案。研究組患者的分娩鎮痛措施如下:規律宮縮,于宮口在2~3 cm時排空產婦的膀胱,將其推進產室內,由麻醉醫生展開分娩鎮痛[2];對于產婦實施生命體征、胎心監護等詳細評估,建立靜脈通道,并保持患者舒適正確的體位;嚴密消毒穿刺部位,取L2~3椎間隙行硬膜外穿刺,向頭端置管4 cm,并注入1%的利多卡因8 ml,在達到感覺平面T10后,接鎮痛泵,輸注0.1%的羅哌2 ml和舒芬太尼0.5 μg/ml混合液麻醉,負荷量8 ml鎮痛,隨后置入硬膜外導管,嚴密監測患者生命體征,在得到良好的麻醉效果以后,以6 ml/h微泵泵入,直至分娩和縫合結束[3-4]。在此期間,可以根據麻醉效果,適當調整劑量至10 ml/h。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分別觀察及統計兩組患者的以下各項指標情況:分娩過程時間、鎮痛效果、剖宮產率、新生兒窒息率、分娩后出血情況、產婦下肢肌力(以Bromage評分原則展開評價,0分為能夠抬高雙腿;1分為髖和膝關節能夠彎曲;2分為僅彎曲膝關節;3分為僅彎曲踝關節;4分為足部不能活動)[5],以及產后24 h泌乳量。
1.4 統計學處理
本研究數據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視覺疼痛模擬評分(VSA)對比情況
在鎮痛之前,兩組患者的視覺疼痛模擬評分(VSA)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進行分娩鎮痛以后,兩組活躍期、二次產程及縫合創面的視覺疼痛模擬評分(VSA)比較,研究組均優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分娩情況比較
研究組剖宮產率、產后出血率明顯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新生兒窒息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同時,研究組患者的分娩過程時間為(8.46±2.25)h,參照組為(16.73±2.35)h,研究組明顯短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產婦下肢肌力、產后24 h泌乳量情況比較
兩組下肢肌力、產后24 h泌乳量指標比較,研究組均明顯優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在產時,因為分娩期間胎兒于娩出時產生擠壓或者牽拉子宮、陰道的現象,所以會引發刺激神經末梢出現劇烈的疼痛感問題,并且也容易因此產生像子宮缺血、胎盤血供減少或者子宮血管收縮,以及胎兒酸中毒等內分泌反應情況[6]。在分娩期間產生的疼痛感,也會使得產婦產生緊張、恐懼、焦慮等不良情緒,失去自然分娩的信心,在不能夠忍受疼痛感情況下轉為剖宮產,進而提升剖宮產幾率[7]。同自然分娩相比較,剖宮產會相對增加對母體產生危害幾率,其風險性高。因此,在不對母嬰構成影響的前提下展開分娩鎮痛舉措至關重要。
伴隨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當前國內對于鎮痛分娩已經具有了較多的研究以及實踐應用,讓更多的產婦了解到鎮痛分娩的優勢和效果。分娩鎮痛是經麻醉技術及各種藥物對于產婦疼痛進行緩解或消除,并且腰硬聯合阻滯為臨床上較常用分娩鎮痛手段,輸注0.1%的羅哌2 ml和舒芬太尼0.5 μg/ml腰硬聯合阻滯,獲得良好的鎮痛效果,同時不對胎心構成影響[4,8]。分娩鎮痛具有諸多的優勢,例如操作便捷、起效時間短、確保母嬰安全等,因此能夠將正常分娩率進行顯著提升[9]。在本次研究中,觀察兩組患者的分娩情況,結果顯示剖宮產率、產后出血率研究組均明顯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采取視覺疼痛模擬評分(VSA)進行評定以后,研究組患者的活躍期、第二產程階段、縫合創面階段各指標均優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此外,研究組的下肢肌力、產后24 h泌乳量指標,均明顯優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充分表明分娩鎮痛效果理想,可以減少產婦分娩期間疼痛感,提升產婦滿意度。
綜上所述,在分娩期間針對產婦采取分娩鎮痛的方案,可以得到較為理想的成效。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減少產程并降低剖宮產率,另一方面不對母嬰安全構成影響,推動產程順利進行。因此,具備重要的推廣實踐意義。
參考文獻
[1]周金彩,吳春秀,張樂,等.小劑量羅哌卡因復合舒芬太尼腰硬聯合麻醉用于無痛分娩對母嬰結局的影響[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6,22(4):43-45.
[2]肖蘭鳳.分娩鎮痛在臨床中的應用及對母嬰結局的影響[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1):72-73.
[3]蘇勇.無痛分娩用于臨床初產婦的效果及對母嬰結局的影響[J].微創醫學,2016,24(3):421-422.
[4]管小明,黃偉文,王敏,等.不同椎管內麻醉方式應用于無痛分娩的臨床效果觀察[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52):84-85.
[5]饒美紅.腰硬聯合阻滯分娩鎮痛對產婦產程及母嬰結局的影響[J].長江大學學報(自科版),2016,13(36):30-31.
[6]王靜,林美蘭,劉娟波.新型助產模式的臨床應用對母嬰結局的影響研究[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4,12(6):1312-1313.
[7]張麗敦.淺論導樂分娩鎮痛儀在對自然分娩產婦進行鎮痛中的應用價值[J].當代醫藥論叢,2016,18(12):151-152.
[8]職會新.羅哌卡因復合舒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鎮痛用于分娩鎮痛的效果分析[J].臨床醫學,2015,22(2):45-46.
[9]徐國鋮,葉露.連續硬膜外麻醉對無痛分娩患者鎮痛效果及母嬰結局的影響[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5,12(24):3629-3630.
(收稿日期:2017-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