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晶晶+高濤
【摘 要】導入是一堂課的第一個步驟,好比一場戲的序幕,一首歌的前奏,它能烘托課堂氣氛、穩定學生情緒,起著橋梁和鋪墊的作用。導入是一堂課的關鍵所在,它如一把鑰匙正在開啟一扇知識的大門,如果所用的鑰匙正確、方法得當,就能引導學生順利步入知識的殿堂,如果使用的不正確,就會延緩開啟知識大門的時間,甚至會影響學生與新知識的接觸。所以,選擇正確、恰當的導入方法至關重要。
【關鍵詞】小學;英語;游戲;單詞;導入
一、活動導入法
小學生生性活潑、好動,愛玩、愛鬧,課下的放松,讓他們的心突然隨著鈴聲的響起而靜止,是一件不可能和困難的事。所以,課前的導入環節可以充分地因勢制宜,多安排一些活動,如設計游戲、競賽、唱歌等,讓他們愛玩的心得以滿足,讓他們的快樂時光得以延續。《英語課程標準》也指出,“教師應依據課程的總體目標并結合教學內容,創造性地設計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活動,吸引和組織他們積極參與。”
(一)游戲導入
“全身動作反應”教學法認為:小學英語教學的關鍵不是把語言知識灌輸給學生,而是讓學生積極參與,把課堂上所學的內容充分地“動”起來,把靜態的詞、句變成學生的動態。游戲以其特有的趣味性和生動性,受到孩子們的親睞。可以說游戲如同孩子的生命,孩子們在最初的認識世界和接受知識的過程中,大多是在游戲中完成的。所以游戲是一種讓孩子們喜聞樂見的形式,親切而又自然。如Captain says的游戲可以讓學生在聽聽做做中認識身體器官類單詞。Guessing game 可以讓學生聽聲音,辨動物;教師做動作,學生猜職業。
(二)唱歌導入
音樂有著優美的旋律和動聽的曲調,它可以陶治性情,扣人心弦。教育心理學表明:音樂教育與智育相輔相成。學生可以在音樂的刺激下,思維處于敏捷和活躍狀態。所以,在一堂課的伊始,結合本課的內容,播放一些相關的英語歌曲,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得到美的熏陶,另一方可以生動地展現新知識內容。如在教顏色一課時,教師可播放《ColorSong》;學數字時,教師可播放《Ten little candles dance》。
(三)chant導入
Chant 有別于通常的歌曲,它一般對仗較工整,有一定的押韻,讀起來讓人朗朗上口,活潑、有趣。課堂導入時,教師可采取讓學生跟著伴奏帶齊讀chant。例如:教學玩具用品的單詞時,先讓學生用I have …(文具)的格式說一遍chant,然后,教師改變其中主體的文具用品類單詞,引入要學的玩具類單詞,從而讓學生在吟吟唱唱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了解了當堂課要學習的重點單詞。
二、言語導入法
(一)談話(Free talk)導入
新課程標準指出:“英語學習注重學生學習過程的體驗。強調師生交往,構建互動的師生關系、教學關系,是教學改革的首要任務”。所以,教師可以在一堂課的開始,與學生自由地對話,如談論:
How are you? 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What day is it today?What do we have on __?Whats your favorite food? ……然后鼓勵學生模仿剛才的師生對話,進行生生之間的對話。此舉不僅讓學生已學過的舊句型得以回憶鞏固,而且,達到了語言在交際中運用的目的。
(二)問答(設疑)導入
學起于思,而思源于疑。如果在課堂導入中,能很好的設疑,給學生設定一些懸念,那么就能開發發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力,那么就能讓學生在思和疑中,探究知識、尋求答案。例如:在教授作息短語get up、go to school、go home、go to bed及句型“Its time to……”時,向學生介紹Chen Jie是一位小學生,她在家是一位好孩子,在學校是一位好學生,那么她的一天是怎樣度過的呢?我們應該向她怎樣學習呢?從而激發學生要了解Chen Jie 生活的欲望,自然地走進教師預設的知識范圍。另外,在學習描述人物的形容詞時,也可以先描述一位老師或學生(必要時輔以一定的動作),讓學生猜具體的人物,先不公布正確答案,讓學生跟著老師學完關鍵單詞后,再一起看看這個謎底人物是誰。
(三)故事導入
洛克說“教員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學生的注意,并且保持他的注意”。故事以其扣人心弦的情節,動聽的語言,加上教師抑揚頓挫的語調,豐富的面部表情和形象的肢體動作,讓活潑好動的孩子,集中注意,為之吸引。人教版小學英語課本中C部分都有一個小故事,但在平時的A、B部分教學時,教師也可以創編故事,滿足學生聽故事的欲望。例如:在學習方位介詞on、in、under等,可以編一個小貓流浪記的故事,讓學生邊聽故事,邊了解小貓去過了哪些地方,同時,學生在聽故事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掌握這幾個方位介詞。
三、直觀導入法
(一)圖片導入
圖片具有直觀、形象的特點,它的色彩鮮明,生動逼真,是許多教師課堂上較為常用的教學方式之一。采用圖片導入,是利用對學生的視覺沖擊,從而產生先入為主的效果。在教學動物或家庭成員時,都可以利用圖片導入。
(二)實物導入
根據心理學研究證明:識別一件東西、語言描述需要2.8秒,線條圖畫需要1.5秒,黑白照片需要1.2秒,彩色照片需要0.9秒,直接觀看物體原狀只需要0.4秒。所以,直接使用實物教學,將更方便、更直觀、更實用。如在教學時間單詞時,可隨堂帶一個小鬧鐘;在教月份單詞時,可準備掛歷;在教授餐具或玩具類單詞時,教師可備好相應的實物。
(三)多媒體導入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計算機網絡的普及運用,多媒體教學已逐漸走進課堂。它能促進信息技術與各學科的整合,是教師的有力教學工具,也為教學提供了多彩的教育環境。例如,在教學天氣或季節這單元時,教師可制作各天氣(晴天、陰天、雨天、雪天、大風)或四季(春、夏、秋、冬)的課件,讓學生通過觀看幻燈片,身臨其境感受各天氣或四季,從而在不知不覺中,步入新知的課堂。
四、情境導入法
著名的教育學家杜威說:“為激發學生的思維,必須有一個實際的情景作為思維的開始階段。” 所以在教學導入階段,可以設置一個特定的情景,讓學生的情感與情景相伴,從而觸景生情,啟發思維。如在教學服裝類衣物單詞時,可以事先準備相應的衣物和鞋帽,把班級布置成一個服裝店,讓學生處在購物的情境中認識單詞、學會單詞。
教學是一門藝術,是一種教起來使人感到愉快的藝術。課堂教學的起始環節——導入,就是這全部教學藝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所以,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導入的重要性,把握導入的正確方法和技巧,激發學生興趣,扣動學生心扉,把這個開端做足做好,成功地架起通往知識彼岸的橋梁,從而實現教學上質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