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艷麗
摘要:激勵是指通過激發人內在的動機使其向著所期望的目標前進的心理過程。當前,“95后”逐漸成為大學生的主要群體,高校學生工作者要善用激勵理論強化學生管理,從學生的實際需求出發,了解、尊重學生的需求,通過構建科學合理的激勵機制、科學的行為激勵目標,運用榜樣激勵和物質激勵機制等方式,讓大學生從“要我學”向“我要學”轉變。
關鍵詞:激勵理論 高校 學生管理
中圖分類號:G64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7)21-0135-01
一、激勵理論概述
作為管理學的重要概念之一,激勵是指通過激發人內在的動機使其向著所期望的目標前進的心理過程。早在20世紀初,西方的社會學家、管理學家和心理學家就開始從不同角度研究激勵對個體行為的改變作用,提出了許多的理論,目前影響較為廣泛的主要有三種形式的激勵理論:內容激勵理論、過程激勵理論和行為改造激勵理論(也叫行為強化理論)。
(1)內容激勵理論。該理論著重研究引發激勵的各種因素,這類理論認為人內心需要被滿足的程度決定了個體的積極性和受激勵的程度。其中最著出名的莫過于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該理論將人的需要劃分為五種,分別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五種需要從下往上呈金字塔形排列,生理需要即衣食住行等是最基礎的需要,當低層次的需要得到滿足后,高層次的需要就凸顯出來。馬斯洛認為人的行為都是被這五種需要推動。
(2)過程激勵理論。該理論主要研究人從動機產生到采取行動的心理過程。 [1]這類理論認為,想要個體表現出期待的行為,那就必須在行為與個體的需要之間建立起必要的聯系。其中弗隆姆的期望理論認為,個體內在動機的強弱取決于個體認為這種行為會產生何種結果,而這種結果對個體的吸引力越強,個體會產生這種行為的內在動機就越強。例如,公司員工認為努力工作會給他帶來公司的獎勵,他對這個獎勵的渴求程度越高,其行為的自發性就越強。
(3)行為改造激勵理論。該理論傾向于研究行為本身,認為行為的結果會對行為產生反作用。其中最為著名的是斯金納的強化理論,斯金納研究發現若一種行為的結果有利于個體時,這種行為就會被強化進而反復出現,凡是能影響行為頻率的物品就是刺激物。刺激結果包括正強化和負強化,例如獎勵屬于正強化,懲罰屬于負強化。
二、高校學生管理中融入激勵理論的措施
當前,“95后”逐漸成為大學生的主要群體。成長于中國經濟騰飛與互聯網飛速發展時代的學生思想開放,善于接受新事物,自我意識較強,世界觀、價值觀與人生觀積極向上,渴望得到外界的認可。高校學生工作者要善用激勵理論強化學生管理,從學生的實際需求出發,了解、尊重學生的需求,讓學生樂于學習,愿意參加校園各項活動,鍛煉自己的能力。
(1)構建公平、合理的激勵機制。若想要激勵機制發揮應有的作用,前提是在高校構建公平、合理的激勵機制,才能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95后”大學生自我意識較強,自尊心較強,愛與他人做比較,高校可以抓住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特點,巧妙地將學習目標激勵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構建公平合理的激勵機制,避免因為不公平的激勵讓學生產生抵觸情緒。
(2)構建科學的行為激勵目標。根據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和斯金納的強化理論,個體在生活中的一切行為都由動機驅使,若個體喪失了對某個行為的內在動機,這個行為將很難持續進行。因此,高校在運用激勵理論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時,應當注意構建科學合理的行為激勵方式。學生工作管理者應當指導學生正確的行為目標,讓其通過目標獲得巨大的驅動力以及達成目標后的成就感,進而形成積極的正向反饋,讓學生在未來的工作生活中更加自信。學生工作管理者應當指導學生制定梯級目標,這樣才能既保證目標有一定的難度又不至于讓學生一時間難以完成,打擊學生的積極性。
(3)通過榜樣激勵。榜樣激勵是很好的激勵方式,在高校可以通過“優秀大學生”“校園十大杰出青年”等形式,給學生樹立一個身邊的榜樣,讓學生能夠找到學習的動力和學習的目標,不斷朝著目標前進。另外,除了優秀大學生可以作為榜樣激勵學生外,高校教師也可以成為學生學習的楷模。正所謂“大學者,大師也”,一名優秀的教師能對學生產生巨大的影響力,通過言傳身教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激勵學生。
(4)物質激勵機制。物質激勵是眾多激勵機制中應用最為廣泛的一種形式,同樣適用于高校大學生。高校開展的各種獎學金評選工作,就是合理運用金錢激勵學生積極向上,還有現在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激勵、出國交換留學等也是較好的物質激勵方式,也是效果較好的一種激勵方式。無數的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學習與奮斗獲得獎學金、創業獎勵、出國留學機會,他們在獲得物質激勵的同時也成為其他學生學習的榜樣。[2]
三、小結
激勵理論包括內容激勵、過程激勵、行為強化激勵等理論。在高校學生管理中運用激勵理論,通過構建科學合理的激勵機制、科學的行為激勵目標,運用榜樣激勵和物質激勵機制,讓大學生從“要我學”向“我要學”轉變。
參考文獻:
[1]王琿.論激勵機制與獨立學院學生管理[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5):259-260.
[2]蔡奇軒.試析激勵理論在高校學生管理中的運用[J].江西社會科學,2012(3):246-247.
責任編輯:楊國棟