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美蓉
摘要 本文以森林撫育為研究對象,介紹了海安縣森林資源現狀、森林撫育情況、森林撫育的必要性,對森林撫育的成效進行分析,以期為海安縣森林撫育提供參考。
關鍵詞 森林撫育;現狀;必要性;成效;江蘇海安
中圖分類號 S75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19-0151-01
Abstract Based on forest tending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present situations of forest resources,forest tending situation,the necessity of forest tending in Haian County.The effects of forest tending were analyzed,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forest tending in Haian County.
Key words forest tending;present situation;necessity;effect;Haian Jiangsu
森林撫育又稱林分撫育,是在造林到成熟的森林培育過程中對林木采取的促進成活和生長的措施,以改善林木組成和品質、提高森林生產力。一般包括水分管理、肥料管理、病蟲草害防治、修剪、間作、松土等工作。森林撫育實際上是通過人為干預模仿森林的自然過程,通過一系列措施加速森林發育生產進程的活動。這一經營活動是一個連續覆蓋、實施優勝劣汰、完善林分結構、促進生長發育、形成自然狀態和具有較高生物多樣性的方法與實踐。
1 海安縣森林資源狀況
海安縣位于江蘇省東部蘇中地區的南通、鹽城、泰州三市交界處。總面積1 108 km2。海安縣屬北亞熱帶海洋季風性濕潤氣候區,氣候溫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水充沛,植物資源相對豐富。截至2016年底,全縣林木覆蓋率達25.07%,其中有林地面積27 774 hm2,特灌林地面積133.86 hm2,四旁樹折合面積5169 hm2。目前,海安縣森林資源中齡林存在結構不平衡、森林生產水平總體偏低、林分先天不足、林分蓄積量水平較低等問題。如大部分都是幼、中齡林,近成過熟林少;樹種單一、林相殘缺、林分結構不合理。因此,在今后的森林撫育工作過程中,應將中、幼林作為森林撫育的主要對象,使其能夠蓄積更多的資源。
2 海安縣森林撫育現狀
國家于2009年底啟動實施了中央財政森林撫育補貼試點工作,標志著我國森林經營補貼機制正式建立。在此之前,由于森林撫育意識不強,重于栽植而輕于管理現象嚴重,導致林木在生長過程中密度分布不均,生長參差不齊,再加上國家及政府在森林撫育方面投入資金不足,所以森林撫育質量不高。
開展中央財政森林撫育補貼試點工作,對于增加森林資源、增強生態功能、提高森林碳匯、應對氣候變化,促進興林富民、增加農民收入具有重要意義。海安縣從2012年開始到目前已經申請實施中央財政森林撫育補貼試點項目1 213.33 hm2,并依據《森林撫育規程》《森林撫育作業設計規定》和《森林撫育檢查驗收辦法》等規范性技術指導文件,推進森林撫育科學化、規范化實施。另外,除去項目實施的森林撫育外,每年全縣都正常進行666.67 hm2左右的森林撫育工作。
3 海安縣森林撫育的必要性
3.1 開展森林撫育是提高森林資源數量和質量的迫切需要
全縣中、幼齡林在整個森林面積中占的比重較大,由于撫育措施不到位,導致有些中、幼齡林的密度不夠、生長差、難以郁閉,對林分質量的影響非常大;部分中、幼齡林中的雜草、灌木、藤條等較多,占據了正常樹種的生長空間,阻止了林木的正常生長發育;部分中、幼齡林密度低、林分質量差,對林地生產力的發揮有影響。因此,加強森林撫育和改造,可以使林分生長條件得到改善,促進林木的生長發育。
3.2 開展森林撫育是充分發揮森林功能的需要
森林類型、森林結構、蓄積量等多項指標直接關系森林生態效益能否正常發揮。不同林分其生態發揮差異也比較大,而通過森林撫育可以使林木生長發育的生態環境得到顯著改善,并顯著地提高林分質量,充分發揮森林的多種效能。
3.3 開展森林撫育是鞏固造林綠化成果的需要
多年來,海安縣集中人力、物力、財力狠抓造林,綠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但存在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就是保存率太低,影響了造林效果。開展森林撫育是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的需要。
4 海安縣森林撫育成效
4.1 生態效益
森林撫育最直接的影響是改善林分結構,提高森林質量。強化撫育中幼林,可以促進其高度和直徑增加;改善林分狀況,提高其對自然災害的抵御能力;林冠郁閉度下降,樹種之間的空間增加,可以增加光照,使空氣能夠流通,改變土壤的溫濕度,促進森林生長發育,增強森林防風固沙、保持水土、涵養水源的能力[1-3]。
4.2 經濟效益
森林撫育的另一目的是在保護好生態效益的同時最大限度地實現經濟效益。中、幼齡林撫育投入少,見效快,在整個森林經營周期內撫育林分較未撫育林分,林分生長量有所增加。對于林業生產者來說,經濟效益的高低直接影響經營成果,而通過森林撫育則可以很好地將二者結合。除此以外,森林撫育的間接價值也是相當顯著的,比如國內外已經普遍認可的碳匯功能[4-6]。
4.3 社會效益
森林撫育屬于勞動密集型作業,可以解決縣內富余勞動力的就業問題,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森林撫育專業性比較強,所以還需要不斷加大對森林撫育隊伍的理論培訓和專業講解的力度,進一步提高撫育技術技能。總體來說,森林撫育有益于減少社會剩余勞動力,維護社會穩定,促進和諧社會建設,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7-8]。
5 參考文獻
[1] 李淑華,楊繼承,劉妍妍.森林撫育間伐研究綜述[J].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0,23(1):30-31.
[2] 賀晴,王峰,周立江.四川森林撫育現狀及主要技術要求淺析[J].四川林業科技,2010,31(6):31-36.
[3] 李宇昊.我國森林撫育技術體系存在的問題及建議探討[J].四川林業科技,2013,34(4):93-95.
[4] 曹春根,朱相雄,盧偉強.遂昌縣森林撫育補貼試點模式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11(16):221-223.
[5] 孫先偉.中幼齡林撫育改造的可行性和必要性[J].現代園藝,2014(22):221.
[6] 黃遠麗.廣西蒙山縣林業生產現狀及措施[J].北京農業,2011(15):164-165.
[7] 劉旭華.加強森林撫育和低效林改造是提高森林質量的有效途徑[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8(19):112.
[8] 刁青春.淺議加強森林撫育和低效林改造[J].民營科技,2008(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